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几年前作为汽车编辑的时候,写过一段时间较为全面深度的每月新车销量解析,那个时候其实挺枯燥的,因为在数据上,哈弗H6总是霸榜SUV销量榜单,日产轩逸总是霸榜轿车榜单,至于新能源销量,却总用一小段文字一笔带过,因为实在没什么好说的,不温不火,不足以影响整体新车销量走势。 而短短几年后,当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相比规划和预计提前3年达到25%时,市场格局早已重塑了。当下的格局是,新势力不新,老势力不老,合资品牌水深火热。 以往8月是汽车市场淡季,从8月销量公布以后也确实如此,蔚小理环比上月销量都有不同程度下降。而在产品端,新势力们目前有些尴尬,比如理想ONE的换代和降价,小鹏P7的变相降价和产品疲态,蔚来ET5尚未迎来交付等等。当然,比亚迪8月的销量依旧是可圈可点的,虽然受到了一定的限电等因素影响。 比亚迪8月乘用车销量为173977辆,7月突破16万辆,8月突破17万辆,不断创造历史新高,大家都在期待后续月销量突破20万辆,而在前不久的电话会议中,比亚迪透露年底大概率会迎来单月产能(销量)25万辆。会不会产多了卖不出去呢?答案是还有70万辆的订单待交付,海外市场的待交付订单也是很夸张。 具体车型的销量中,汉和海豚都很有惊喜,汉家族离3万月销量越来越近了,而海豚的月销量也达到了2万+,宋家族和秦家族就不说了,一如既往的销量砥柱,后续随着产能提升,海豹和腾势D9的销量值得期待。对了,这几天一直在研究D9,发现这就是追求舒适追求大空间家用车的终局,性价比超级高,老人小孩都会喜欢。 以前大家总喜欢拿比亚迪和特斯拉对比,觉得比亚迪销量高的含金量不高,因为比亚迪乘用车只有国内市场,在国际上没有竞争力,而特斯拉相反。但我们看到,比亚迪在市值短暂突破万亿以后,一直都在加速全球化布局的脚步,从新加坡到日本,从澳大利亚到挪威到巴西,而在8月,比亚迪又宣布进入泰国市场,还在柬埔寨招开了新车发布会,这两天又有信息说比亚迪可能会在泰国建厂。 从产品布局来说,比亚迪涵盖了10万到40万+的产品线,后续还会随着腾势新产品和高端品牌的推出,产品会更加的全面,覆盖人群更为广泛,这也会全球布局打下了基础,因为很多国家尤其发展中国家,消费主力人群不会人人都买得起特斯拉。 此外,同时昨天还有一个热点新闻,那就是比亚迪超越LG,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电动汽车电池供应商。从之前较为确切的信息来看,比亚迪将为特斯拉,小米等供应电池。而从政策来看,新能源补贴大概率年底结束,所以未来大家都开始卷成本卷性价比,而电池作为占比很大一部分的成本,以刀片电池为代表的磷酸铁锂电池的性价比优势就会体现出来,我个人判断,比亚迪的电池装机量将在2025年之前无限接近于宁德时代,届时弗迪电池有望单独分拆上市。 当然,销量的不断提升,会不断提升比亚迪的品牌影响力,这一点很像前几年的宁德时代,市场占有率上去了,就成了金字招牌。比如上榜《财富》世界500强,船夫成为福布斯中国发布最佳CEO等。随着企业发展,也看到了比亚迪社会责任的体现,比如上个月副总裁捐赠50万股支持血液病研究,比如发起"为地球降温1度"的号召,又比如不断解决就业人口为社会分担解忧等等。 今年是比亚迪播种的一年,不论是生产线的建设还是全球销售网络的搭建,不断突破新高的销量只是一个方面的展现,而电池,电子,轨道交通,储能,半导体,光伏等等,我相信都将沿着新车销量的轨迹,一路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