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运动时期,有些干部恢复工作后,职务与原来不一样,因没有合适的位置,只能"降职使用",如杨勇担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陈再道担任福州军区副司令员,还有其他一些像吴华夺从大军区副职,挂名省军区副司令员。 吴华夺是红25军出身的将领,在徐海东身边做过手枪团一分队长,跟随红25军抵达陕北,与红一方面军会师后,开始东征。在作战中,吴华夺出色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被评为"模范连长"。 抗战爆发后,组织上抽调吴华夺到抗大三期学习,学习半年毕业,组织上分配他接受叶剑英的指示,到国民党教导纵队做统战工作。这支部队是粤系部队,司令官是叶剑英在讲武堂到同学,因平型关大捷后,找叶剑英派干部做统战工作,指导抗日。他还参加了台儿庄战役。撤出战斗后,他来到武汉八路军办事处,被分配到新四军第四支队担任连长,成为高敬亭的部下。 抗战时期,对吴华夺历练很大,尽管在抗大学习过。1940年到江北指挥部军政干校再学习,1个多月后毕业,调任副团长、团长。1944年,到华中局党校学习,毕业后担任2师4旅10团团长,在韦国清的领导下。 解放战争时,他担任团长,在打郝鹏举时,率领部队俘虏对方。 1947年2月,华东野战军2纵成立,他担任副参谋长协助参谋长詹化雨,韦国清、张震工作。几个月后,他调任作战部队担任师长,直到渡江战役后,他从师长被调任到华东军政大学工作。 对于吴华夺来说,这样以为能打硬仗的战将,为何干起教育工作。主要源于两点。第一,部队不缺能打仗的人,缺乏搞教育的人;第二,吴华夺虽然是军事干部出身,先后在抗大、华中党校、军政干校学习过,比较熟悉教育工作。 1950年,军事学院成立后,他被调任到军事学院任职,陈老总曾经想把他调回军队当军长,刘伯承院长没有同意。吴华夺在军事学院工作长达16年之久。 直到大运动时受到冲击,造反派们给父亲罗列了三项罪名。一是走资派;二是阶级异己分子;三是叛徒。后来一些问题得到平反,可还留有尾巴,被分配到兰州军区担任副司令员。 在南京军事学院时,他已经是教育长,属于兵团级干部,到兰州军区担任副司令员也是对等的。可是到任后,接到通知,让他下工厂劳动。 他们一家人生活有些艰难,他的待遇中断了,靠妻子、两个儿子的粮本生活。不少老战友得知后,伸出援手,送米、送面、送油。 九一三事件后,吴华夺得境遇发生变化,不用再去工厂劳动了,因问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上级安排他现在陕西省军区任副司令员。说是副司令员,其实也不管什么事情,更多是挂名。 在当时这个很重要,至少可以出来工作了。原来是大军区副职,如今成为省军区副职,内心多少还是有点不舒服的。既然让自己工作,就应该把问题给彻底平反,降职使用算怎么回事。 为此,他在工作期间一直想落实问题,准备去趟北京。妻子曾经对人说:吴华夺很早就是兵团级干部,如今挂一个省军区副司令员的头衔,除了给工资以外,什么也不管,这叫啥副司令员。 很多人或许会好奇,有工资发不是挺好吗。可很多人不了解那时候的情况,都是计划经济,钱未必是最管用的,买东西没有票是不行的。卖油需要油票,卖布需要布票,卖粮食需要粮票。那时候,有票才好使。 1975年,他真的去北京了,见到相关领导后,最终得知自己被任命为兰州军区副司令员,恢复了所有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