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制程,分为高端和中低端。其中,智能手机,PC,服务器等所使用的CPU,GPU一般都是基于先进制程,而智能汽车,航天,军用等领域使用的芯片一般都是基于中低端制程。 因为智能手机,PC是我们个人经常用到的电子产品,加上华为被断供的缘故,所以大多数人比较关注高端制程。同时,高端制程所需要的技术和设备要求也更高,所以有一定的门槛。像国内的龙头企业中芯国际,就是因为没有EUV光刻机,所以迟迟无法突破7nm、5nm。 《瓦纳森协定》,中芯国际和台积电的差距 其实在19年的时候,中芯国际购买从ASML购买过一台EUV光刻机,结果老美从中作梗,直接利用《瓦纳森协定》将ASML纳入监管范围,禁止其向中芯出货。ASML也是一个"怂货",不仅真的把货给扣了,还反过来表示就算给我们图纸,我们也造不出来。 种种原因之下,中芯国际的制程就停留在了14nm左右,据说目前已经突破了7nm,但距离台积电的3nm还有至少两代左右的差距。当然这是硬件差距,理论上来说,因为梁孟松的带领,我们已经做好了5nm的准备。 台积电即将突破2nm,中芯国际还在研究55nm? 在差距之下,中芯国际也是努力追赶,不仅在没有EUV光刻机的前提下,实现了14nm的量产,更是在7nm、N+1、N+2等工艺取得了重大进展。虽然短期还难以为华为代工更高端的麒麟芯片,但相信这个日子很快就会到来。 作为国内的代工龙头,中芯国际能够不断取得突破,也是带给我们不少惊喜。但最近却传出来消息,说是中芯国际55nm制程上实现重大突破,55纳米BCD平台第一阶段已经完成研发。 这就让不少人困惑了,中芯不是正在突破高端制程吗?为什么又回头搞起了55nm?这是在倒退吗?还有不知情的人,开始冷嘲热讽,抹黑中芯国际。 但随后有业内人站出来表示,这是外行人看热闹的通病。中芯国际这一次突破的55nm制程,大有来头。首先,BCD工艺,是一种集成工艺,将Bipolar、CMOS和DMOS三种器件制作成一个芯片,所以其制程工艺不能和我们常说的GPU,CPU相提并论。 其次,在中芯国际突破55nm之前,这一工艺的最高制程其实只有90nm。所以,中芯国际这一次不仅不是倒退,还是一次重要突破。并且,在BCD工艺这一块,中芯国际是技术领先者,比韩半导体还要先进一两代。 目前,中芯国际不仅突破了55nmBCD工艺,而且已经开始量产。 国产崛起 很多人会觉得中芯国际在这一领域的突破不算什么,但实际上BCD工艺被应用于智能汽车,工业,显示驱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市场前景大。 总得来说,先进制程固然重要,但成熟制程才是我们当下要突破,实现自主的重点。前者应用场景少,且面临性能过剩,摩尔定律到头的危险,后者则是关乎国内众多产业的安全。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近来,中芯国际不断加码成熟制程,前前后后投资1700亿建厂扩能。未来,国产成熟制程芯片将迎来爆发期,我们不需要再进口成熟芯片,完全可以实现自给自足。 所以说,国产崛起已经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