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大妈在深圳的生活2
#秋日生活打卡季#在老家完成了伺候婆婆的任务后,2018年7月1日,我又登上了南下深圳的火车。
这次的目的地是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
由于建筑行业的流动性大,这次老公被分到松岗街道的一个在建工地。
有了上次独自回家的经历,这次的深圳之行就没有那么慌乱了。
老公照例帮我买好车票。我非常熟练地取票,候车,上车。
一路顺风地来到了深圳市。
在坐上通往松岗汽车站的大巴后,我还是有些紧张的。毕竟这是一个陌生地方。
大巴车没有进站,就在路旁让我下车了。
下了车的我一脸茫然,赶紧按照老公教我的定位方法,给他发了个定位。
老公的电话很快就打了个回来,说:"你的定位离松岗汽车站很远的,你是在哪里下车的?"
我不解说:"司机说了,松岗汽车站到了,下车吧。我也问司机确定了呀。"
老公停了一会说:"你别急,在原地别动,停两分钟后再给我发个定位。
深圳司机是不会把你甩在路上的。估计是你的手机信号慢,定位有些偏差。"
果然如老公所料。我又发的定位没有问题。就在松岗汽车站不远的转弯路上。
老公驾车把我拉到了工地。果然,深圳的工地都是花园式管理。
整齐的板房,干净的场地。一条盛开鲜花的绿化带,围绕在门前。
老公一边帮我拿着行李,一边打开门说:"这次的住宿条件比沙井的好。"
打开门,就看见一个小小的客厅。挨墙放着一个拐角沙发
沙发前放着一个小茶几。
茶几上还有一套小小的茶具。
客厅的一角放着上次淘来的小冰箱。
老公得意地说:"不错吧,没骗你吧?
白天呐,你就可以坐在沙发上,一边看书一边品茶。
南方人喜欢喝茶,你以后也可以多了解一下。喝茶很养生的。"
介绍完客厅,他又打开卧室的门:"看看我给你置办了一个什么东西?"
直见床上撑着一个粉红色的蚊帐。
他解释说:"上次你总说有蚊子,晚上睡不好觉。
我特地从网上买了这个蚊帐,还是拉链式的,晚上保证一个蚊子都进不来。"
说完,他又打开了一扇门。
我真好奇,这一间小小的屋子到底有几扇门啊?
原来这是隔开的一个小小的厨房。
厨房里放着一个三层的不锈钢小台面,电磁炉,厨具整齐地摆放在上面。
旁边还隔出了一个小卫生间。坐便器,淋浴器一应俱全。
天呐,一间20多平米的小屋子,硬生生地辟出了一厅一卧一厨一卫。
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啊!
看着老公满足的神态,献宝似的一一介绍。
突然鼻子一酸,想想老家的房子坐落在本市最好的小区里。
100多平米的房子装修的虽然算不上豪华,但也精致。
行走坐卧,无不透着舒适和惬意。
可这样的家,老公也就是每年过年回家的时候,才能享受几天。
其余的300多天就住在这简陋的板房里。
没当工资一发,他就赶紧寄回家,唯恐我们娘俩儿饿着一样。
这就是中国的好男人!辛苦我一个,幸福一家人。
还在我愣神的功夫,老公就从锅里盛出一碗挂面,端在我面前。
催促地说:"温度刚好,快吃吧。12点多了,一定饿着了。
我给你加了两个鸡蛋,下的是汤面,放了点醋,开胃用的。
坐了两天的火车,一定是没有胃口的。"
我默默地吃着面,老公坐在一旁询问他母亲的起居安康,询问他兄弟姊妹的生活工作情况。
就这样,我吃着面,有一搭没一搭地回答着他的问题。
他则在一旁絮絮叨叨地说着,我离开后发生的事情。
这样的画面很美!一缕阳光从窗户射进来,照在桌子上。
两个半百的老人坐在那里。
一个安静的吃着面,一个兴奋的说着什么,开心的笑容,一直挂在脸上。
相聚的喜悦过后,老公便领着我,出去熟悉环境。
工地的门口,正对着一个球场公园。
开放式的管理,里面有一个圆形跑道。
旁边有很多健身器材,公园一角,还有一个儿童游乐场。
一些休闲的大爷大妈们,在里面或健身,或聊天,或陪娃。
都很安静,没有那些大喊大叫的。
"嗯,这里很不错的,晨跑的三公里就定在这里了",我满意地点点头。
晚饭后,我们又来到附近的一个超市:天源隆超市。
中等规模,物品价格不算太贵,离住处十分钟的路程。还是挺不错。
我特意去看了看海鲜柜台,没有鲈鱼。
老公告诉我,离这里1.8公里的地方,有一个永辉超市。
也不算太远,步行半个小时就能到了,那里面有鲈鱼卖。
原来老公把我想知道的东西,都已经打听清楚了。
生活真是没有十全十美的,有一利就有一弊。
住在一楼,屋里有淋浴,有卫生间,方便了许多。但屋里也潮湿了许多。
2018年下半年,深圳的雨水特别多,经常一下就是三两天,时常有大雨,暴雨发生。
洗好的衣服,晾在屋里总是不干。柜子里的衣服也都发出了霉味儿。
有次买了半斤八角,回家后没有及时打开。
几天后想起来了,打开一看,全都长出了长毛。唉,只好扔了。
雨水多,台风也多。时不常的就能收到台风来临的短信,不过影响都不大。
最大的一次就是台风山竹了。
提前几天他们工地就收到通知:台风山竹要在2018年9月16日登陆。
要求工地全部停工,所有人员撤离临时板房,到安全的地方居住。
接到通知的工地领导人严格地执行上级命令。
我们提前一天被安排到金豪酒店。
山竹来临的那一天。关着窗户还能听到狂风呼啸。
透过玻璃窗看见外面的树木被刮得东倒西歪。
一些临时棚顶被一掀而去。
胳膊粗的树干也都被刮折了。
长这么大,第一次直面这么大的台风,看得我心惊肉跳的。
台风过后,我们又回到了板房里,还好板房没有被摧毁,屋里的东西都完好无损。
但是,工地的围墙被摧毁了好几处,一处临时的房也被掀了屋顶。
后来看到报道,深圳别的地方受损都很厉害。怀抱粗的树木都被连根拔起了。
也有的地方财物受到了很大的损失。所幸人员都还平安。
临时的板房挡住了雨水,挡住了狂风,但挡不住蟑螂,蚂蚁还有随处可见的小蜘蛛。
北方的城市小区里,如今连蚂蚁都不多见。
如今看着匆匆而过的小虫子,发自内心的不适应。
这里的蟑螂有大拇指那么长,那么粗,深红色的身体上还有一对会飞的翅膀。
时不常的它就能与你来个面面相对。每到这时,我总是夺路而逃,将老公搬来救援。
但有时候救兵来了,敌人却找不到了。崩溃的我四处寻找,唯恐半夜它再与你来个亲密接触。
这里的蜘蛛个头也不小,五颜六色的花纹总给人毒蜘蛛的恐惧感觉。
有一天早上刚进厨房,就看见墙脚一个乒乓球大的灰乎乎的东西。
我戴上眼镜凑近一看,妈呀,吓得我倒退几步,原来是一只大蜘蛛。
我赶紧叫来了老公。估计是只垂死的蜘蛛,它一动不动的呆在墙角。
老公用扫帚将它扫进屋外的下道里。
我环顾四周,门窗紧闭,这么大的蜘蛛是怎么进来的?至今还没想通。
从此我更加小心了。能冷藏冷冻的食品都尽量的放在冰箱里。
放不进的东西也都用保鲜盒装着密封保存。
就像电视里防小鬼子扫荡一样,做到清乡壁野。
每日里将屋内打扫的干干净净,尽量不让有食物残渣,来招引这些东西。
我又买了些蟑螂药,蚂蚁药撒在墙角、门后。这样才好了一些。
平凡人的日子,就这样简单而快乐的生活着。
日复一日的经营着柴米油盐,偶尔来点小惊喜,点缀一下生活。
一天老公拿着手机,让我看一条小视频。
是一个舞蹈视频,充满力量型的舞蹈视频。
只见舞者在充满震撼的音乐下,随着音乐节拍,快速的踢、踏、踩、跳,时而滑步,时而旋转。充满了动感和活力。
老公兴奋的说:这种舞蹈太有活力了,我们一起学吧!作为健身使用,比跑步有意思。
我们俩一拍即合,便开始了学习这个舞蹈。
后来了解到这是曳步舞,起源于澳大利亚墨尔本,也叫鬼步舞。
当时网上这样舞蹈视频不多,我们两个又没有舞蹈基础。
只好跟着有限的几个小视频,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学习。
刚开始不好意思跳,晚上就到公园人少昏暗的地方练习。
互相纠正,互相学习,就这样硬生生的学会了经典的基础舞步"老七连"。
学会了几套舞曲后,我们就敢于在人前亮相了。
节奏明快,充满活力的舞步立刻就吸引了很多人围观。
有不少人想跟着我们报名学习。本着大众娱乐的精神,我们俩明确表示不收费,谁想学都可以免费教学。
很快就吸引了不少人来学习。我们也是尽心教授,毫不藏私。
晚饭后,我们便找到一块很僻静的地方练习。
我们相互提醒,音量要小,不要喧哗,不要扰民。
在日积月累的练习中,学会的舞曲越来越多,舞姿也越来越美,动作也越来越有力量感。
都说30不学艺,谁能想到,年过半百的我们居然还跳起了曳步舞。
观看的群众也善意的说:离远看,还以为是俩小青年在跳呢。
那是一段快乐的时光。
在2020年疫情爆发后,我们响应政府不聚集的号召,解散了队伍。
如今,只有我们两个人在一个偏僻的地方继续跳着。
曵舞初心不能忘,
强身健体身体棒,
不求活到九十九,
但愿幸福得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