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 李易峰继续霸屏热搜。 而就在两天前,全网追着骂的内娱男星另有其人—— 张翰 。 曾经的霸总代言人。 十年磨一剑,终于创造了内娱的「奇迹」。 张翰编剧、出品、主演的新剧《东八区的先生们》,豆瓣5万人打出 2.2分 。 与《逐梦演艺圈》激烈角逐史上最烂。 所有人异口同声地骂它 油腻 。 但,它的烂真的只因为油腻吗? 除了张翰,还有谁该为这史上最烂负责? 鱼叔以身试毒后,不吐不快—— 《东八区的先生们》 《东八区的先生们》是一部男性群像剧。 讲述四位从大学起就彼此相伴的好兄弟。 在大城市相互扶持,一同打拼事业,寻找爱情的故事。 剧本花四年时间打磨。 剑指爆款女性群像剧《三十而已》。 但谁曾想,这一剑劈出来。 伤害到的只有观众的眼睛。 没错,这部剧的观感三个字足以概括:下油锅。 但油到极致,就能做标本。 鱼叔今天将把它作为国产剧油腻代表,用来给其他影视剧创作者避避雷。 首先是事业部分。 四位男主角职业虽然不同,油腻却是相似的。 基本都犯了一个致命问题:强行装叉。 比如张翰,饰演一位科技公司总工程师 童语 。 他是业内最年轻的佼佼者。 全家智能管理,还配备酷炫机房。 但装叉没有那么容易,才会特别让人着迷。 强者装叉是炫技,强行装叉是笑话。 就像童语,十分自信,万分自恋。 没有钢铁侠的命,得了钢铁侠的病。 展现其专业程度,只有MV式耍帅。 表现其职业坚持,靠的是杠精式发言。 他不顾公司现状,为私欲研发无人驾驶技术。 还认为女主站在利益层面考虑是冷血无情。 对方有理有据的论述一律置若罔闻。 自己败下阵来马上启用道德绑架。 明明已经这么拉胯,所有人居然还对男主能力大夸特夸。 仿佛忽略了一件要事:观众不瞎。 强行装叉,只会让角色变成傻叉。 而比起 感情部分的离谱程度 ,事业部分确实小巫见大巫了。 剧中制造暧昧的方式,无一不在违法边缘试探。 醉酒走错房,偶像剧经典桥段。 但现场评估对方身材,可谓重磅猥琐炸弹。 男主英雄救美,本是改善印象的利器。 但靠的是 扯女主内衣带 。 最新一集中手的位置更是引发热议,直接被骂上热搜第一。 三不五时的职场性骚扰已是常规操作。 阴阳怪气地嘲讽也司空见惯。 其他行为更让人想狂喊救命。 童语无意间看到女主与老板一起吃饭。 并无实据,就 造谣女主靠潜规则上位 。 甚至还与兄弟们商讨如何散布黄谣,逼女主低头。 这显然不只是油腻,更是恶臭。 更令人不适的是,童语在外看到女主与他人并肩逛超市。 直接尾随跟踪,偷听偷拍。 被抓包之后还嘴硬想要动手。 即便如此,精明能干的总裁女主还是沉迷在童语的魅力中无法自拔。 甚至还想主动给童语的儿子当后妈。 张翰 编剧,你可真敢编啊! 不仅如此,编剧还贴心为所有兄弟都配备好CP。 两名起步,身价上不封顶。 资产百亿的女地产大佬,追在奢侈品柜哥身后求结婚; 温柔体贴的女老师,对优柔寡断又懦弱的男老师情根深种; 看透风月颇有学识的犀利女博主,对不思进取的助理厨师铁树开花…… 剧中但凡出现个女角色,就有被男主兄弟团迷死的风险。 霸总梦照进现实,人戏早已不分。 而所谓的 兄弟情 又是怎样感人的呢—— 全靠空洞的突然煽情,突然感慨。 突然到观众一脸懵圈。 同时还有狼狈为奸: 一起在别人婚礼派对上与外国女孩约X,美其名曰为国争光。 一起筹谋造谣女主,恶臭调侃女性关系,还沾沾自喜。 菜鸡硬要装叉,自恋却不自知。 犯罪式谈恋爱,猥琐当成魅力。 这是油腻之源,也是主创的傲慢。 一吨洗洁精植入,都无法为此剧去油。 这一轮,《逐梦演艺圈》输得彻底。 点开这部剧的豆瓣页面,你会发现: 几乎所有人都打了一星。 但同时,又有许多人直呼它 「真实」「有价值」 。 理由是它将一些男性的心理拍了出来。 可关键问题在于。 「油腻的心理」和「拍得油腻」,是两码事。 一部作品完全可以既展现男性不光明的一面,又拍出深度和力度。 《大丈夫》,讲一群男人想方设法出轨偷吃; 《同学麦娜丝》,软饭男、劈腿男、废柴男,一应俱全; 《酒精计划》,几个不如意的中年男人喝得烂醉。 这些设定,一不小心也会拍得很油腻。 其中也不乏男性凝视和意淫。 但它们都有个共同点: 能跳出这个名叫「自我」的陷阱 。 《大丈夫》当中,除了主角团之外,还有两个视角。 一是九叔。 几年前,他和主角团一起鬼混时被查岗。 掩护其他人逃离现场后,他作为最后留下的人被当场抓包。 从此禁闭家中,连带颜色的杂志都不能看,家中的女佣都换成了男佣。 主角团来拜访九叔,堪比探监。 极致揶揄了这些男人对婚姻制度的恐惧和焦虑。 二是太太团。 主角团的妻子、女友们,捉奸的气势堪比警察扫黄。 结尾的反转没有流于打小三俗套,而是上升到婚姻本质是一种合作关系。 讽刺力度加倍。 《同学麦娜丝》当中,也有重要的女性角色。 废柴男曾经的女神,如今成了妓女。 再美好的的存在,都会跌落尘埃。 巨大的落差显得废柴男的幻想如同一个笑话。 正是这些跳出主角自身局限性的设计,给作品去了油。 它们直视人性中的「脏」。 而不是像《东八区》那般,明明猥琐,却包装成纯爱。 明明恶心,却硬称真心。 《大丈夫》当中,四位男主角 谈及为什么想要偷腥 。 有人说:偷腥之后对妻子有愧疚,会让感情更好。 有人说:自己尊重女友不想睡的想法,女友却不尊重自己想破处的需求,不公平。 如果单独给出这些台词,分分钟会被观众喷死。 但电影用警匪片的拍法,去拍这群男人为了偷吃无所不用其极。 去拍他们的狼狈、可笑、虚伪。 在这样的语境下,这些「危险发言」便成了最现实的反讽。 回看内娱,男明星去油也是同理。 做演员,要戒除自以为是。 《圆桌派》第六季中对演员与角色关系做了讨论。 演员要空出心,让角色进去。 而演员一旦想当然,自我认知错位。 那就演什么都一样,演什么都是自己。 就像在「油王」评选中从未缺席的 黄晓明 。 综艺中的霸总发言也让人直呼受不了。 但他也演过一些并无油腻感的角色。 如《大汉天子》中的青涩又不失帝王气的刘彻; 《中国合伙人》中不服输的土鳖成东青; 《风声》中阴狠变态的日本人成田。 而这些角色的共同点都是,将自我抽离。 而一旦将观众对于角色的夸奖放大在自己身上,就会变成灾难。 观众对于黄晓明的评价,也刚好能够反映这个问题: 「我和黄晓明只能有一个人觉得黄晓明帅。」 这么多去油的例子在前。 张翰却还是一股脑地扎进了油田。 拍出了一部无比荒谬的剧,以至于任何认真的讨论都变得荒谬。 但鱼叔还是想认真一下。 到底为什么会出现《东八区》这样的产物? 首先当然得怪创作者。 张翰在很多采访中都提到,这部剧表达的是他自己的人生。 不加思考的忠于自我,就成了自我陶醉。 以至于剧中各种情节就是张翰自身的价值观输出。 来源:骨朵星番 剧中童语就是嘴硬心软,自己死撑挣钱给兄弟买饭的人。 他愿意委屈,但更想要让对方知情感动。 这无疑不是一种绑架式的自我感动。 正如《花儿与少年》中的名场面。 张翰买水果时本是好心以大家为先。 为了省钱唯独不买自己的。 但等到真的没有自己那份水果时,又觉得心里不舒服。 他拒绝直接表达,让别扭带来更多问题。 在对待女性的态度上。 张翰认为女性最成功之处,便在于在事业与家庭选择题中选择后者。 刘涛也吐槽过他的大男子主义。 而这种偏见被当成无伤大雅的思想根植于创作中,便有了一系列令人不适的厌女情节。 但,这仅仅是张翰一个人的问题吗? 一部剧从筹备、拍摄再到发行,需经过无数人之手。 可是投资方、合作者,竟然并没有意识到这部剧有多大的问题。 张翰在采访中还提到, 其他演员也都从这部剧里看到了自己的人生 。 来源:精品购物指南 荒诞不? 可这或许就是大实话。 他们拿着天价片酬,坐拥粉丝喜爱。 吸金能力超过演技成为了实力的衡量标准。 正如张翰,初出茅庐就靠雷剧《一起来看流星雨》一炮而红。 演技一直被质疑,霸总人设一直被吐槽。 但却不妨碍这些剧成为爆款、收视冠军。 令张翰 黑红 了十几年。 《东八区》,就算被钉在了耻辱柱上。 热度反而因此高涨。 也把张翰推上了许多条热搜。 靠着被骂、被嘲,张翰坐拥流量、名气、曝光度。 假如将来成功去油,还能再贴上一个反转魅力的标签。 内娱流量密码,不过如此。 在这样的畸形生态下,明星不再正视自身、精进业务能力。 取而代之的是享受浮华,沉溺于自恋。 正像张翰说的那样,这部剧反映了他们的人生。 因为他们的人生,就和这部剧一样空虚、肤浅、悬浮。 一样充斥着偏见、狭隘的认知。 所以才会出现,婚礼上一群男明星把柳岩扔下水。 事后不觉得自己有错,反而责怪舆论。 才会出现李易峰撞车后选择逃逸,把烂摊子留给工作人员处理。 多次嫖娼,造谣式辟谣。 这些匪夷所思的举动,在他们眼中只是理所当然。 对是非曲直的判断,早就淹没在名利场中。 这样来看,《东八区》的油腻不是个例。 毕竟,这种油腻,早已是内娱的绝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