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儒逸 来源:商业人物(ID:biz-leaders) 从天安门前几万人起跑,对马拉松爱好者来说,那种感觉是无比热烈、澎湃的。现在时隔两年,他们将再次重温这样的氛围。 壹 看到手机弹窗推送的消息时,郑军一下子就兴奋了起来。消息内容是关于今年北京马拉松的——官方宣布这项赛事将于11月6日举行。当天是10月3日,郑军原本只打算度过一个平淡的国庆假期,很快他意识到有事做了。 在长跑圈,北马是国内规格最高的马拉松赛事之一,有"国马"之称。从1981年第一届举办开始,往后每年一届,至今已成为一项大众熟知的运动项目。 郑军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酷爱跑步。过去几年,他在国内各地跑过几次全马(即全程马拉松),也参加过北马的半马项目。马拉松的那种氛围,他再熟悉不过了。在他看来,今年能举办北马无异于一个重磅好消息,"我第一时间就和身边几个跑友互通了消息,我们都很激动,有人还提议要利用假期锻炼一下"。跑友们像是被打了一针鸡血,纷纷摩拳擦掌。 42.195公里,这是跑完全程马拉松的距离。这是个很有诱惑力的数字,吸引着无数跑者去冲击、去尝试。2019年是北马最近的一次举办年份,当时有超过16万人进行了预报名,是北马有史以来报名人数最多,同时也是中签率最低的一届(最终约3万人获资格参加)。当时,一名来自肯尼亚的选手以2小时07分06秒的成绩创下赛会纪录,成为跑友们津津乐道的谈资。 2019北京马拉松。图源:视觉中国 接下来的2020年和2021年,北马连续两届没有举办。 其中2021年恰逢北马40周年,有知情人士表示,当时主办方希望隆重举办,营造的氛围十分热烈。但在疫情之下,那届赛事先后经历延期、取消,广大跑友的参与热情也落了空。持续多年的北马狂欢,陷入沉寂。 马拉松重度爱好者梁菲的上一次跑马经历,也是在2019年。"那会儿基本上每个月都会去跑,北京的或者外地的,还出国跑过两次马拉松,一次在新加坡,另一次在德国。"那些经历,听她聊起来已是很遥远的感觉。 梁菲听到今年北马重启的传闻要更早。在官方发布消息之前,他们的跑友圈中就流传过一份"红头文件",大意是说主办方申请希望能在11月举办北京马拉松。"看到这个文件,群里一下子就沸腾了,大家觉得今年有戏",她回忆说。不过当时毕竟结果未知,北马能否如愿举办还是个未知数,跑友们只能在忐忑中继续等待。 直到国庆期间确定的消息传来。 "上一次北马已经是两年前了,今年怎么样大家都挺关注。从北马在国内的地位来说,其他马拉松赛事也都在看它,如果能顺利举办会是一个标志。"无独有偶,就在北马将于11月份开跑的同一天,不少地方性马拉松赛事也计划鸣枪起跑,例如长沙马拉松、无锡马拉松和太原马拉松等,这些赛事组成一个马拉松超级周末,"马拉松热"似乎一夜之间回归了。 贰 但很多人也察觉到,今年重启了的,是一届非常特殊的北马。 考虑到疫情防控,北马组委会发布了堪称"史上最严"的报名要求,其中主要包括几条:一是大众选手仅限北京常住人口报名;二是需要有2019年及之后的全马或半马参赛纪录,并达成相应成绩;三是防疫要求,如需要全程接种新冠疫苗、健康码以及核酸检测无异常等。 今年北马的参赛规模仍为30000人,分为大众选手和特邀选手等不同类别。以往,大众选手中签即获得参赛资格,高水平的特邀选手更是可以直通北马,但今年他们要想踏上北马赛道,不得不符合更多的要求。 对很多有意报名的外地跑友而言,"常住人口"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直接被挡在门外。而需要2019年以后的跑马成绩,意味着如果错过疫情前各地的最后一届马拉松,基本没有资格报名今年的北马。防疫要求则是又一个必备项,那些不符合相关要求的,也只能遗憾错过本届赛事。 "北马近几年是很难中签的,我报过好几次,但几乎都空欢喜一场。今年原本想再试一次,但扫了一眼那个报名资格,说实话很失望。"郑军说,他主要不满足全程接种疫苗的要求,"临时去接种也来不及,感觉比较麻烦,只好算了。" 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梁菲的跑友群中。"我发现不少人的疫苗都没打全,刚开始大家很激动,但看到这些要求时开始犯嘀咕,有的人不停拨打12345希望能得到一个说法。"梁菲自己也是如此,按照北马组委会的要求,需要在10月20日前完成全程疫苗接种才能报名,那几天她到处找能够补种的地方,所幸最后接种成功。 在报名这个环节,今年北马还有另一个特殊之处:所有2021年中签选手的参赛资格,可以保留在今年使用。去年11月底,北马组委会宣布取消2021年北马赛事,但同时还称,组委会为所有获得2021年参赛资格的选手保留参赛名额至2022年。 这是一个无奈之举,不过也让去年中签的选手们无须再次去赌运气,就能拿到今年赛事的入场券。 方刚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得以参加今年北马。他告诉"商业人物",获得2021年保留名额的选手,今年只需要再填报一下,基本上100%可以参赛。当然,前提是必须符合相应的防疫要求。 有人庆幸有人犯愁。如果算上数量庞大的保留名额选手,今年新报名中签的难度可想而知。在30000人的大池子中,保留名额者、赞助商以及特邀渠道都将瓜分这些名额,"他们所占的比例已经很大,真正参与抽签的名额不知道剩下多少。那些新报名的(就算符合成绩要求和防疫要求),我觉得也是挺难中签的。" 叁 疫情三年不仅改变了北马本身,也波及马拉松爱好者们对这项赛事的情绪。 方刚是在2015年开始接触马拉松,从那之后,北马变得越来越火爆。从2015年到2018年,他连续参加四届北马赛事,2019年则跑了兰州和桂林马拉松,也多亏2019年的这两个成绩,才能有资格报名2021年的北马,并把名额保留到了今年。 "我记得很清楚,今年要办北马的消息是晚上发的,微信里转的非常快。当时觉得很正常,因为在它之前已有不少外地赛事宣布举行。但说实话,很多人和我的感觉一样,那就是能不能办成要打个问号。"他说。 过去两三年,各地马拉松延期或者取消的消息不时折磨着这些跑者,有的甚至就在举办前夕泡汤。去年北马也是相似的命运,这让选手们始终不太敢确定赛事能否成行。"现在马拉松延期或取消的次数比正常举办的次数都多,所以不到发令枪响那一刻,你都不知道最后的结果。" 起初令梁菲感到不安的,是官方迟迟不公布中签结果。她属于赞助商名额,这类名额不需要参与抽签,往年很容易通过。但今年赞助商名额同样需要经过严格审核,原本她被告知在国庆节后就会有反馈,但一直等到10月29日北马组委会才公布报名结果,梁菲也才确认自己报名成功。此时,距离北马报名结束已过去22天,而在2021年,从结束报名到公布结果的间隔仅有5天。 "如果宣布取消,把希望直接掐掉也还好,但如果一直是吊着的状态,那种狼来了的感觉特别磨人。"回想起焦虑等待的那段时间,梁菲仍然觉得并不美好。 事实上,整个十月份下旬,马拉松圈传来的仍是很多令人遗憾的消息。10月25日,太原马拉松赛组委会发布公告称,原定于11月6日举办的2022太原马拉松赛将延期举办。此前,该赛事包括的全马、半马、迷你跑和亲子跑项目,均已经完成报名工作。10月28日,2022无锡马拉松和长沙马拉松在同一天生变——无锡马拉松宣布延期至2023年举办,时间待定。而长沙马拉松则改为线上赛,这已经是当地该赛事第三次改为线上举行。这时候距离它们原定于11月6日的开跑时间,只剩下八天。 这意味着前期所有的筹备工作,戛然而止。 北马也一度"有惊无险",10月31日,原定当天下午在北京天坛饭店举行的北马发布会为避免室内聚集而取消。这个消息让一些选手顿感头皮发紧,所幸的是,北马相关准备工作并未受到影响。接下来的几天内,一连串好消息传出来:路标路段设置完毕、限行事宜公布、官方领跑员公布、参赛物料开始领取,一切迹象都在显示,2022年的北马真的要来了。 肆 倒计时越来越近,王涛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 他的心态比较放松,"此前北马已经连续停办,今年能够有一场家门口的比赛,非常开心。得知消息时,我第一时间就报了名。至于报名的那些要求,我觉得是对每一个参赛选手负责,可以理解。" 王涛是一名北马的"九星选手",他最好的北马成绩是2小时40分03秒,这是一个很高的水平。由于成绩出色,今年他将作为特邀选手之一参赛,号码是"T0009"。被问及对这项赛事的最大愿望时,他信心满满地表示,"希望能够实现PB(个人最好成绩),一切顺利。" 其实远不止一个成绩数值,马拉松可能意味着更多。据王涛讲述,自己最开始接触跑步是为了减肥,当时体重达到210多斤,就开始尝试运动。"现在跑步成了生命中的一部分,我收获了身体、友情,变得更加积极。" 虽然没有资格参加本届赛事,但郑军也仍然在关注北马的每一步进展,"就算只参与一下报名,我觉得就很令人兴奋了。我希望能够尽可能感受前期的这种氛围。" 另一位同样错过今年报名的跑友也说,自己一共参加过四次北马,很喜欢那种"掏200块报名费就能吃吃喝喝并弄两件衣服,然后很多人给你加油助威的感觉"。他表示,虽然今年北马总体上不是那么热闹,但能够成功举办本身是一个很好的事情,能让人看到希望。 2022北京马拉松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E3发放参赛物品。 图源:视觉中国 11月4日,周五,梁菲前往位于北京市顺义区的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领取了参赛物料。为避开周六选手们领物的高峰,她特意提前了一天。最近她每天下班以后都会锻炼,就在家附近的马路或者公园里面,跑上十公里左右。她说需要保持一个好的状态。 周日早上7:30,今年的北马就要正式开赛。这些跑马的人,终于无比艰难地等来了最令人激动的时刻。 (文中采访对象均为化名) *头图购买于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