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冷战结束后长达25年的时间里,从未有人质疑过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以国家发展的各项数据指标来看,美国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 在经济、军事、国际声望上,美国都达到了其它国家难以企及的高度。之后我们最为津津乐道的"中美俄大三角",在那个时期仅仅只是"中美俄核威慑三角"的代称罢了。 至少在进入21世纪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无论是中国还是俄罗斯,在各方面都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作为长期追赶目标。 不过,美国一骑绝尘的繁荣时代迎来了又一位挑战者。截止2021年,中国的GDP总量已经达到了美国GDP的77%。 作为二战后第六个距离美国仅一步之遥的国家,中国的特殊性就在于我们拥有庞大的实体经济和市场规模。目前中国的工业生产总量远超美国,这一因素在工业时代非常重要,和当初美国经济超过英国时的轨迹几乎一模一样。 而且,在经济增速以及抗风险的程度上,中国的经济结构稳定性也明显优于美国。 更有趣的是,从2013年开始中国就很有预见性的设计内外双循环经济模式,防得就是美国人几十年来屡试不爽的关税制裁。 然后,特朗普就在中美贸易战里打了个寂寞。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美军事力量的差距也得到了迅速填补。导致中美在涉及南海、台湾等问题上的拉扯开始频繁起来,美国几次意欲发难,但最终都没有得逞。 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西方社会对待中美两国的思路发生了改变,他们意识到了两件事——中国已经崛起,美国也不再是超级大国。 西方为何思考中国的崛起? 站在西方的角度来思考中国崛起,可以得出两个相反关键词,分别是代表西方发展的"机会",又或者是对于西方地位的"威胁"。 所以,他们需要判断中国为什么能够崛起,以一种怎样的姿态崛起,以及崛起的中国对世界而言意味着什么。 先解释一下为什么中国能够崛起? 首先,中国在过去几千年中的大多数时间里都稳居世界第一, 这证明了中国本身所具备的固有优势不仅全面,而且是绝对的。 这里说的全面优势是指中国那宏大版图下所囊括的地理资源,以及庞大的人口基数,天险匡扶的优越地理位置。 而中国的绝对优势则来自中国文化 ,这才是我们要讨论的重点,也是西方思考中国崛起时的核心。 自秦皇汉武后,中国便拥有了独一无二的民族向心力和兼顾传承与包容的家国文化观念,这带来了地区资源整合的空前繁荣。这就需要提到另一个关键词了,那就是刻在中国文化里的"进取精神"。 中国的"进取精神"不同于昂撒文化里的"掠夺主义",这是一种真正张弛有度,具备人文道德约束的文化思想。它主张"起于家门,守于国门,归于社稷"。 为什么中国人可以一代人吃几代人的苦?因为这种奋斗精神的本质来源于传统家族观念,它是"家、宗、族、国"的起点,既是进取,也是奉献,所以叫做"起于家门"。而在中国文化里,家国的命运是一体的,家是国的一小部分。 为国而战既是责任也是担当,为此,中国人甚至愿意把后代人的仗也全都打完。 自从"春秋无义战"的时代结束之后,中国就开始以仁义治天下,广交四海朋友,不再打师出无名的仗,也为周边小国建立了朝贡安抚体系,这便是"守于国门"的涵义。 最后,唐、宋、元、明、清的更迭只是这块土地上的年号变迁,只要大一统的文化号召力还在,哪怕换了一百个天子,中国也还是那个中国,在朝代分分合合中重回顶峰。 哪怕是后来遭遇了西方社会的冲击,中国文化也巍然不动,不仅毛主席不接受苏联方面提出的"划长江而治",连蒋介石也拒绝了美国的"两中计划"。甚至多年后,他还交待蒋经国"如反攻大陆无望,就让共党统一了中国"。 这种刻在骨子里的家国思想,就是中国式进取精神的顶点。中国文化里的进取方向从不会无序扩张,最终都会"归于社稷"。 所以,王毅外长在回答西方记者关于"中国崛起对世界的影响"时,云淡风轻的表示"在和平与安全问题上,中国是纪录最好的大国。中国从未侵略他国、也从来不搞代理人战争、从不寻求势力范围、从不参与军事集团对抗。" 历史是不会说谎的,近代史也是西方世界亲眼见证过,相信他们可以从中国的做法中得出合理的答案。 为什么美国不再是超级大国? 再说说西方思考的第二个问题,为什么美国不再是超级大国? 首先,超级大国的客观定义是什么?想回答这个问题,可以从冷战时代去分析当初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对人类文明的推动程度,又或者它们对世界地缘格局的干涉力度。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要成为一个超级大国必须具备以下几种条件: 1.丰富的地理资源及人口资源(成为超级大国的核心基础)。 2.庞大且均衡的经济建设(工农业生产能力的全面与否)。 3.具有干涉其它地区的军事能力(武装储备力量远大于国防所需)。 4.具有影响其它地区经济结构的能力(旧时代的殖民掠夺,新时代的全球化体系)。 5.合理的意识形态(被多数群体所认可的共同理念)。 6.向心性的政治体制(基本盘内没有不可调和的尖锐矛盾)。 7.可调剂的内部资源(中央对于地方的管控手段)。 8.持续的技术创新需求(特定范围内的人文、市场、及社会供需循环)。 从这几个要点出发,除开苏联和美国这两个小字辈,当初殖民地遍布全球的大英帝国也是当之无愧的超级大国之一,它们三者在鼎盛时期的共同特点几乎都是一样的。 分析到这,说如今的美国不再是超级大国的原因就很简单了,总结起来只有两点: 第一,经济结构存在严重隐患。 实体产业凋敝是美国最头疼的问题,想要实现制造业回归,凭美国现有的市场体量和技术发展,哪怕不考虑重新投资的成本,短期内拿什么去国际贸易上和中国竞争? 而且,这种类似计划经济的模式本就属于长线投资,需要政府牵头。要知道,中国还有很多世纪初投资的基建项目直到现在都处于亏损状态,美国手里又有几家国企或几家国行,有什么底气和能力做这样的长线投资呢? 想让华尔街的银行巨头们放弃捞快钱的金融游戏,和总统商讨基建投资项目?他们大概会找个路灯把总统挂上去。 不过话又说回来,之所以美国经济结构去实向虚的弊病以前没有出现,最大原因在于过去美国并没有碰到一个像样的世界经济挑战者,哪怕遇到了金融危机,美国开起核动力印钞机转移国内通胀就行了。 毕竟,美国的军事霸权也是一家独大,数百个海外军事基地能很好的解决了某些加印出来的美元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问题。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一个细节,那就是如果美国的经济结构真的出现了问题,就一定不光是经济层面的问题,而是美国的金融霸权和军事霸权同时受到了挑战。这就是美国不再是超级大国的第二个重要原因,也是最致命的一点。 第二,美国的军事力量不能再被称之为霸权。 这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的石油美元绑定已经失去了绝对性,中东产油国开始寻找美元之外的多样化支付路径,这对世界美元储备构成了严重威胁,变相打击了美国虚拟金融的稳定性。 就算知道了伊朗和中国签署25年的战略合作协议,欧佩克组织在消极回应美国提产要求的同时还与中国商讨人民币结算,美国也毫无办法。 从美军主动放弃中东战略据点,从阿富汗溃逃的那天开始,就已经明明白白地告诉了全世界自己无力支撑昔日的军事霸权。 而俄乌战争打响后,美国的所作所为更加证明了一个只敢隔岸观战,连经济制裁都软弱无力的美国已经不配再被叫做超级大国了。 果不其然,全球外汇储备的美元占比继续走低,降到了2022年的6月的58.81%(本世纪初是71%)。 更有意思的是,这次拜登召开的美洲峰会,后院这些小弟们对待美国都是一幅爱答不理的样子,可见其国际声望已经沦落到什么地步了。 "崛起的中国"和"失去的超级大国"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一点,中国的崛起与美国的衰退并非零和博弈,二者也不在此消彼长的范畴之中。 即使美国客观上的确帮助了中国的发展,但那就是一种正常的双边合作,美国从中国身上得到的利益远比中国从美国那里得到的东西要多得多,这是基本事实。 美国不会傻到为自己培养一个对手,他只是在贪婪地利用全世界的廉价资源罢了,毕竟他如果不要,还有人抢着要。因此中国的崛起与美国本身无关,只是时间问题。 不过,美国不再是超级大国的原因的确中国有着客观联系,也和俄罗斯、日本、甚至欧洲地区的发展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关联性。美国的强大是一种畸形的强大,是建立在两次世界大战后他国普遍衰弱的基础之上的强大。 因此,美国维持超级大国地位的方式也显得与众不同,它本国资源有限,生产潜力受到限制,所以十分依赖全球市场。 毕竟以美国的先天条件和地缘位置来说,能够成为超级大国本身就是一件十分离谱的事。如果没有第三次世界大战,美国会逐渐回到它应有的位置,这也是现实。 那么重新回到西方视角,如果说和平崛起的中国代表了"西方新的机会"。那么,像美国这样十分依赖全球市场的超级大国,他的衰退是否意味着"西方国家从美国身上得到的东西都会消失?" 只能说,这个可能性很大,而且大概比他们现在想象的情况还要可怕。从拜登拉东盟领导人开会却只能开出1.5亿美元价码,以及邀请日本商议"印太经济框架",却不敢商谈重新开放美国市场,张口闭口只喊着给美国多多输血的做法来看。 俄乌战争给西方带来的经济影响只是一个开始,如果不能及时做出正确选择,他们从美国身上得到的那些东西不仅要连本带利地吐回去,甚至还会被对方敲骨吸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