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西安事变后,杨虎城和张学良这两个主要当事人就被蒋介石囚禁了起来,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杨虎城将军被蒋介石狠心杀害,而张学良却逃过一劫被国民党转运到台湾,关押了大半辈子。 直到1975年蒋介石因病逝世,张学良才现身蒋介石的葬礼,为他献上了一幅挽联,这是这对兄弟一生中最后的交集。 而时至今日,众人依旧对当年蒋介石囚禁张学良的原因猜测纷纷,但实际上,在蒋介石自知大限将至的时候就已经留下遗言,点名了囚禁张学良的原因。 一心想要救下张学良的宋美龄,在得知蒋介石的遗言后也是忍不住潸然泪下。 后来,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也是按照父亲的指示,在世期间一直软禁着父亲这位结拜兄弟,一直到蒋经国去世后才释放张学良,而此时的张学良已经90岁了,是一个大半个身子入土的老人。 恢复自由的那一天,张学良浑浊的眼睛中并没有太大的波动了,1995年他离开台北,迁往美国夏威夷,在这里一直到2001年逝世,也没有再回国台北以及大陆。 蒋介石究竟为何囚禁了张学良一生却没有杀害他?他临终又留下了什么遗言呢? 张学良 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却也成为主要发起者张学良一生的转折点。 身为蒋介石的结拜兄弟,张学良和蒋介石的关系匪浅,但是在面对外敌入侵这个问题上,两人却产生分歧,自此他们便成了死生不复相见的政敌。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在张学良的护送下回到南京,重获自由,第一件事不是抗日,而是清算和张学良、杨虎城之间的恩怨。 他认为张杨两人此举是在以下犯上,是万万不可饶恕的,即便张学良依旧忠心于他,甚至在蒋介石厉声拒绝后依旧坚持护送他回了南京。 此时的张学良依旧心存对蒋介石的道义,但是在军事法庭上,他还是被判处了10年的刑罚,杨虎城也被蒋介石幽禁,终生不得自由。 杨虎城一家三口 尽管在囚禁的第二年,张学良就被特赦,但是他并没有恢复真正的自由,而是一直被军事委员会管束着。 此后十年,张学良辗转贵州、重庆等地,一直到1946年,张学良和赵一荻被秘密转往台湾,被囚禁在了人迹罕至的新竹大山中。 在这里,张学良褪下一身戎装,开始过起了闲云野鹤的生活,从来没有种过地的他不得不开始用那双原本应该拿枪的手,开垦出一片自己的菜地。 赵一荻作为一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富家小姐,也学会了养鸡、缝纫等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事情。 两人在这深山老林中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虽然有史书作伴,但是这些对于张学良来说怎么够呢? 张学良被囚禁期间 日复一日的等待中,他们始终看不到蒋介石松口的希望,多年来和他们交往最深的只有佣人吴妈,剩下的便是一些张学良也懒得搭理的看守员。 由于深山之中没有电灯,长时间研究史书的张学良视力退步得很快,因为长期心情抑郁,他头发也掉光了,听广播是他唯一能接触到外界的途径,也是他唯一的心理慰藉,但是这个行为却时常遭到看守人员的警告。 他们的活动范围被局限在了狭小的院子中,走出院外需要向卫兵请示,出门拍照也是大队人马随行,仿佛张学良是一个随时有可能跑掉的摇钱树。 在新竹大山的几年时间,张学良实实在在地尝到了什么叫做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1949年1月21日,外界传来的一则消息让张学良看到了希望。 蒋介石宣布下野,李宗仁宣布就任国民党代总统,张学良凭借敏锐的直觉意识到此时外面必定已经是风云骤变,血雨腥风,这很有可能是自己出去的最好时机。 果不其然,不久之后,李宗仁就宣布了一个让蒋介石气得咬牙切齿的消息,他要释放张学良和杨虎城,这个消息让张学良感到振奋不已。 然而李宗仁虽然成了明面上的代总统,但国民党幕后的掌权者还是蒋介石,身在溪口老家,蒋介石却通过自己的亲信掌控着国民党内的一举一动。 对于释放张学良和杨虎城这件事蒋介石是断然不能同意的,为避免李宗仁将张学良释放出来,蒋介石决定先下手为强。 这一年2月2日,张学良被秘密从新竹大山调到了高雄,藏在了寿山要塞的兵舍中,此时张学良意识到,想要让蒋介石放过自己,必定是不可能的了,因此他再次被迫过上了闲云野鹤的生活。 而杨虎城将军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在山洞中被囚禁了多年以后,新中国成立前夕,蒋介石命人将其以及两个年幼的孩子在戴公祠中残忍杀害,并毁掉容貌,埋在了戴公祠地下。 也有不少人为此感到疑惑,杨虎城可杀,为何单独留下了张学良?难道蒋介石对张学良还存有一定的兄弟之情? 实则不然,这都是因为张学良和宋美龄之间,有着一段非同寻常的关系。 张学良和宋美龄的关系 张学良和宋美龄相识于1925年,当时他们都还是20多岁的世家子弟,风华正茂。 这一年,张雪良带领东北军打败孙传芳,第一次踏进了上海这个花花圈子,原本就风流倜傥的张学良自然是在上海的风月场来去自如。 在一次宴会上,张学良第一次遇到宋美龄便惊为天人,他惊叹于宋美龄身上流露出来的大家闺秀的气质以及渊博的学识,此时的宋美龄背靠宋家,又是孙中山先生的小姨子,因此在社交场所也是众星捧月般的存在。 两人一来二去很快就熟识了,他们还约了好几次会,那段时间经常一起跳舞游玩儿。张学良丝毫不掩饰自己对宋美龄的欣赏,他曾对王书君直言道:"如果不是已经有了夫人,我会猛追宋美龄。 " 只是这个时候蒋介石也在对宋美龄穷追猛打,尽管宋美龄前期对蒋介石并没有多少感情,但是在姐姐宋蔼玲的撮合下,宋美龄还是选择了嫁给了蒋介石,成了张学良上司的夫人。 在对待张学良这件事上,客观地说,宋美龄确实是一个高情商的女性。 中原大战混乱至极,意气风发的张学良临危受命,当机立断地挥军入关,为了欢迎这位未来可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宋美龄特意在家中设宴款待张学良的妻子于凤至。 这次家宴并不涉及任何政治场面,因为宋美龄清楚,于凤至是一个腼腆的女性,不擅长应付政治场合,这样的安排使得于凤至对宋美龄也是充满了好感,两人在宋美龄母亲的安排下结拜成了异性姐妹。 不久之后,张学良和蒋介石也互换兰谱,结为了异性兄弟,两家更是亲上加亲。 张学良、蒋介石和宋美龄三个人的名字就这样被绑在了一起。 因此西安事变发生后,蒋介石一度想要处理掉张学良的时候,宋美龄主动站出来,保住了张学良。 事变发生之后,张学良为了保全蒋介石,坚持要亲自将蒋介石送回南京,蒋介石曾直接对张学良表示:"我无法保证你在南京的安全。 " 言外之意,就是不想让张学良前往南京,但是张学良还是坚持要送一送蒋介石这个兄弟,当时宋美龄还说:"等回到南京之后,一定要送汉卿回西安。 " 谁料这一去就被蒋介石彻底囚禁了起来。 宋美龄为自己的食言感到愧疚,同时也对两人的友谊放不下,因此她开始想方设法地从丈夫手中保下张学良。 宋美龄曾毫不留情地对蒋介石说:"如果你敢对这个小家伙有什么不利的地方,我立刻离开台湾,说到做到! " 或许也是因为顾及到宋美龄的意见,蒋介石才迟迟没有对张学良下手。 而张学良一直到老都认为,自己之所以没有落得像杨虎城兄弟一样的结局,就是因为有宋美龄这个保护神在。只要宋美龄在一天,自己就能多活一天。 对于这一点,张学良一直都很感激宋美龄。 并且在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和宋美龄之间虽然不能时时见面,却一直保持着密切的书信联系。 在张学良留下的500多封信件中,和宋美龄通过的书信已经达到了上百封,并且大多数都是在西安事变之后互相书写的,由此可见,宋美龄确实在西安事变之后给予了张学良不少实质帮助以及精神上的慰藉。蒋介石去世,留下遗言"不可放虎" 1957年,张学良再次被送往高雄,在这里居住了三年时间之后,就搬到了台北近郊的北投。 在这里,张学良终于有资格建了一座属于自己的小庭院,不用再看着警卫们的眼光过日子。 赵一荻 他不知道这样幽禁的生活还要过多久,毕竟此时他已经接近60岁了,从一个驰骋疆场的少帅到被囚禁半生的老头子,张学良总觉得这一生过的太匆匆,或许一直到自己去世也走不出这方寸天地了。 但是1975年,张学良再次看到了事情的转机,这一年蒋介石在台北的士林官邸中因病逝世。 尽管此时的张学良已经74岁了,他依旧没有放弃对自由的渴望,期待着有朝一日,下一任接班人或者是宋美龄能够将他放出来。 然而蒋介石在临终前对即将接替自己位置的儿子留下遗言:"不可放虎。 " 蒋经国深知父亲和张学良之间的恩怨,他只好点头答应了父亲的要求。 今日来看,或许是因为蒋介石和张学良积怨已久,蒋介石不想给后人留下一个祸端,所以坚持不愿意放了张学良,又或许是他心中对张学良还有放不下的仇恨。 宋美龄知道了这一消息后,也是哭得不能自已,她原本以为蒋介石离世之后便是这位好友解放的日子,却没想到蒋介石连这点情面也不愿意留。 尽管宋美龄可以保下张学良,但是蒋介石一死这时候的她也没有办法再救出张学良了。 令人出乎意料的是,张学良亲自出席了蒋介石这个政敌的葬礼,还亲手送上了一幅挽联,只是挽联上的字却十分耐人寻味。 关怀之殷,有如骨肉;政见之争,有如仇雠。 十六字道尽两人一生的纠葛。 此后张学良依旧过着不问世事的生活,或许也是他再过问也无法对局势有任何的影响,只能徒增感伤。 一直到1991年,张学良才终于重获自由,只是这时候的张学良已经是90岁高龄,三年后张学良赶赴美国定居,这时候他才终于见到了自己的儿女。 从1946年到1991年,张学良48年最关键的时光在台北渡过,就连张学良对此也是深感唏嘘,感慨道:"我的shijian只到36岁,以后就没有了。" 2001年,张学良在美国夏威夷逝世,宋美龄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让孔令仪帮自己致以哀意,蒋介石日文翻译的女儿辜振甫则是前去参加了张学良的葬礼,并将一束写有"蒋宋美龄"的十字架花束,放在了"少帅"的灵位前。 至此,张学良和蒋介石恩怨纠葛的一生终于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