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最大的事儿就是,幼儿园就快开学了。 妹妹家的娃娃收到小书包,以为是给他买的礼物,笑得可开心啦。"他还不知道马上要经历什么……"妹妹总是调侃他。 妹妹倒是有种"解脱"感,不用全天带娃那么累了。可是娃娃的爷爷、祖爷爷辈就不那么想了,之前每天都能跟孙孙形影不离,现在要去幼儿园了,难免会舍不得、会伤感。 "老人不见得比娃娃好哄哦~" 怎样让娃娃们不要在幼儿园里哭得昏天黑地,是个很打脑壳的难题。 妹妹也看了很多书,想了很多办法。半年前,就反复地给娃娃看有关幼儿园生活的绘本、动画片,告诉他幼儿园里有很多很多和你一样大的小朋友、有堆成山的好玩的玩具、有和爸爸妈妈一样爱护你的老师,减少娃对幼儿园的排斥感和恐惧感。 焗长幼儿教育专业的同学讲过,父母对娃娃的影响,更多地是行为举止上的、从行为到心理上处于本能的模仿。 而对于"讲道理",比起爸爸妈妈,娃娃其实更倾向于去倾听和理解婆婆爷爷的教导。因为父母对娃娃会有行为习惯、特别是犯错后的纠正和规训,而"隔代亲"对娃娃有着无条件的爱护和包容,所以娃娃更愿意去"全盘接受",而不会有逆反心理。 在"开心上幼儿园"这件事上,爷爷辈的焗友要挑起大梁哦~配合子女,把幼儿园在娃娃心中打造成真正的"儿童乐园"。 相声演员于谦老爷子,在一档综艺节目里,他分享了让娃娃爱上幼儿园的"妙招": "在孩子岁数还小的时候,当孩子做对了一件什么事,一定要大肆夸奖:‘你真棒,将来肯定得送你去幼儿园’,久而久之,孩子以为去幼儿园是一件好事。对幼儿园那叫一个期待,根本就不存在抗拒的问题。" 等上幼儿园半年后娃娃回过味来,已经对幼儿园生活习惯啦。 最朴实有效的就是 "物质奖励法"。 娃娃的父母上班忙,退休在家的婆婆爷爷负责接送孙孙已经成了普遍做法。 在送娃娃上幼儿园时,一定要调整心态、保持笑脸。情绪会传染,娃娃也会感到开心、放松。 千万不要流露出一丁点舍不得、或者难过的情绪。娃娃们虽小但是精得很,看到婆婆爷爷都难过,就更不愿意去幼儿园了。 下班接娃时,准备好娃娃喜欢的小零食或者小玩具,问娃"今天哭了没?有没有好好听老师话?"让娃娃逐渐形成不哭、听话就能得到小奖励的正反馈。 适当拉开一点与娃的距离。 虽然这一点对"隔代亲"们很难做到,但也是非常必要的一环,尤其是娃们开始上幼儿园之后。 不要再去每时每刻一有机会就一定要呆在娃身边、每天都去儿女家里看娃。 一是因为对每个小娃娃来说,幼小的心灵里面,有个对自己无限宠溺的婆婆爷爷真的非常重要。但无限的宠溺落实在实际生活中,会变得过分娇惯,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二是过于热情而频繁的接触孙孙,会降低父母对娃教育的"权重",让必须由父母进行的一些强制性教育,变得困难重重,甚至加剧娃娃对父母的逆反心理。 三是适当减少与娃娃相处的时间与频率,反而更容易在娃娃心中塑造一个高远、伟大而慈祥的长辈形象。 娃娃们去上幼儿园,很多婆婆爷爷都会觉得,就像生活被挖去了一大块空缺,怅然若失。特别是那些刚退休不久的中老年,会更加觉得无所适从、百爪挠心。 这样的中老年焗友们,面对空旷闲适的时间空间,不妨去第二次挖掘自己的兴趣爱好。 去试着加入跳跳广场舞,收获一大帮跳完舞能闲摆龙门阵的邻居。 去试着早睡早起参加晨练,强身健体的同时,认识几个一起晨练的老哥们,互相督促互相鼓励。 去买一套渔具,约上几个钓友钓完池塘钓黑坑,钓鱼人永不空军! 去打打牌搓搓麻,输赢不是重要的,麻将桌上不讲钱只讲感情。 等到周末,孙孙回到家,用最尽力气宠爱自己的小宝贝吧~ -THE END- 图据网络 如侵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