哥哥是皇帝,大伯是光绪,奶奶是慈禧,他却非常低调地活到2015年
我们都知道溥仪是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而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溥仪在皇位上三上三下,做过日本人的傀儡皇帝,当过战犯,被特赦后成为了新中国的一名公民,最后因尿毒症结束了他的一生。
图1
溥仪的前半生,都是在竭尽自己所有、不惜一切代价地追逐权势,他不甘心放弃权势,到最后却什么都没有。
与之相反,他的四弟溥任则选择了另外一条人生道路。
图2
溥任出生皇族,家世显赫,哥哥是皇帝,大伯是光绪,奶奶是慈禧,但他却一生淡泊名利、宁静致远,非常低调地活到了2015年,享年97岁。
我们今天就来看看这位鲜少出现在大众眼前的末代皇帝的弟弟,他的一生是怎样的呢?四十载教师育人,晚年研究清朝历史
溥任的父亲是清朝最后一任摄政王载沣。载沣虽说位居要职,但他为人忠厚,不求名利,他的性格对溥任的为人处世影响很大。
图3
辛亥革命爆发后,载沣就看清了清王朝已是到了弥留之际,必会被历史淘汰,所以他主动卸任,回家做一个教导孩子的父亲。
彼时,有不甘心的王公贵族想要重建一个新的王朝,他们想要载沣出来主持大局,但都被载沣拒绝,载沣是立下了决心不参与政事。
为此,孙中山先生还亲自拜访了载沣,赞扬他的政治定力和爱国行为,孙中山先生走时,还把自己的照片赠与了载沣。这一切都被溥任看见,父亲和孙中山先生的这一次交谈在溥任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图4
父亲赋闲在家,溥任就和父亲一起读书,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丝毫不理会外面的政权纠纷。
日本投降后,国内政权被国民政府掌控,国民政府当时要把旧王府收走,但是有规定,如果是改办学校的旧王府邸就不会被收走。
商量过后,溥任和父亲于1947年在王府里创办了一所竞业小学,载沣任董事长,溥任任校长,妹妹做老师,所有的办学物品都是在王府里就地取材的。
图5
溥任和父亲都是爱民之人,所以招收的学生都是附近乡里的贫苦家庭想要求学的孩子,当时很多学生都交不起学费,溥任还免了他们的学费,造福于民。
慢慢地,办学规模越来越大,学生人数也多了起来,溥任也亲自任教,对外用金友之这个名字。但就他兄妹二人要教两百多个学生根本教不过来,于是他们又另外聘请了几位老师。
这样平静的日子没过多久,国民革命爆发了。国民党军队直接闯进了醇亲王府,霸占了溥任一家的住处,把他们赶到王府花园的角落里生活。
图6
国民党还在王府里设立了监狱,时不时地去骚扰溥任他们,溥任父亲被气得卧病在床,一家人的生活过得苦不堪言。
父亲病重,家里所有的大小事都压在了溥任身上,溥任硬是靠着自己坚强的意志扛了过来。
北平和平解放后,国民党退出了掌控北平的历史舞台,国民党军队也从醇亲王府撤离,溥任一家欣喜的同时也忐忑不安,他们不清楚共产党的政策,担心王府会被直接收走。
图7
经过一段不安的日子,溥任一家终于迎来了一个好消息,醇亲王府作为载沣的私人财产,可以留着自己居住,也可以政府出钱收购。
溥任一家感恩于祖国的政策,他们决定把王府和学校一并交给国家,由国家来办学校,肯定会使更多的贫苦小孩接受到教育。
之后,溥任一家就卖掉了原属于他们的醇亲王府旧宅,搬到了东城魏家胡同的一座老旧的四合院里。
图8
把学校交给国家后,溥任接连被分配到西什库小学、西板桥小学、厂桥小学任教,一直兢兢业业,直到1988年退休。
四十多年的教书生涯,溥任桃李满天下,学生的一声声"金老师",就是他在教学道路上的无限动力。
图9
退休后的溥任,痴迷于研究清朝历史,因为自己皇室子弟的身份,亲身经历过皇室的动荡,所以溥任的研究成果有着不一样的文化价值。他发布了多篇文史作品和历史著作,对于研究清朝历史有着重大贡献。少时看清局势,与父亲相依为命
溥任之所以有这些成就,父亲载沣对他的影响很大。
溥任出生时已是民国七年,出生在帝王家,虽然父亲已经辞去职务,但是王府依然有着深厚的底蕴,祖辈积攒下来的财产足够一家人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图10
溥任的幼年生活无忧无虑,但是父亲经常教导溥任做人要低调朴素,不可张扬。父亲深知功名利禄在那个混乱的时代只会给溥任带来危险的处境,大哥溥仪就是为了权势失去了自我,溥任谨记着父亲的教诲。
九一八事变后,溥仪经受不住日本人诱惑,做了伪满洲的"伪皇帝"。溥仪为了能够巩固自己的地位,觉得身边要有一个自己得力的亲信,还把弟弟溥杰送去了日本留学,溥杰学成归来就待在了溥仪身边,和他同进同出,全然不顾家人的反对。
图11
载沣对这两个儿子满心失望,却又无可奈何。他们曾有一段时间搬至天津居住,虽对儿子失望,但载沣还是非常担心儿子的安危,想要亲眼看看儿子的生活,所以在1931年带着溥任去了长春看望自己的两个儿子。
看到没有一点自由,被日本人处处控制着的溥仪,载沣气愤不已,私下里和溥任说溥仪做别人的皇帝,连石敬瑭都不如!
图12
载沣悲叹着儿子的命运,但这一切都是溥仪自己选择的,是对是错都要他自己承担。
看望完儿子的载沣就要走,可是日本人却不放人,他们劝说载沣父子留在长春"享福",还派人盯着他们防止他们偷偷走掉。
在日本人的眼皮子底下生活就如同进了狼窝,随时会有危险,载沣便设计让溥任配合,好让日本人放了他们。
图13
载沣假装得了重病,躺在床上不吃不喝,多天下来,日本人看到载沣真的丝毫不动送进去的吃食,也就信了载沣真的得了重病,放了父子二人回去。
但其实溥任每天都会给父亲偷偷地送吃的,那时才13岁的溥任,就能沉稳配合父亲的计策,躲过了日本人的查问,显现出不同常人的机智。
回到天津后,回想起溥仪的傀儡生活,载沣更加坚定了自己远离外界权势纷争的决心。
图14
少时的溥任亲眼看到大哥这样受制于人的生活,也看清了所谓的权力不过是欺骗自己的假象,权势只会带来危险,所以溥任醉心书本,不去理会大哥多番从政的邀请。
溥任从此就和父亲相依为命,在天津遇到洪水后,一家人又回到了醇亲王府生活,还建了学校,只想着为国家为人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此外,载沣在家时,有了更多的时间陪伴溥任,还给他找了著名的书法家赵世骏做老师,所以溥任除了读书有不错的成绩外,楷书和山水绘画也有一番作为。
退休后的溥任,除了研究历史,就是在写字与绘画,对于老北京和天津卫的文化传承,只要有人求取手书,他总是来者不拒,热心于文化的发展。
溥任的书画作品还在不同的国家举办过展览,在海外华侨那里非常受欢迎。捐献文物,热心公益
溥任一生都过着淡泊名利的生活,在小学教师的岗位上做了四十多年,靠着每个月58元的工资养育了五个儿女。
图16
生活上,他非常节俭,一件衣服缝缝补补,天天吃馒头榨菜,却非常乐呵呵,就是地地道道、平平凡凡的一个北京人。
但在生活上如此节俭的溥任,在公益事业上却极其慷慨。
因为出生皇族,祖辈传承下来的宫廷里的各种文宝器物非常之多,他却陆陆续续地把这些都无偿捐献给了国家。
tu
其中更是有清朝历代皇帝画像,各种钦定殿本,每一样都是价值连城,后来更是将自己的传家宝——醇亲王金印,也献给了国家历史博物馆。
溥任捐献文物对于研究清朝历史和对文物的保护做了极为重大的贡献。
除了捐献文物,溥任还热心公益。
图18
书画是溥任重要的做公益的资金来源,他的书画有很多都是他与二哥溥杰合作,他作画,溥杰篆字,再拿去拍卖。
每次拍卖字画所得的善款,溥任都会捐给各地的少数民族学校和灾区人民,希望自己的一点捐献可以帮助到他们,后来溥任还设立了奖学金,特别关注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情况,心系祖国的教育。后记:不慕名利,平凡却传奇的一生
溥任虽从不对外面主动透露自己是皇族的身份,但是街坊邻居都知道有这么一位"皇弟"邻居,却又都公认溥任是一个朴素厚道的人,他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任四爷"。
图19
溥任家种有一棵桑树,每当紫色的果实成熟挂满枝头时,溥任都会热情地招呼邻居们来家里采摘,非常好客。
在他们的印象里,溥任就是一个和蔼可亲的邻居,总是笑面迎人,衣着朴素又干净,骑着他的自行车穿梭在北京的大街小巷,还会把孩子放在自行车后座上,一路逛街。
图20
老年的溥任有着两个不同于常人的习惯。一是出门就一定要到书店,而且一定要买到心仪的书本才会回家,否则就不算出门。二是出门时格外留意路边的石头,只要看到喜欢的就捡起来在手上把玩个不停。
因着这两个习惯,溥任的家中堆满了各种书本和石头,常常连自己的容身之处都没有。
除了这两个习惯以外,溥任还特别喜欢听京剧。无论是收音机还是电视机,不是在听就是在看,他觉得这是老北京文化,不比流行歌曲差。
图21
溥任最骄傲的就是他用自己的双手养活了五个儿女,他谨记祖宗的教诲,不吃祖宗饭,勤劳养家。
他的家里还有祖父手写的家训,儿女出生后,他就像当初父亲教导他一样来教导自己的孩子,要让儿孙们把家训不仅记在心上,还要体现在行动上。
从祖辈开始就留存下来的家训,成为了溥任心里珍贵的精神财产,他表示,祖父手写的家训比醇亲王府里任何一件宝物都更为珍贵。
图22
正是因为祖祖辈辈良好的家风家训的影响,他们的后世子孙才能做到铭记祖训,不慕名利,用双手勤奋劳动养活自己。
溥任将家里的祖训也传给了自己的五个儿女,儿女们也都严格遵守着父亲的教诲,都在自己人生的道路上有着不同的成就。
图23
溥任育有三子二女。大儿子金毓嶂在地质学方面有着很大的成就,后来他还当上了北京市政协常委、北京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走入仕途的他,没有忘记父亲的循循良言,一直在为人民服务。
二儿子金毓峑投身于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和工程的研究,在科研事业上发光发热,还担任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大气环境分会委员等职位。
三儿子金毓岚则和父亲一样,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为祖国培育了不少人才。
图24
逐渐老去的溥任,记忆力渐渐衰退,儿女们请了保姆照顾他,坐着轮椅出门散步的溥仪有时候会问保姆这里是什么地方,保姆每次都会说:"这是您出生长大的地方!",溥任听了会说,"这么好的地方,你怎么不早点带我来啊!"
2015年,溥任于北京同仁医院病逝,享年97岁。狂风呼啸中,两百余名爱新觉罗家族的成员来到八宝山殡仪馆为溥任送行,灵堂中间"宁静致远"四个大字,道出了溥任令人尊敬的一生。
图25
"诞生帝王之家,历尽坎坷磨难,勤俭持家,本分克己,奉公楷模"。这是溥任的忘年交曹金梦对他的评价,溥任先生也正如这评价一般。已经故去的溥任先生给后世的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精神遗产,他的为人处事值得世人的学习与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