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职场智慧领导怀疑你,如何高情商回应?这才是高手
公元639年,尉迟恭匆匆来到了太极宫,参见皇帝李世民,刚见面,李世民爆出惊天大事:"有人告你谋反,你怎么看?"
尉迟恭顿时一哆嗦,心里紧张得要死:我怎么看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么看啊!
但是,转头一想:哥们都安分守己7年了,怎么可能有人告我谋反?这皇帝话里有话啊!
原来,公元632年,尉迟恭闯下祸事,在酒宴上揍了李道宗。
李道宗是谁?那是李世民的堂弟啊,李世民觉得面子上挂不住,狠狠地训了尉迟恭一顿,尉迟恭也知道自己过线了,7年来都不敢大喘气,生怕让李世民想起来陈年往事,拿自己开刀。
但是,你不找事,事找你呀,这事过去了吗?谁知道呢!
尉迟恭想起来这件往事,心里咯噔:说我谋反,怕是要找个由头收拾我一顿吧!
这种紧要关头,怎么回话呢?
尉迟恭生气地说:"臣就是谋反了!"
一边说还一边脱衣服:"臣追随陛下打仗无数,平定四方,用一身的伤疤,拼来这太平盛世。如今四海承平,陛下是怀疑臣要谋反吗?"
话说完,尉迟恭愤怒地把衣服摔在地上,亮出身上或深或浅的伤疤。《资治通鉴》中是这样记载的:"因解衣投地,出其瘢痍。"
尉迟恭这招妙呀,言外之意:我给你打下来天下,你居然还怀疑我谋反?我给你解释个锤子,我这身伤疤就是不会谋反的证据。
李世民一看,好家伙,一句话就把尉迟恭给点着了,情绪来得可真快,赶忙安抚说:"你瞎想什么呢?朕如果怀疑你,你应该在天牢,不是在这太极宫。朕就是不怀疑你,所以才对你这么说的。你看你,还吹胡子瞪眼的!"
《资治通鉴》中是这样说的:"卿复服,朕不疑卿,故语卿,何更恨邪!"
是尉迟恭开不起玩笑吗?当然不是!
谋反这种事,能拿来开玩笑么?
李世民这是有意试探啊,你见哪个领导跟下属说"听说你想把我踢下来,坐我这个位子",这种玩笑,肯定是不能开的。
尉迟恭虽然是武将,有武将身上的血性和冲动,但是,并不代表他情商低,混迹朝廷多年,早已经修炼得人老成精。他深深地知道,李世民不是真怀疑自己,而是有意敲打自己。
从这以后,尉迟恭更低调了,四年之后的643年,尉迟恭突然给李世民递上了辞职信,理由很简单:回家养老。李世民一点也不通人情世故,大笔一挥:准了!
这一年,尉迟恭才58岁,就算放到现在,距离退休还有7年。不得不说,这里面充满了诡异,可以说是朝堂版的唐朝诡事录。
按理说,古代这种级别的官员,除非干不动了,不然可以一直干下去,完全是终生制啊!
但是,尉迟恭却早早地窝在家里,独成天地,除了645年跟着李世民征讨高丽之后,几乎不跟外界交往,过起了优哉游哉的退休生活,安享到公元658年去世。
《资治通鉴》中的这段故事,读起来真是让人感慨。李世民有帝王心术,也有御下之道,尉迟恭看起来是个粗俗武夫,却也深谙处世之道。为什么这么说呢?
尉迟恭可不是一般人啊,那是跟着李世民一块搞玄武门之变的大功臣,齐王李元吉,尉迟恭射死的。唐高祖李渊,尉迟恭威逼下台的。这简直是李世民的铁杆支持者。
李世民是真的怀疑他吗?自然不全是,这里面的有很多心思。
一、敲打,也是提醒。
尉迟恭是个武将,脾气不太好,有点跋扈,一言不合就动手,看不惯就骂骂咧咧的……得罪的人多了,总会有人想着收拾他,背地里在李世民面前说他的坏话,散步他有不轨企图……信任这个东西,慢慢就会打折扣了。李世民这一下,意在敲打他,你小子老实点。
二、试探,也是警告。
李世民会百分百相信尉迟恭吗?不止李世民,咱们大胆点说,没有哪个皇帝会100%相信统军大将,权力面前,亲兄弟都靠不住,不然你老赵的下场,被亲兄弟给咔嚓了。
李世民这么跟尉迟恭说,意思很明显,你如果谋反,没什么胜算,有人帮我天天盯着你呢。
三、暗示,也是提示。
李世民的言外之意,你看,你这家伙树大招风,总有人在我面前打你小报告,告你黑状,你说该怎么办?我总不能不让别人说你坏话吧?我也管不住别人的嘴呀!
这对尉迟恭来说,是暗示他收敛一些,同时也是提示他,你树大招风,躺下之后,不就不招风了嘛!
尉迟恭很上道,回家之后,果然闭门思过,谢绝一切访客。接下来,干脆直接申请内退,回家养老,不能等着延迟退休了,万一以后没有退休的说法了咋办。
面对李世民的心思,尉迟恭也很高明,他轻松化解过去,最终全身而退。
一、不解释。咱们有句古话叫越描越黑,尤其是碰到这种人际关系的事,你解释就是掩饰,你解释得越多,被质疑的地方就越多。所以,你看尉迟恭,不解释。
二、表忠诚。不解释还不够,别人还会觉得你是默认,怎么办?那就表忠心。你看尉迟恭怎么做的?老李,你看我一身的伤,全都是跟着你才有的,我如果谋反,何必跟着你呢?先声明自己不会做傻事。
三、上行动。尉迟恭回家之后,老实呆着,风声过去了,赶紧急流勇退。不能当下甩脸子不干了,那会让李世民觉得这是在逃避,别有用心,而且诚意还不够,反而会更容易引起怀疑,还会给李世民留下不好的名声,比如不能善待有功之臣、卸磨杀驴等,这不是给领导抹黑嘛,行动不能这么直接的。
读史明智,鉴往知来。《资治通鉴》其实对我们现实也有很多启发。比如说,领导觉得你不好驾驭,领导担心你想给他搞事,有人在领导那里说你的坏话等这类场景,在《资治通鉴》中,我们都能受到启发。
《资治通鉴》绝不仅仅是要一部领导要看的管理教科书,更应该是我们普通人认识人性、看透人心、学会沟通、学习谋略、参悟智慧的案头读本。
从阿房宫看王者气势说到秦朝的宫殿建筑,很多人会不自觉地想到阿房宫。阿房宫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的新宫殿。它被称为世界上第一座宫殿。阿房宫面积15平方公里,北起新军寨后围寨,南至王寺村和平村,东州电河
北宋最后一位厉害的皇帝,宋哲宗赵煦他是北宋的最后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同时也是一位志向远大的君王,他十岁即位少年老成。同时他小小年纪就面临着国家的内忧外患的局面。他就是宋哲宗赵煦,公元1077年赵煦出生,他是宋神宗的
1954年,毛主席把什么称为决定命运的东西?1954年,毛主席把什么称为决定命运的东西?毛主席1954年9月9日,彭德怀和刘伯承率领中国军事代表团赴苏联参观核军事演习,该代表团还包括粟裕陈赓许光达刘亚楼宋时轮和邓华等高级将领
建文帝下落解密(十五建文帝的太子呢)姚广孝请求朱棣释放溥洽的时候,不管朱棣当时有没有明白这个暗示,但是后来肯定是明白了建文帝已死,溥洽无用了。不管什么时候明白,对于姚广孝这种行为,在大多数人的想法里,朱棣应该愤怒,腰
江青给毛岸英介绍女朋友,毛岸英很满意,毛主席为什么不同意大家都知道,毛岸英的妻子是刘思齐,两人在1949年10月15日结了婚。其实,在刘思齐之前,毛岸英还有过一位女朋友,是江青给他介绍的,两个人也都非常满意,甚至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后来
抗美援朝最大叛徒,害死6700多名战友,最后下场如何?引言对新中国来说,抗美援朝是立国之战,彰显了民族的尊严和新中国的威望。在这场伟大的战争中,中国无数热血青年选择参军报国,又有无数的英勇者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著写了这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上官婉儿为何不记武则天灭族之仇?上官婉儿是一代才女。在唐高宗时,上官婉儿一家被武则天抄没,然上官婉儿一心服侍武则天,她为何就不记武则天的灭族之恨呢?据说婉儿尚在母腹中时。其母梦中见大种一杆,于是请教相士,相掐指一
男人过了70岁,早晨养成这两个习惯,身体会越来越好前言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些事情我们需要明白,特别是作为老年人如果不能够明白一些事情的话,日子就会过得很辛苦。我们需要认清现实,更应该知道生活不容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够保证自
每天了解一位历史名人孝庄孝庄文皇后(1613年3月28日1688年1月27日),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为天降贵人),科尔沁贝勒宰桑布和之女,孝端文皇后侄女,敏惠恭和元妃之妹。天命十年(1
离婚9个月,大衣哥22岁儿子再婚,女方获200万彩礼,身份引人注目朱单伟和陈亚男的婚姻早已告一段落,而这段婚姻里,究竟谁对谁错,依然无人知晓,唯一清楚的只有,陈亚男和朱单伟的故事已经画上了句号,至于句号完美与否,无人关心。然而,前脚刚和前妻陈亚男
从四渡赤水中探寻胜战之策1935年1月到3月下旬,毛泽东同志指挥中央红军一渡赤水,进军川黔滇边二渡赤水,发起遵义战役三渡赤水,由遵义转进川南四渡赤水,把敌军甩在乌江以北,成功地化被动为主动。作为红军长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