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 最近想做一款社交应用,可以简单理解为元宇宙的2D版,就是除了聊天、视频等基础功能外,应用还构建了丰富的社交场景,比如购物、K歌、看电影等等,基于这些社交场景,用户可以实现和线下一样的社交体验。考虑到架构的复杂性,我预估产品开发的成本会很高,于是打算找风投,由于人脉有限,所以只能去百度上碰碰运气,这一"碰",真让我见识到了什么是"江湖险恶,全是套路"。我决定把自己的经历和想法分享出来,希望能给有缘人一些参考。38000 百度上能找到的平台总分为两类,一类是平台方,一类是直投方。先说平台方,和我联系的叫投融界,因为没有经验,刚接到他们的电话时,还有点小紧张,生怕项目不够有吸引力被拒了,但过程很顺利,转折点出现在最后面,销售说他们是先收费的模式,38000,交费之后再对接投资人,我感觉自己的智商受到了侮辱,果断拒绝了。我相信正常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拒绝,顾虑无非两点,一是如果对方是个皮包公司,收钱不办事怎么办?二是对方即使真的能对接投资人,但最终没融到资怎么办?38000买的是一个非常不确定的结果。 在这一场交易中,融资者的位置非常被动,表面上平台方收费之后有义务为融资者对接投资人,但这个义务的履行却没有任何形式的监督,网上有投融界的合同模板,基本是把他们的责任摘的一干二净,唯一能相信他们的理由就是,作为正规的中介公司,他们当然是希望融资成功的案例越多越好,也就是你交费之后,他们大概率真的会为你寻找投资方,在这一点上,平台方和融资者的利益是趋同的,但在收费这件事上是存在委托代理问题的,不难了解,投融界的销售真正的收入来源就是融资者缴纳的这笔中介费,即使他和你说公司内部对项目本身进行了审核,你也很难相信审核通过是因为你的项目确实有融资的潜力,而不是因为他就想赚你这笔中介。 总之,站在投融界角度,他都是稳赚不赔,因为他不对结果负责,却提前获取了收益,可以说是无风险收益;站在融资者的角度,不管你对自己的项目多有信心,融资都是一件成功率很低的事情,你拿38000去赌一个小概率事件,成本还是过于昂贵了。套路知多少 另一类就是所谓的直投方了,和我联系的叫广东万福投资,这一种套路比较深。他会先向你说明自己是直投方,绝不收费,然后让你发一份商业计划书,不管你的商业计划书多么简陋,他都会告诉你项目初审已过,需要你带着公司材料、公章等去公司面谈,这里面其实有很多细节,这些所谓的直投方玩的都是心理战术,你发了商业计划书之后,他会等个一两天再告知你结果,表现出他们确实对你的项目做了认真评估,然后让你带公司材料、公章等去公司面谈,注意这里的"公章",公章是用来干嘛的,签合同的啊,这就给你营造了一种融资有望的预期,到这里我相信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会选择去他们公司,约融资者去公司,于他们而言,有以下几点好处,一是主场优势,二是增加融资者的信任,三是可近距离观察融资者,以便开展下一步行动。 我当然也去了,这段经历有点意思,我简单讲一下,先和我约的是早上八点和副总面谈(级别不低,表现出对你项目的重视),然后又以副总开会没空改成上午十一点半(随意更改时间,掌握主动权,建立心理优势),去了之后把我带到接待室,晾了我一个小时(消磨我的意志和耐心),最牛皮的是接待室上方装了个摄像头,我可以肯定这个所谓的副总一直在观察我,因为中间太无聊,我抽了几根烟,后面面谈过程中,他很自然的递给我一根烟。那么所谓的面谈聊了些什么呢?这个副总从头到尾没有问过我有关项目任何的内容和细节,只问了愿意出让的股份是多少、退出机制是什么一类的框架性问题,最后表示我的商业计划书太简单,他们做投资需要权威和详细的数据,需要我回去找专业和权威的公司来做,找的是哪家公司要告知他,他来判断公司是否权威。 整个过程中,我觉得他们在战术执行上,主要有三个瑕疵,一是摄像头的事情被我发现了,二是副总很不专业,没有表现出对我项目本身的兴趣(我怀疑可能是因为他不怎么懂互联网吧),三是商业计划书的事情完全可以在微信上和我说清楚,没必要在我千里迢迢跑到他们公司之后,再以这个理由拒绝,过于牵强。优秀的总监 读者可能有疑问了,没看出什么套路啊,至少你没什么损失,他们也没得到什么利益啊,其实到这一步,我也没明白,帮我解惑的是前面提到了那个投融界。可能投融界觉得不甘心,后面他们的项目总监给我打电话了,要说这总监就是总监,语气铿锵有力、坚定自信,首先在气势上就把我镇住了,然后两三句话就套出了我和直投方见面的事情,然后就训斥了我一顿,说这些所谓的直投方都是皮包公司,是不是说你商业计划书写的不够好,让你找公司帮你做?我心里一咯噔,硬着头皮说,是的,但公司是我自己找的,他们又赚不了钱,总监用恨铁不成钢的语气反问我,你能在网上找到的公司,他们难道就找不到这个公司的联系方式吗?你怎么知道他们背后不会达成什么交易?他们就是专门骗那些什么都不懂的年纪大的人和你这种自负的年轻人。说实话,我挺佩服这个总监的,说话直击要害,顺便PUA我一把,打击我的自信心,说我自负,我还不好反驳,要不是后面和我对接的这个业务员太业余,我可能真交了38000。业余的业务员 因为总监的这波天秀操作,增加了我对投融界的好感,对这个38000也不像之前那么排排斥了,后面业务员和我对接时,我主动敞开了心扉,他问什么我答什么,甚至还主动给他查漏补缺,但业务员就是业务员,他问我问题,我一般都会延申,也就是把一些重点都覆盖到,但他下一个问题还是会问到我已经讲过的内容,给我的感觉就是他在照着一个模板问问题,必须按顺序把问题问完,有点呆呆的,我问他有没有认真听我说话,他还不高兴,有点冲冲的,但重点还是融资嘛,我也不愿计较那么多,问题终于问完之后,一样约我去公司,因为我离他们公司不远,就答应了,业务员就说到时候约总监的时间,又问我,要是去公司不能仅仅是探探路,是能签合同的吧?作为一个销售,这话问的就非常业余了,显得过于急功近利,很容易引起客户的反感,谁也不是吃饱了闲的去你们公司瞎溜达,但我也没和你们公司熟到就是奔着签合同去的程度,不过我还是礼貌的表示要看到时候谈的情况而定。电话结束之后,我想了一下,如果到时候谈得不理想,我不愿签合同,他们公司的大门我是不是都出不来了,按这个业务员的尿性会不会生吞活剥了我,当然我也不好意思直接和这个业务员说我的顾虑,就在微信上说暂时先不考虑融资了,后面有需求再找你,结果这个业务员直接破防,就差骂娘了,吓的我赶紧拉黑删除,一气呵成,包括他们总监的,把投融界从我的手机里彻底清除,心里也暗自庆幸,幸亏没去他们公司,不然不签合同的话,这个业务员确实可能会拿刀砍我。一点儿感想 以上就是我目前为止融资的全部经历了,最后谈一些自己的感想,最开始百度搜索看到这么多投融资平台时,我深感互联网时代的便捷,当我一腔热血去拥抱这个便捷时,却发现里面是一地鸡毛,在我面前呈现的是一个巨大的韭菜收割机,你想的是你的梦想,而别人想的是你的创业本金,我对投融界一类的平台并非全盘否定,因为你不能无视那些个别的成功案例,但你更不能无视那些无数的失败案例,38000绝对不是终点,也许融资过程中,他们会告诉他们可以帮你完善某方面不足,提高融资的成功率,但前提是要升级套餐,因为你已经有了沉没成本,很难保持理性,最终越陷越深,直到创业本金被他们吸干,这是很多公司的惯常套路。我希望大家能够保持谨慎和理性,不要被梦想冲昏了头脑,也不要陷入互联网的"便利"幻觉,技术再先进,也改变不了人性的本质,少数人的"幸运",大都由多数人的"不幸"买单,切勿轻易为别人做了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