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疑史今察 编辑 |疑史今察 "我死了也不要你们管!" "那我们就把你送到庙里面去!" 64岁老人刘玉芬和她的三个子女再次在村委会吵得不可开交,而这家人已经是村委会的常客。村委会也为此调解了十多次,可每次回去之后,这家人就会重新开始闹矛盾,此时他们正为赡养问题吵架。 儿女长大不想赡养老人的情况确实十有八九的出现,可老刘家的孩子没有一个是不孝之子,每一个都对刘玉芬掏心掏肺。那还能是什么原因让刘玉芬含辛茹苦养大的孩子亲口说出这样的话来,一家人真的有什么解不开的仇吗? 谁不想让自己的父母晚年享乐,刘玉芬的孩子更想,俗话说,为母则刚,儿子一岁时丈夫便意外离世,没过几年再婚的丈夫也离开了她,经历了两次丧偶的刘玉芬独自一人把身下的三个孩子拉扯大,操劳了一辈子的她实属不易。 2005年,在小女儿和女婿的介绍下,刘玉芬认识了比自己大14岁的老伴黎树立,刘玉芬和黎树立决定回到黎家老家生活。 五年后,因为大儿子李志军生下孙女,刘玉芬便马不停蹄地赶回来,此时的她也想帮助儿子照顾孩子,也想享天伦之乐。可在刘玉芬回来两年后,她和黎树立的感情也走到尽头。 原来刘玉芬和黎树立在一起后,两人生活上的开销都是黎树立负责,因为孙女是出生后选择返回长沙时,黎树立也跟着她一起来到了长沙,在长沙这段时间,刘玉芬用的还是黎树立的积蓄,当黎树立积蓄用完向自己的孩子要钱时,黎家人开始不满,他们觉得刘玉芬就是冲着父亲的钱去的。 一边是黄昏恋的老伴,一边是自己的儿女。在矛盾纠葛中,黎树立还是选择和刘玉芬分开,回到自己的老家。为家庭放弃爱情的刘玉芬再次孤身一人。 可当自己生病住院时,旁边的病友都有家属照看,只有她这里冷冷清清。自己住院这么多天了,没有一个孩子来看过她,自己发病时还是路人送自己进的医院。现在她要出院了,当打通大儿子的电话时,听到的确实儿子极其不耐烦的一句"我不会来接",随后便直接挂断电话。 已经六十多岁的刘玉芬患有急性左心衰,这次入院也是因为心脏病突发,虽然经过抢救活了下来,但患有心脏病的患者,心脏一般都被普通人大,随时都有猝死的风险,这样的病情需要家人随时在身边照顾。可此时的刘玉芬身边却没有一个人。 在刘玉芬看来自从儿子娶了媳妇以后,儿子对自己越来越不好,夫妻俩还在原来的老房子上加盖厨房和大门,想要和刘玉芬分开吃住。她觉得自己和儿子如今的关系变成这样,都是自己这个儿媳妇从中挑拨。 老人眼神里尽是无助,花甲母亲和自己的三个子女之间究竟有什么深仇大恨?能让孩子们对刘玉芬如此冷漠,甚至医院都下病危通知书了,孩子们也不闻不问,不愿意出面。 回到家的刘玉芬第一个看见的就是自己的儿媳,可看到刘玉芬,儿媳没有前来迎接 ,而是转身就上了楼。深究起分家的原因,刘玉芬的儿媳实在是太过委屈,自己是从事幼师工作的,也拥有自己的孩子,她对独自抚养大三个孩子的婆婆十分敬重,说他们不孝那是不可能的,可是自己十分敬重的婆婆却一次又一次的挑战着自己的底线。当天婆婆生病后没有叫自己也没有叫大儿子李志军,而是直接打的120,知道母亲进医院后,李志军当天晚上就赶了过去。 一想起婆婆和她之间的矛盾时,当儿媳的她只能深深叹一口气,刘玉芬看着儿媳这幅样子,总认为她这只是在装可怜博同情,脾气大的老人冲上楼就想找自己的儿媳理论。听到婆婆喋喋不休地诉苦,儿媳一言不发,拉着女儿就走下楼,面对刘玉芬,只是作为儿媳的她,对于婆婆实在不想做过多的评价。 就在刘玉芬还不愿意放过儿媳时,李志军急匆匆的从外面赶了回来,一下车就气冲冲的怒斥着自己母亲。身边的人都劝说李志军,毕竟是自己母亲,不要带有这么大的火气,可李志军直接说自己没有这个娘。 加盖房子和母亲分开住,现在又说自己没有刘玉芬这个娘,从前一家人的和睦早已消失殆尽,如今刘玉芬和儿子之间只有吵不完的架,和刘玉芬流不尽的眼泪,难道真的如刘玉芬所说,李志军有了孩子忘了娘,开始对刘玉芬慢慢疏远,如今甚至连认都不想认刘玉芬这个娘。 李志军听到这样的话可能真的要大喊一句冤枉,他和妻子怎么不想和母亲住在一起,毕竟母亲当年为了照顾两人的孩子专门跑了回来,她和老伴的分开也有着自己一些原因在里面。 可加盖房子实在是也是无奈之举,母亲在经历那段失败的感情后,便开始性情大变,变得异常暴躁,只要有一点不顺心就要破口大骂甚至是摔东西。母亲本身性格倔强,只要家里来人她就会骂人摔东西,最严重的时候还会拿刀砍家里的家具,这样的闹剧一次次地把家里的客人吓。 不是作为子女不孝顺她,而是无奈之下只能躲着她。不仅是李志军,就连女儿李爱莉对自己这个母亲也是避之不及。 刘玉芬来到女儿家,怕麻烦的李爱莉赶紧躲了起来,发现女儿又躲着自己,刘玉芬顿时气愤无比,抄起扫把就要打人,看着如此胡搅蛮缠的母亲,李爱莉无奈只能走了出来,有着一肚子怨言的刘玉芬想要好好找女儿说道说道,却没想到李爱莉比刘玉芬先哭了。 作为老人的孩子,他们对待老人也算是尽心尽力,但母亲却三天两头的闹,明知道自己身体不舒服,还非要折腾自己,经常半夜起来看热闹,这一年就住了六次院,每回都被下病危通知书,让她好好休息注意身体,她扭头就对别人说自己这不好那不好。这次生病住院,她们都去照顾了,还支付了医药费。可母亲非但不领情,还责怪自己不孝顺。 都说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孝顺之前,或许还要加一条母慈子孝,很显然刘玉芬并不符合母慈这一条。 听到自己女儿的话,刘玉芬再次气的破口大骂,难道自己就不委屈吗?为了这三个孩子,自己付出了多少,每天打零工挣钱,就是想让孩子们过得好一点,可人老了孩子居然不愿意照顾自己,这让刘玉芬感到即生气又寒心。 面对喋喋不休的母亲,刘玉芬的孩子们没有露出厌恶的表情,更多的是对母亲这些行为的无奈。母亲不光和三兄妹关系冷漠,就连邻居她都很少来往,虽然在自己的介绍下认识了黎树立,可两人最后还是不欢而散,面对如此强势的母亲,李爱莉也不愿意一再妥协,照顾母亲是做子女应尽的义务,可是面对如此蛮不讲理的母亲,他们做任何事都显得吃力不讨好,即使自己想对母亲尽孝,可如今也只能选择避而远之,不愿意再认这个母亲。一家人的矛盾在刘玉芬的恶言恶语下不断地被激化。 究竟是什么让孩子和自己关系如此糟糕,当刘玉芬独自一人冷静下来时,回想自己和孩子们之间的点点滴滴,她终于承认,自己脾气确实不好,面对很多事情一点就着,有时一句话不合自己的意思,她就要大吵大闹。说她心眼坏,可她没做过一件伤天害理的事,只是早年丧父,为了撑起这个家,她不得不坚强起来,久而久之她的性格便十分要强,嘴上更是得理不饶人。说孩子们不孝顺,但孩子们在这之前从来没有亏待过她,对她更是照顾有加。 可之前已经骂过孩子,狠话也都撂在那里,如今刘玉芬又拉不下老脸去跟孩子们道歉和解,难道他们这一家子就要永远这样吵下去了吗?村委会的到来给了刘玉芬一个台阶下。村委会主任提出只要每个月固定给老人赡养费就可以,三位子女欣然同意出钱赡养老人,只要刘玉芬不在家里吵闹,怎么样都行。原本即将和谐的气氛,在刘玉芬听到这句话后被打破,什么叫做只要不在家里吵闹,好强的刘玉芬站起来说道:"我就是死了也不要你们管。"一句话再次点燃这个原本就支离破碎的家,被母亲闹得心力交瘁的孩子们毫不示弱地对刘玉芬吼道:"那我们就把你送到庙里去!" 眼看着一家人又要吵起来,村委会立马站出来拿出解决方案,每个月儿子出300元,两个女儿各出200元作为刘玉芬的赡养费。作为儿女出赡养费本就理所当然,不管出多少他们都会同意,刘玉芬虽然还是拉不下面子,但也不是一点道理都不讲的人,也最终同意下来。 赡养的事情告一段落,可这个家的关系要想得到改善,还需要靠他们自己,双方都不愿意退步,又不肯彼此服个软,矛盾越积越深,也让大家都没有一个安宁日子过。 其实我们也可以理解刘玉芬,人到晚年,身边没有一个说知心话的人,自然想要孩子多陪陪自己,可孩子们也要为了家庭四处奔波,孩子们心疼老人年轻时为了生活落下一身病,想要她闲下来,好好休息,调养好身体,可无所事事的老人,只能靠乱发脾气找存在感,靠着生病住院的方式把孩子们抢来硬扯到自己身边来。 刘玉芬和她的孩子们都互相爱着对方,但说出的话却和自己想要表达的截然相反,用最伤人的话把自己最爱的人越推越远。而这个家又如何才能回到最初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