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说,女人怀孕的时候是最幸福的时候。可是偏偏有些怀孕的女子不得不在怀孕时忙前忙后顶风冒雪而行。 家里的男人个个窝囊,遇事只知道窝里横,在家唉声叹气怨天怨地,却不知向外争取自己的权利,女人无可倚仗,只能大着肚子东奔西走。这样的事任谁看了不心疼? 赵丽颖主演的电视剧《幸福到万家》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坚强到让人心疼的女性的成长史。 剧中女主角何幸福(赵丽颖饰演)从嫁到万家庄开始就承受着来自家庭内外的压力。 看到她为幸福生活不断努力却不断被家人误解的样子,除了让人分外心疼外,更是对其庆来和公公王友德格外窝火。 其实,公公王友德也好,老公庆来也好,他们都不是天生的窝囊,也并非没有自己的脾气。只是在万家庄长久的生活中,他们已经养成了一种可怕的习惯叫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让王庆来失去了反抗现实的意愿 在《幸福到万家》中,我们可以看到王庆来父子对待任何不公事件时都存在截然相反的两种态度。 在家里他们不断向自己的妻子儿媳发泄对现实的不满,抱怨村中处理不公,能将自己心中对现实的态度和观点表达得相当流畅。 可一到了公众场合,尤其是面对村支书万善堂和其儿子万传家时,却唯唯诺诺,垂头丧气,谨小慎微,完全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诉求。什么话说出来都像是在求别人,而不是理直气壮地讲道理。 对于他们这种表里不一的表现,在剧中被婆婆林桂枝戏称为"窝里横",而弹幕上也有网友说他们是欺软怕硬,表里不一,窝囊等等,但实际上这在心理学上就是典型的习得性无助的表现。 在婆婆林桂枝大年夜的哭诉中,我们可知,由于在万家庄万姓人家势力大,所以长期以来都存在牺牲和欺负王家人的现象。 庆来和父亲王友德从小就受到万姓孩子们的欺负。可由于父母的软弱,没有给孩子正确的引导,不论是非曲直,都只是让自己的孩子一味委屈求全。于是导致王庆来的正当诉求长期受到压制和挫折。 久而久之,他们便会将一切都归咎于万家势大,王家势小这一外因,心甘情愿地接受痛苦,而逐渐放弃对公平公正的追求,完全放弃改变的意愿。 因此当万传家在王庆来婚宴上胡闹,骚扰何幸福(赵丽颖饰演)的妹妹被何幸福打了后,王庆来和父亲王友德首先关心的不是万传家的行为是否已触犯法律和道德底线,而是担心何幸福在情急之下砸坏了万传家的头会不会得罪万家。 当万家庄村委不经过王家同意就以村民集体表决的方式占用王家的耕地建厂时,王家父子即便心中有一百个不情愿,舍不得丢掉自己种地的老本行,他们也不敢在村民大会上多说半个"不"字。 哪怕何幸福翻出家中的租地合同,跟庆来说这事儿占理,庆来也不肯拿着合同去跟村支书较真。甚至还对何幸福说,我们家是你当家,女主外男主内,根本就连去争一争的意愿都没有。 其实说到底是他们在人生道路上受过太多的伤害,让他们一遇事就恐惧,怕他们不管如何努力结果依然不会有任何改变,反而会让自己受到更多的伤害。 这种对结果的恐惧不仅影响到他们努力争取权利的意愿,还深刻地影响了他们在人前的能力表现。 习得性无助让王庆来失去了抗争的能力 婆婆林桂枝曾当着何幸福的面数落王友德和王庆来父子,说现在人们都愿意去万家集团当工人,只有他们父子奇葩,就把地当个宝,就爱种地。 可实际上,从诸多的迹象表明,王友德、王庆来之所以迷恋种地不是因为热爱,而是因为他们在面对土地时更加有成就感。 种地是他们逃避人际关系的避难所,也是他们唯一能施展自己能力和骄傲的地方。 从小到大他们由于姓氏原因,在人际关系方面备受挫折,导致他们的一腔热血无处释放,也无法通过人际关系得到尊重和认可。 可伺候土地就不一样。伺候土地不需要处理人际关系,也无需看别人的脸色,更没有门第偏见。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足够用心,土地就会诚实而公平地回报那些耕耘它的人。 从王庆来和王友德说起种地的那种自信感来看,他们是把种地当成自己全部骄傲和自尊的来源。他们越是在人际关系上表现得窝囊,感到失控而无力,就越是在乎种地给他们带来的那种一切尽在其中的掌控感。 他们对现实有多少不满,就对种地有多少依恋。可一旦离开土地,他们失去了唯一可以表达自信和能力的空间,便表现得十分弱鸡。 就像庆来在人前讲话时就有结巴的毛病,完全不像他在家说话时那样流畅。 一旦受到他人的拒绝便会陷入消极防御的状态。要么沉默不语,不再说话,要么争论的重点偏离了自己的实际目标,而纠缠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与他人形成一种权力斗争状态。 就像他去找村支书万善堂说补偿款的事时,本来他是要好好解释为什么要追加补偿款,它的合理性在哪里。可到最后他关注的重点却全放在了万善堂质疑他们人品上。 除了一再申辩自己的人品没问题,却完全忘记了自己本来要申诉的事,结果被万善堂一脚踹到了要害,彻底摧毁了他好不容易鼓起的勇气。 打破习得性无助需要王庆来走出受害者阴霾 相比于事情本身的道理,王友德一家更害怕的是不被万家庄接纳,被像排除异己一样被排除在外,让他们失去自己的归属感。 但每次当他们希望保留归属感时又不得不做出巨大的利益牺牲,于是久而久之在他们心中便形成了一种受害者思维。 他们会像祥林嫂一样抱怨命运的不公,但却不会做出任何实质性的改变。认为自己对现实无能为力,将改变自己的身份,帮自己脱离苦海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别人身上。 就像刚结婚时他对何幸福说的,希望弟弟妹妹都出息了,他这个当大哥的就扬眉吐气了。 后来当他发现何幸福性格强硬,敢想敢干时,他便不自觉地将自己对公平的渴求寄托在妻子身上,希望何幸福能帮她出头。任幸福挺着个肚子为了他家的事东奔西走。 可世上哪有什么救世主,谁不是在负重前行?幸福当时怀孕,也正是需要男人呵护的时候。庆来最终需要醒悟,自己的人生没有谁能帮着负担,他需要为自己的权利担起应尽的责任,努力改变自己寻求出路。否则,幸福越是刚强,两人的差距便会离得越远。 当婚姻中的一个人被另一个人远远地甩在后面,两人的关系也就注定会分崩离析。庆来只有走出自己认知的小圈子,开始克服自己心中对人际关系的那种恐惧感,才能真正改变自己的命运,让自己活得自信而有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