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都有逻辑,万事皆有因果 用【逻辑树】分析,为什么买地下停车位! 为什么不买车位 1.1 价格高:车位价格高,比车还贵,价格接受不了 1.2 压力大:刚买完房再买车位,贷款的月供压力大 1.3 不如租:买车位不如租车位,买车位的钱够20-30年租金 1.4 路边停:租车位不如免费停,小区旁边有免费的停车场地 1.5 没有车:家里没车,没有使用车位的需求 1.6 年纪大:年纪大了,自己不开车,没有使用车位的需求 1.7 投资客:买房的目的是投资,自己不住,没有使用车位的需求 1.8 千千万:不买车位的理由千千万………… 不买车位的烦恼 2.1 一年四季的烦恼: 春夏秋冬,各有各的烦恼(春天,落一车鸟屎;夏天,落一车暴热;秋天,落一车秋叶;冬天,落一车积雪) 2.2 冒雨奔跑的烦恼: 下雨下雪,把车停在小区外,还要冒着雨跑回家,狼狈不堪 2.3 被贴罚单的烦恼: 乱停车的罚单,总是让人措手不及,拿到罚单的时候总会有一阵后悔,当时买个车位就好了 2.4 爱车受损的烦恼: 车停路边半年时间,伤痕累累,被剐蹭是常有的事,恶意划车、砸窗偷盗的报道也不少 2.5 抢充电桩的烦恼: 当兴高采烈买了一台新能源车,去公共充电桩抢位置将是久久挥之不去的痛苦,等三四个小时也有可能 2.6 苦寻车位的烦恼: 小区如果是人车不分流,在小区转几圈找车位是常有的事;如果是人车分流,那车只能停社区门口路边稀少的车位 必买车位的逻辑 3.1 车位成本分摊逻辑 3.1.1 两个指标:单车位指标、建安成本。其中单车位指标基本在30-40平米,即一个车位的建筑面积是30-40平米,而非实际车位的占地面积(如标准车位尺寸2.4米*5.3米);建安成本3000-4000元/平米(根据政府要求、当地规范、地质、采购系统、施工系统等大小不一)。明确两个指标之后,取均值35线,即 单个车位光建安成本35平米*3500元/平米=12.25万元 。这还不加土地成本、管理成本、营销成本、财务成本,高端社区地库要加地下大堂、要加环氧地坪漆、要加除雾器、甚至要加星空顶、要加地下洗车等等,都是成本。 3.1.2 成本分摊:开发商地库成本分摊至地上。一个成本十几万、甚至二十万的车位,很多三四线城市才卖不到十万,开发商是慈善家还是脑子秀逗,并不是。地下车库的成本巨大,占整个项目的成本30%~40%以上,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所以,开发商会将地库成本的一部分分摊至地上可售部分,另一部分才是车位销售的回款。至于地库成本如何分摊,每家开发商逻辑不一样, 不管怎样,每家每户都会分摊一定的地库成本 。因此,你不买车位,而其他业主买车位,相当于你买房的一部分成本为他人做了嫁衣。 3.2 车位租金上涨逻辑 3.2.1 汽车暴增 :自上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出现私人汽车,到2003年社会保有量达到1219万辆,私人汽车突破千万辆用了近20年,而突破2000万辆仅仅用了3年时间。而到2022年,全国汽车保有量是多少?超过3亿辆!而这一递增的数据仍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全面小康而不断攀升,车多了,地少了(城市开发到极致,城市土地使用率也会被挖掘到极致), 地面停车在未来也会成为过去式 。 3.2.2 货币贬值 :2022年是通货膨胀大年,无论是俄乌战争,还是漂亮国疯狂印钞,货币贬值是不争的事实,也是不可逆的趋势,因为全球经济一体化了,因为居民消费力上升了,因为手里的百元大钞能换取的商品越来越少了,这是必须要接受的事实。 想想5年之前,地下车位租金多少,现在地下车位租金多少,未来5年呢?未来10年呢? 3.3 新能源车普及逻辑 3.3.1 新能源车的销量增幅 :首先看全球为什么推行新能源车,一,取代旧能源(打仗为了什么,抢地盘?能源!能源枯竭呢?);二,全球气候变化而必须要推行的低碳环保。第二看企业为什么抢破头去发展新能源车,房企恒大、通信华为、传统汽车比亚迪,新能源车在未来有巨大的市场。第三看增幅,2011年8千辆、2021年352万辆, 2022年1-8月336万辆(预计全年突破600万辆),增幅是不是很吓人;对比全国汽车保有量3亿辆,未来新能源车还是有巨大的增幅空间 。 3.3.2 充电桩的配置速度 :新能源车的销量增幅,远超过公共充电桩的配置速度(远远超过),现在为了充电,需要在公共充电桩等3-4个小时,未来2年?未来5年?时间成本会变得巨大。所以,未来 每家每户但凡有新能源车,都必须要有个私人充电桩 (目前很多地方都在规范要求新建小区地下车库配置一定比例充电桩),拥有一个独有的地下车位已是必须的。 3.4消除停车烦恼逻辑 3.4.1 爱车如子 :消除无效车辆损耗。春夏秋冬每一季对车的损耗,特别是炎炎夏日的车内蒸笼和皑皑白雪的车外雪雾,都特别能触发有个地下停车位的美好憧憬和后悔莫及,对车漆、轮胎、内饰、密封性、零部件的损耗在不经意间都会造成。剐蹭、划车、砸车等专属汽车的意外,总会在不经意间以"中彩票"的形式上演,车是"消耗品",爱车才能让汽车增加寿命。 3.4.2 为自己负责:小心隐形成本的累计,时间成本、健康成本、资金成本等等。 逻辑在此:买房,必买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