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茫茫草原上,数百汉军轻骑兵在一名年轻校尉的带领下正趁着夜色快速奔袭,他们仅携带几天口粮深入敌后已经连续狂奔了数百里,他们并不知道敌军在哪里,只知道一直向北,肯定能遇到匈奴人的据点。 多日的奔袭让骑兵们体力即将耗尽,突然前方一片营寨出现,找到了!带头的校尉长枪一指:"攻!",800名骑兵冲入营寨,毫无防备的匈奴人被一个个刺倒......天亮后得胜归来,共斩首俘虏匈奴2000余,其中包括匈奴的相国、当户等大批高级官员,匈奴单于的叔祖父被斩杀、单于的叔父被俘。 此役为元朔六年汉朝对匈奴发起"定襄北之战"的一部分,这名年轻校尉取得了此战最大战果。这是汉朝霍去病第一次参加实战,而且是一战成名,勇冠全军!汉武帝论功行赏,专门建立了一个冠军县,封霍去病为冠军侯,食邑两千五百户。 一战封侯,对于中华历史上最年轻显赫的名将,仅仅是个开始。 霍去病幼时出身卑微,是平阳侯府的女奴卫少儿与一名小吏的私生子,从小就不知道父亲是谁。幸运的是,卫少儿的妹妹卫子夫被汉武帝得幸,立为皇后。12岁的霍去病作为当时最重要的外戚家族成员,一跃成为顶级贵族,过上上流生活。 他的舅舅卫青是屡获奇功的大将军,受此影响,霍去病年少时桀骜不驯、喜爱骑马射箭,汉武帝对他很是喜欢,仿佛看到了卫青年轻时的样子,安排他做自己的近身侍中,还想亲自教他学习《孙子兵法》《吴起兵法》,但是霍去病却说:"打仗只看谋略怎么能行?我不必受限于古代兵法。" 霍去病在还未参军时就对指挥作战能力有所展示 虽然这句话带点贵族子弟的自负,但霍去病确实是位罕见的军事天才,他有一套自己研究出的战术打法。 自汉朝成立以来,北方匈奴屡次袭扰中原,匈奴骑兵大军来得快,跑的也快,汉军根本抵挡不住,连刘邦20万大军都曾被匈奴围困,汉朝只能多次以公主嫁给匈奴和亲的羞辱方式,暂缓匈奴的南下。很多人悲愤道"难道我汉朝就没有男人吗?" 匈奴必须灭掉,才能以绝中原后患,大臣晁错总结匈奴有三个优势:"马好、骑术好、人能吃苦耐劳 "。汉军虽然总体实力上强过匈奴,但是关键就在于,中原军队以步兵为主,匈奴则是以骑兵为主,即使某次交战中汉军能够获胜,步兵也追不上撤退的匈奴骑兵,无法做到歼灭匈奴有生力量。跑回大漠的匈奴休养几年后,就会再次南下报复。 汉武帝为了能有一天彻底击败匈奴,开始"师夷长技以制夷",汉朝必须也要模仿匈奴发展骑兵。 首先是马政,汉朝初期十分缺马,天子出行有时候都凑不够四驾马车,大臣只能乘坐牛车。为此汉朝制定了一整套严格的养马制度,在西北边境设立官方马苑36处,马奴3万人,养马30万匹。同时颁布"马复令"鼓励民间养马,谁家养一匹马,可以免除三个人的徭役。并且明令禁止个头超过五尺六寸的良马和母马出关外流,以防资敌。这套马政为汉朝保证了至少40万匹军马的常备使用,让汉军能够组建一支数量足够庞大的骑兵。 在武器装备方面,在全国设立40多处铁官,武器锻造技术得到提升,达到了"百炼钢"的水平,能够制作出狭长的环首刀,要比匈奴的弯刀长出一半。 汉朝骑兵 汉军骑兵身披扎甲,持长戟和环首刀,负手张弩,能冲锋,能骑射。让匈奴在骑兵方面的优势荡然无存。当然,再好的装备和士兵,也要有出色的将领。卫青出身马奴,对战马熟悉程度极高,因此经过多年训练,汉军拥有了一直战斗力足够强的骑兵队伍。 有了这些作为基础,剩下最重要的就是选将,韩安国、李广等老将战法老旧,善守不善攻,无法适应新的骑兵战法,不再受到重用。重新提拔起一批以卫青霍去病为首,善用骑兵的年轻将领。 霍去病作为卫青的外甥,天生傲骨,所率精锐骑兵都是精挑细选,装备配置极高,每位骑兵配置三匹战马,两匹轮换骑乘,一匹驮运物资。比匈奴骑兵的综合实力高出一截 公元前123年,卫青率军10万出定襄与匈奴单于军队决战,当双方主力陷入交战后,年仅18岁的霍去病突然率领自己的800骑兵脱离大军,快速从侧翼向敌人后方穿插,匈奴大军都在前线厮杀,后方根本没有多少兵力,霍去病如入无人之境,连续奔袭数百里,抄了匈奴人的后方大营,将大量匈奴高官俘获。 "寇可往,我亦可往!"匈奴不是经常来袭击我们的城市吗,我们也去抄他们的家,将他们彻底斩草除根! 在公元前121年春天,汉武帝为打通西域,切断匈奴与羌人的联系,任命霍去病为骠骑将军发动了两次河西之战。 第一次,霍去病独自率领一万骑兵渡过黄河一路快速奔袭,转战近千里,六天击溃匈奴五个王国,然后分割包围其他小部落使其迫降,一路上骑兵不掠夺物资财产,只减轻负担轻装前进,让匈奴的大部队始终无法追赶实施反击。这种"闪击战"打法,古今中外还是第一人。 河西之战获胜后,霍去病将御赐美酒倒入泉中与将士共饮,自此得名"酒泉" 第二次,为了达到突然性,汉军仅稍事休整在同年夏天立即再次出兵,霍去病本次计划是与公孙敖兵分两路,采用大纵深外线迂回作战,从宁夏一路向西北,越过贺兰山、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然后沿着弱水一路向东南迂回,深入匈奴后2000余里,在匈奴浑邪王、休屠王军队背后汇合后,发动猛攻。 可是中途公孙敖迷失方向未能成功汇合,霍去病便独自率军进攻,仓促应战的匈奴军当即溃败,汉军歼敌3万,迫降单桓王、酋涂王及相国都尉2500人,活捉匈奴王5个、王子59个,其他将军贵族近百人,而汉军仅伤亡三千余人,霍去病取得了以一敌十的惊人战损比。 事情还没完,浑邪王、休屠王溃败后,匈奴单于十分恼怒,要严厉处罚二王,两人怕被处死,便派出使者向汉朝投降。 当时二王手里还有4万多兵马,汉武帝担心诈降,让霍去病率一万骑兵前去受降。来降途中休屠王反悔被浑邪王砍杀,并收编了他的兵马,但是人心很不稳定。 当霍去病率军前来受降时,一些匈奴发生骚乱想要逃走。就在这危急时刻,霍去病骑马冲到匈奴军中与浑邪王相见,在获知缘由后,指挥军队将企图逃跑的八千匈奴全部斩杀,然后率领剩余的4万人归汉。 此战霍去病充分显示了其勇武、机智、果断的军事指挥才能,其声望、实力已于大将军卫青不相上下。汉武帝高兴的要赐给他一座豪宅,霍去病拒绝赏赐,豪言道:"匈奴未灭,何以为家?" 霍去病想要的是彻底歼灭匈奴,经过这几次战斗,霍去病积累了大规模使用骑兵远途奔袭的作战经验,到公元前119年春,卫青与霍去病兵分两路各率骑兵5万,深入漠北老巢寻找匈奴主力。 左路的卫青深入一千多里后与匈奴单于主力遭遇,卫青打法比较求稳,他将战车围成一圈与匈奴对射,骑兵部署在两翼,等战车将匈奴阵脚射乱后,左右两翼的骑兵就冲上去收割,杀死了一万九千匈奴兵,单于一看情况不对先逃跑了。随后卫青一路追击到匈奴的粮仓赵信城(今蒙古国杭爱山南面),烧掉了匈奴在城中囤积多年的粮食。 右路未遇主力的霍去病则大胆的没有配备副将,所率士兵全是经过精心挑选的精锐悍卒,仅携带少量辎重粮草穿过大漠,北进2千多里,又插入了匈奴后方,一路上他们遇到的都是小股部队,三下五除二消灭掉,粮草从敌人手中补给,以战养战,可谓"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同时让俘虏带路继续北上,成功堵住了左贤王的军队,随后以1万人的损失,歼敌7万,斩获三个匈奴王。匈奴人一路逃去西伯利亚,霍去病则乘胜追杀到北海(今贝加尔湖)。仅此一战,匈奴远遁,而漠南再无王庭。 霍去病率军抵达狼居胥山和姑衍山(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东)封狼居胥,霍去病和将士们站在山上祭拜天地,俯视整个蒙古草原再无匈奴身影。汉朝由此达到最高光时刻。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军力雄厚的汉朝版图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同时扩大,南边的三个越国不老实,直接推平;西域的大宛国不服那就打服,顺便设个西域都护府;东边的朝鲜想反,那就灭掉。海那边的日本自觉认怂前来朝贡,被赐了一枚"汉倭奴国王印",至今是日本的一级国宝。 汉军的威名让汉朝人扬眉吐气,以至于苏武在被单于威胁杀他时,能够嚣张的说:"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你匈奴还未受到惩罚!" 汉武帝时期,为什么卫青和霍去病能屡战屡胜?从策略、战法、后勤三个方面来看。 首先是更换战法,汉军抛弃了以往步兵没有匈奴骑兵行军速度快的劣势,而是同样大力发展骑兵,配合精良的武器装备,能够千里追击,快速奇袭敌军后方,使匈奴的无逃脱。 汉军骑兵也可以骑射,综合实力超过匈奴 在后勤方面,汉军在边境进行了大规模屯田,由军队在闲时农耕,自给自足,配合马政,拥有了足够多的粮草和运输部队。在漠北之战时,为了供应10万骑兵部队,组织出了一直庞大的供应部队,仅驮马就有14万匹,此外还有大量车辆和民夫。即使如此,汉军依旧损失大半。 在策略上,霍去病多次劝降和分化匈奴各部落之间的关系,河西之战时,霍去病降服了匈奴两个王共4万多人,并让他们帮助自己驻守边境,到了漠北之战,霍去病将归顺的乌桓人迁徙到辽东、渔阳等五郡塞外生活,为汉朝侦查匈奴动静。 霍去病的战术很像后来的"闪击战" 再到打法上,霍去病这种长途奔袭、穿插迂回敌后的战术,与二战时期德军装甲部队的"闪击战"、解放战争中的大纵深穿插打法极为相似,不得不让人怀疑,霍去病是不是穿越过去的现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