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毛主席的办公室外面远远站着几个警卫员,他们严密把控着主席办公室方圆机密,禁止任何人靠近。 此时的办公室内,毛主席和周总理两个人坐在沙发上,表情都十分凝重。 经过仔细商讨之后,毛主席开口说道:"这件事情至关重要,必须严格保密。将来对每一个参与的人都要进行严格的保密教育。" 两年之后,周总理亲自签字批准后,重庆的一个小镇在地图上神秘消失,前后共有六万多人在这个小镇里进行着一场不为人知的秘密工作。 直到2002年,国防科主动解密,全国上下瞬间引起一片哗然,这个37年前的"绝密计划" 才终于现世。 这个计划究竟是什么?为什么毛主席要求要全员保密?周总理又为何要让重庆小镇在地图上消失?六万多人在小镇里究竟干了些什么不为人知的事情? 不为人知的绝密计划 "从现在起你们每一个人都要严格做到不听不看不问 ,只要专注做好自己手里的事情就好。" 1967年2月,第54师的三个团的工程兵刚一抵达目的地就被召集起来,进行了一场非常严厉的保密教育工作。 全体士兵都坐在下面,聆听着台上领导庄重严肃的训话。 "你们所有人都不可以私自和外界联系,一切信件经过审核之后要按专属的邮箱地址寄出,外出探亲都要经过审批之后才可以 。" "你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专属的笔记本,不可以私自传递借阅,也不能有任何的损毁,到时候会不定期对你们的内容进行抽查 。" …… 不久之前,他们接到了中央的命令要到重庆市白涛镇支援国家的三线工程,他们怀揣着支援国家西南建设的梦想辞别了家人,不远万里来到了这里。 可是,现在工作还没有开始,他们就接到了集合的命令,原本以为是战前动员的讲话变成了一场异常严肃的保密教育。 此时的士兵们还都只是觉着国家真的很重视三线建设工程,只是修建一个化工机械厂都如此重视。 然而,当他们后知后觉地工作半年之后,才惊奇地发现他们现在的工作根本不是之前说的修建一个普通的厂子,而是肩负着修建国家地下核武器工程的艰巨任务,这个两年前由毛主席和周总理秘密制定的绝密的"816计划"。 两年前的中南海,毛主席和周总理看着桌子上的文件愁眉不展。 近年以来,中国的国际形势越来越严峻,尤其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之后,更是将美国和苏联的目光全都集中到了中国的身上。 自从上世纪五年代,毛主席拒绝了赫鲁晓夫提出的在中国领土和领海上建立中苏共同监管的长波电台和共同舰队的要求之后,中苏的关系就逐渐冷淡了下来。 等到勃列日涅夫继任之后,更是不断向我国边境增兵,在我国新疆罗布泊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爆炸之后,还曾经计划对我国的核武器基地进行一次"外科手术"式的打击。 而与此同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企图消灭中国新生政权的美国也在不断联合中国周边国家,对中国实行包围政策,还放言称"一旦开战,将有把握在十分钟内将中国的核基地设施全部摧毁。" 再加上台湾、日本、和南朝鲜的不断骚扰,让毛主席对中国面临的严峻情况有了进一步的思考。 "虽然我们现在已经有了核武器,但是咱们现在核武器的制造技术还不够完善。假如真的开始打仗,一旦美国或者苏联对咱们的核基地发动进攻,咱们将会处于十分别动的局面。" 周总理听到毛主席的话之后也是紧锁着眉头,他明白主席的担忧和不解,也想要改变中国的近况。 "咱们必须立刻秘密建立一个新的核武器基地,既要能成功避开敌人的耳目,又要能够继续进行核武器的研究制造工作。" 毛主席对于周总理的提议深以为然,提议最好将这个新的核基地建在地下,这样不但可以避开别人的耳目,将来还可以做临时避难所使用。 之后,两个人就如何建造一个新的基地展开了详细的探讨和研究,而一个绝密的军事机密"816计划"也在他们的讨论中慢慢成形。 在经过一年多的选址之后,周总理将目光锁定在了一个白涛镇 的地方,白涛镇位于崇山峻岭之间,而且重庆多雾的天气可以很好地躲避掉美国等国家的卫星监控。 最重要的是,白涛镇紧邻着乌江,可以很好地解决掉将来核制造过程中的用水问题。 1966年,周总理亲自签署文件,将白涛镇这个地方从中国地图上悄悄抹去,同时下令彻查周围一切形迹可疑的居民,保证将来生产工作的保密性。 经过一年的秘密筹备,第54师的工程兵正式抵达白涛镇,在对所有士兵进行过严肃的保密教育之后,816地下核工程项目正式启动。 绝对保密的修建工作 "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 这是所有工程兵在修建过程中严格遵守的规定,他们对外统一称是为了建造"国营建新化工机械厂"。 为了迷惑他国间谍,他们还特意在周围修建了大量的厂房、宿舍还有各类市场。 然而,即使地面上的建筑和宿舍设施已经逐渐完善,但是里面却没有一个人,大多数士兵都呆在他们辛苦掏出的山洞里,不分昼夜地进行建筑工作。 为了最大限度地躲开天上的卫星监控,他们还特意修建了两个大烟囱,利用烟囱每天排出的大量水汽和重庆山区本身的雾气结合起来,遮住施工场地上方的天空。 除此之外,所有的参与工程的士兵都严格遵守保密协定,每一封信都要一级级地上交给组织之后,才可以按照部队番号"8342"发出。 "口令是什么?" "你的工作证掏出来看一下。" 在每一个洞口,每一个关卡,都分布着大量的警卫兵,他们每天都会对进出的进行询问对比,即使是因为长时间的一起工作已经彼此认识,他们还是会按照固定流程进行严格排查之后在给予放行。 在第54师工程兵六年多时间的努力之下,洞体挖掘工作终于已经完成,整座大山被成功改造成大洞连着无数小洞的巨大巢穴。 1974年4月,国营二二建筑工程公司的第一批员工到达了"816"工程基地,这是首批 除了士兵以外的工人参与到工程施工中来。 他们穿梭在"816"工程的所有地点,一遍遍地做着测量和勘察工作,一万名工人在工程的各个地方召开了无数次的会议。 终于在六个月后正式开始了土建安装工作。 当时的主厂房是整个工程里最大的工程之一,为了今后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指挥部决定在主厂房内部修建两台桥式吊车,但是按照指挥部发来的设计图纸,修建桥吊的最底部也距离地面有着几乎是米的高度。 以当时的技术手段和物资条件来讲,如果按照传统的修建方式,从地面开始搭建施工脚架,不但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还会严重拖慢工程的进度。 在经过研究之后,施工技术人员之后做了一个十分大胆的创新举动,他们在距离地面三四十米高的地方直接架起了锚杆,沿着这些锚杆一步步地搭建起了两层悬空的挑廊,以最快的速度成功搭建了两台桥吊,为以后的施工工作创造了条件。 在乌江洪峰即将到来之际,他们和洪水抢时间,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采取轮班制度,24小时不间歇地工作,全体的领导干部和职工全部加入到施工队伍中来,成功地在四个月内抢修除了155.7米标高的取水口泵房。 十七年的时间,在共计六万多名全体工作人员经过十七年的努力,终于即将完成"816"工程的时候,却突然接到了停工的命令。 突然到来的停修命令 "接到上级命令,工程从今天开始停止修建,大家可以回家了。" 1984年,在"816"工程开始施工的第17个年头,照常来到施工场地的工作人员却突然听到了这样一个消息。 按照常理来说,他们已经离开家里多年,平日里即使回到家里也不过是匆匆呆了几天之后就要立刻返回,现在他们终于可以回到他们日思夜想的家里,好好地和家里人团聚,这是他们每天做梦都在想的事情。 可是,他们看着已经建设85%,就连安装工作都已经完成一大半的工程,他们突然都有些舍不得,他们舍不得放弃这个辛苦修建的"地下核工厂",他们想要完成毛主席和周总理建设强大的军事国家的指令,想知道为什么工程会在即将完工的关键时刻突然叫停。 原来,在进入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已经有了很大的好转。 不仅中美关系有了好转,正式达成建交约定,而且苏联的精力已经全部转移到了阿富汗的战场上,中苏边境的危机也有了很大的缓解,中国面临的军事威胁已经基本上不会再发生。 除此之外,在改革开放政策的领导下,中央政府已经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发展建设上 ,要在最有利的时间抓紧国际上一切有利形势大力发展中国目前阶段最重要的事情。 而且,依照当时很多国家已经都将注意力从军事竞赛转移到了科技竞赛上,都在致力于发展新的科技水平,太空的卫星争夺战已经进行的如火如荼。 在最新的卫星发射的竞争下,陆地上固定的武器发射基地毫无疑问地会成为一个靶子,现在修建的"816"工程已经失去了他原本的战略作用。 基于以上原因,中央才会紧急叫停"816"工程的施工,节省更多的人力物力来支援中国的新建设和新发展。 但是对于这个耗时十七年之久的重大工程,中央也并没有置之不理,而是经过中央的开会研究之下,决定将在2002年这一项目公开解密 ,让所有人民都记住这些默默无闻,为国家和人民辛苦奋斗十七年的所有工作人员和将士。 直到这个时候,所有当时参与"816"工程的人员才终于放下自己心中的戒备,可以放心地将自己这么多年的工作经历和盘托出,不用再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这个秘密。 2010年4月,经国家研究之后,"816"洞体工程的部分区域正式被开发成旅游景点,向全体人民展出。 当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很多参与过工程的工作人员都又再次不远万里回到了这个当初埋藏了他们血和汗的地方,看着自己曾经的工作地点忍不住地泪流满面。 而在"816地下核工程"入口处不远,有座叫"一碗水"的烈士陵园 ,那里面伫立着76座烈士坟墓,他们都是在"816"工程中不幸牺牲的烈士,其中最小的才只有18岁,他们会永远地看着他们曾经工作过的地方。 "816"的修建和停建都是党和中央基于当时的中国国情做出的最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决策,但是无论"816"工程整体是否完整,但是所提工程兵和工作人员展现的不惧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始终会激励我们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