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3日,根据河北三河市的官方通告 :整个三河市,包括燕郊在内,将实施"4天全域静默管理 ",几乎所有的交通工具都"暂停运营 "。 这意味着燕郊的"北漂族 "可能再次无法进京上班。 已经不记得2022年以来,这是燕郊第几次"全域静默管理 "了。 作为拥有超过10万"北京通勤族 "的燕郊来说,"全域静默管理 "意味着将会有超过10万人无法正常进京上班,这确实"有点狠 "。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燕郊楼市的"正常复苏 "。 "全域静默管理 "意味着"无差别,不分高低风险地区 ",必须全部暂缓进京通勤,就算明天"检查站彻底外迁 ",就算明天北京地铁通到你们家门口 ,你也只能"乖乖待在家里 "。 所以我们可以说,燕郊的房价,乃至整个北三县的房价,有时候跟所谓的"检查站外迁 ","地铁通勤 "关系并不太大。 不管是"检查站的外迁 ",还是"北京地铁的建设 ",最多只能算是燕郊房价的"锦上添花 "。 燕郊房价和北三县房价的真正考验是如何"打破行政边界的管理壁垒 "。 如果北京的管理是"一套 ",河北廊坊的管理是"另外一套 ",将会导致数十万的"北漂 "无法正常上班通勤,会让更多的人"逃离燕郊 ","逃离北三县 "。 正是因为中国各个城市之间存在非常严重的"行政壁垒 ",到现在为止,"环一线城市 "还没有一个真正发展成功的。 上海的"花桥 ",深圳的"惠州 ",要么已经歇菜,要么在歇菜的路上,"行政壁垒 "已经成为都市圈协同发展的"关键障碍" 。 "行政壁垒 "的问题不解决,"环深圳 "的中山珠海,命运也不会好到哪里去,"环上海 "的嘉善也难度大,"环京 "的固安永清更是不可能。 "都市圈 "这张大饼,需要重大改革手段来突破,否则没戏。 怎么解决?如何突破?如何才能打破"行政壁垒 "? 唯一的办法就是"成立跨省新区 ",用"功能区 "来代替"行政区 ",这样才能顺利打破"城市之间的行政壁垒 ",达到协同发展的目的。 不联合成立"跨省新区 ",就必然存在"行政壁垒 ":各个城市都有各自的发展利益和发展目标,是很难主动"分享发展成果 "的。 只有通过成立"跨省新区 ",把不同的发展利益和目标,统一到一个"新区 ",一个"管委会名义 "下,各个城市才会主动分享"发展成果 "。 在我做直播的时候,有个粉丝就问到:燕郊除了解除限购,会通北京地铁,还有" 没影的检查站外迁 ",还有什么重磅利好政策吗 ? 我的回答是:北三县真正的"利好 "是可能会成立"跨省新区 "。 不成立"跨省新区 ",北三县就不可能会有"真正的利好 ",因为"行政壁垒 "是都市圈永远都无法绕开的"沉重障碍 "。 那么如果未来真的"通州+北三县 "会成立"跨省新区 ",会给在北三县的"北漂一族 "带来什么真正的利好呢? 第一,会给北三县带来真正的"北京生活配套 "。 一旦成立"跨省新区 ",我们的判断是会有更多的北京学校、北京三级甲医院 会被引入到北三县地区 。 这才是推动北三县房价"腾飞 "的关键要素,没有顶级配套,就算人来了,也留不住,最后还是"一地鸡毛 "。 比如大厂潮白的"北京人大附 "和"中日友好医院 ",都是整个北三县,甚至是河北地区最好的配套之一。 很多人可能会有"疑问 ":为什么北京要给北三县引入"北京配套 "? 原因非常简单:一旦成立"跨省新区 ",那么北京就可以获得北三县的"税收分成、GDP分成、卖地收入分成 "。 甚至北京已经考虑利用北三县便宜的土地来建设"北京养老服务项目 "和"建设保租房 ",这样就可以节省北京昂贵的建设用地 。 这样就可以大大缓解北京的"常住人口压力 ",所以这笔"经济账 ",用屁股计算,北京也"不亏 "。 第二,会成立统一的"管理机构 ",彻底结束"行政管理壁垒 "。 一旦"通州+北三县 "成立一个"跨省新区 ",就必然会成立一家统一的"管理机构 ",通州和北三县的"管理统一 "问题就可以实现了。 "政出一门 "才是彻底终结"行政壁垒 "的唯一办法,"管委会"成立的那一天,就是北京和北三县"彻底结束行政壁垒"的时间。 第三,会提高营商环境 ,带来更多产业资源。 自从2017年开始,北京就开始制定"产业禁入目录 ",对众多产业实施了"疏解 ",意思就是这些产业,北京不要了。 这些疏解的产业离开北京后,也没有流向河北和天津,大部分都流向了南方,去了南方的大城市。 如果通州和北三县能够成立"跨省新区 ",就可以有效承接北京疏解出来的产业和功能,这些产业和企业就可以继续留在北京了。 这样北京就可以继续获得"税收收入 "了。 所以综上所述,"环一线城市 "要想获得"突破性发展 ",关键还是要"自己变强 ",而不是依靠"别人强,吃别人的剩饭 "。 "环上海 ","环深圳 ","环北京 "等城市之所以没有一个能够发展成功,归根结底还在于"自己不够强 ",难以分流一线城市的常住人口 。 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以"功能区 "取代"行政区 ",以"跨省新区 "的"管委会 "模式打破行政壁垒 ,实现管理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 否则,未来发展的空间不大。 简单来说,"环一线城市 "的发展终极目标,最终还是要"走向一线城 市","融入一线城市 ","并入一线城市 "。 "跨省新区 ",是北三县地区唯一的"突破机会 ",错过这一次,将会错过未来10年的发展红利。 而其他的环京地区,都不会拥有这样的机会,在未来15年内可能只能在北京的"剩饭剩菜 "中,"苟延残喘 "。 最后我们对于通州+北三县 的"跨省新区 "成立时间判断为:最快半年,最晚一年,京津冀地区第二个新区 就会出现。 【加入交流群,请私信大山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