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江梦南获得2021年度十大感动人物。 她的故事很简单,简单到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从小到现在一直在上学,今年清华大学博士毕业。 但是她的经历也很让我们感动,江梦南被称为中国的海伦·凯勒。 6个月大的时候双耳失聪,靠读唇语上完小学、中学课程。 2018年考上清华大学博士。 确实厉害! 但是,我觉得她的厉害不是因为她获得十大感动人物称号,而是因为她自身的成长经历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江梦南,1992年出生在湖南郴州,瑶族。 爸爸赵长军,妈妈江文 革。按当地民族风俗,梦南随母姓江。爸爸妈妈都是中学老师,爸爸教数学,妈妈教化学。 梦南出生的时候听力是完好的,但是在她6个月大的时候发生不幸。 当时爸爸妈妈在一百多公里开外的市里照顾江梦南的外公,梦南就被留在农村奶奶那里。 孟楠突然有一天开始高烧40度,奶奶带着她跑遍了农村诊所,还有乡村医院打针,但是高烧持续十几天不退。 那时候通信和出行很不方便,江爸爸在收到家人托人发来的电报后,就火速往回赶。 爸爸妈妈带着小梦南郴州市医院,大概过了一个星期,才把烧降下来。但是细心的爸爸发现孟楠木讷,有点异常。 当地医院不能检测,他们就带孟南到长沙市某医院,通过仪器设备检查。但是135分贝也没能引出孟南的脑干天性反应波,孟南诊断为无听力,系极重度性耳聋,为耳毒性药物导致神经性耳聋。 右耳丧失全部听力,左耳丧失超过105度听力,也就是能达到直升飞机起飞时的声音一样大,梦南才能听到一点声音的。 但是,平时生活基本都不会达到那个声音高度,所以可以说梦南是双耳失聪。 如晴天霹雳,江妈妈全身瘫软,不能接受。 他们又带着孟南到湖南省内各大医院检查,但是结果一样。 但是他们又带着孟南到北京最好的儿童医院检查,最终结果还是一样的。当时医院劝他们,不要东奔西跑了,全世界没有办法,还是回去送小孩去聋哑学校学习手语。 虽然理智上他们知道小孟南几无听力恢复的可能,但是他们不甘心,又买了助听器给小孟南戴上。但是无论他们怎么喊,小孟南还是没有一点反应。 就在他们近乎绝望的时候,小孟南的一个举动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有一次,小孟南在一个沙发上玩,皮球滚落下来。江爸爸江妈妈听到孟南含糊地喊了一声"妈妈",这是小孟南被判定为耳聋后第一次发出声音。 这犹如一根救命稻草,既然无法挽回,江爸爸江妈妈想就这样接受这个既定事实。他们满怀期待,要带小梦南像写《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海伦·凯勒一样,进入有声世界。 人们都说十聋九哑,但是如海伦在老师沙莉文的陪伴下学会了发音说话一样,江爸爸江妈妈就决定做小孟南的"莎莉文"老师。 小孟南一家 言语康复这一条路,异常艰难。 为了能帮助小孟南恢复语言功能,江妈妈自费考了特教老师资格证书,带着小孟南去上恢复训练课。 妈妈抱着小孟南,前面放着一个镜子。让小孟南看着自己的口型,摸着妈妈的喉咙感受说话时声音的震动,也让她摸着自己的喉咙感受声音的震动。 小孟南一直没有发出"啊"的声音,江爸爸和江妈妈充满期待,但又有点绝望,坚持了这么久,怎么还是不能发出声音,这种方式没有作用? 当小孟南终于发出"啊"的声音,江爸爸江妈妈异常欣喜,他们终于又看到了希望。 接下来,他们就一个字一个字,不厌其烦地教小孟南发音。每一个字,都要成千上万次的重复,纠正。 孟南2岁的时候,能读懂唇语,语言能力和普通儿童没什么差别。 按照政策,可以再生一个孩子。但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孟男,即使身边的人都劝,他们也从来没有动摇过。 江爸爸江妈妈看到聋哑学校孩子的现状,不忍心将孟南送入聋哑学校。也是这一决定,造就了后来的孟南。 他们把小孟南送去普通幼儿园,在小孟南即将踏入小学的时候,他们接受老师建议让小孟南多上了一年学前班,以便更好地接受小学阶段学习。 小学阶段的内容相对简单,但是对于小孟南来说学习起来却异常困难。 江爸爸江妈妈一直灌输给小孟南"笨鸟先飞",虽然小孟南不笨,但是由于听力的原因,她不能像正常小孩子一样通过听老师讲过接收知识。课堂上,她几乎百分之百通过眼睛,看老师的嘴型学习。 为了克服在课堂上不能跟上老师讲课节奏的问题,每一次学习新课之前小孟南都要提前学习。在这个阶段,江爸爸江妈妈都可以提前帮助小孟南预习。 在小学阶段,小孟南一直保持名列前茅。 可以说在语言学习阶段,还有这个小学阶段,江爸爸江妈妈对于小孟南的成长起了关键作用。 对于孟南自己,也是在读小学的时候,她才体会到自己跟其他小朋友不同带给她的困扰,别的小朋友叫她,听不到。 小孟南异常失落,她哭着跟妈妈抱怨"为什么别的小朋友都能听到,只有我听不见?" 妈妈安慰她,听不到是既定的事实,怨天尤人没有任何意义,不如更加努力去克服这个困难。 长大后,孟南讲述这一段经历还是很心酸。 对待父母不刻意,不会直接告诉答案,养成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江妈妈和江爸爸培养了小孟南独立自强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小孟南也一直知道自己比同龄孩子多上了一年学前班,所以在四年级暑假的时候,小孟南要求爸爸妈妈协助她完成了5年级的课程,并预习了部分六年级课程。 这样父母帮她向学校申请跨过五年级,小孟南开学就上了六年级。 即将小学毕业,小孟南提出了一个让爸爸妈妈都意外的想法,她想去一百多公里之外的郴州市六中上学。 刚开始妈妈坚决反对,小孟南从小到大从小到大从没离开过自己的父母。小孟南没有听力,妈妈很担心她的安全,还有学习和生活。 而爸爸呢,既高兴又有点犹豫。欣喜的是看到小孟南有独立意识,从小到大父母的培养没有白费,而且他知道小孟南迟早需要独立。只是他没有想过这么早。 最终,小孟南还是说服自己的父母。小学毕业,她以全市第二的成绩考入郴州六中重点班。 以前父母的陪伴都是帮助她打好基础,那今后更多的是靠孟南自己了。 这让我想起美国的一部电影《大鱼》。鱼小的时候是生活在小池塘、小河里,随着慢慢长大,有的人满足于当前。 但是有眼界的人,便不再满足于现状,他需要更大的世界,甚至是海洋。而小孟南就是这样的人,是爸爸妈妈给予了她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 小孟南独立到异地求学,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方方面面都要独立面对。 小到早上起床这件事,以前上面都是妈妈叫醒,但是现在要自己想办法。小孟南就每天将手机闹钟设置成震动状态,每天晚上都一整晚握着手机。 但是面对更大的困难是学习。 第一年,小孟南跟不上节奏被落下。在课堂上她根本无法跟上老师的节奏,即使是在第一排座位,她也不能时刻看到老师的嘴唇,况且她还在重点班。 经过一段时间的苦苦摸索,小孟南终于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提前预习+假设+课堂+课堂后验证。这样,第二年她慢慢跟上了班上的节奏。 高考 六年后,2010年小孟南参加高考,考了573分,超过一本分数线2分。即使跟普通学生相比,这也是相当不错的成绩。 但是,孟南这时又提出了让爸爸妈妈意外的想法:提出复读,她觉得自己没考好。 这也体现出她教育同龄人的成熟。 妈妈不同意,高考承受很大的压力,她已经受了一年苦,妈妈不想让她再承受一遍。 孟南跟爸爸妈妈讲,"自己今年没考好。如果她以这个成绩去上大学,那她以后可能也就这样了,她想要更多的可能"。 孟南成功说服父母,复读一年。 第二年,孟南总成绩615分,比上一年高了42分。 飞得更高更远 妈妈希望她留在省内,毕竟这样的分数在湖南也可以上到较好的重点大学。而爸爸希望她能到更远的地方看看,孟南恰巧也是这样的想法。 孟南从小被高位截瘫的张海迪事迹激励,张海迪毕业于吉林大学,所以孟南对这所大学很是向往。 就这样,爸爸独自带她填报志愿,孟南顺利被吉林大学录取。 对于专业,孟南想报考医学。但是由于听力条件限制,她无法报考,所以就报了一个相近的专业,药学。 2011年8月,独自一人,坐了32个小时的火车到吉林大学报到。 进入大学,江梦南还是一如既往地刻苦学习,表现优异,连续三年获得校级奖学金,还有白求恩奖学金。 本科毕业后,在吉林大学继续深造,2018年硕士毕业。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孟南的多篇全英文被国际权威数据库收录科学索引及SCI。 同年,博士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专业录取,继续深造。 写在结尾 2018年7月,在母校吉林大学大力支持下,江梦南植入了人工耳蜗,听到了以往从未接触过的声音。 虽然没有完全恢复听力,但是这对于孟南来说已经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她从来不会因为自己听不见,把自己放在一个弱者的位置。 江爸爸江妈妈将无私地付出,让小孟南能过上和普通孩子一样的生活。他们的无私的爱创造了奇迹,他们就是海伦·凯勒的"莎莉文"老师。 相比于那些粉丝无数,年入几百万上千万甚至上亿的网红主播,孟南这样独立自强、不断追求突破自我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去追,去学习。 "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才能看到希望"。 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文作者:不识庐山者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传达有价值的思想,欢迎关注@不识庐山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