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 由于天然气和电价高涨有3,500万人的欧洲制造业,也就是占了欧洲劳动力15%的制造业,正在经历一个大逃亡,逃亡的是两个方向,一个,是有廉价能源的美国,另外一个就是最大的市场中国。 美国为了和中国竞争,也是为了进一步掏空欧洲的制造业,一方面就是找自己的利益代言人,在欧洲议会和欧盟委员会那边,通过一个让欧洲和中国进行全面竞争的法案,另外一个,就是让德国那边自己的利益代言人,限制欧洲工业的龙头德国企业对中国进行投资。 冬天已经来了,欧洲的工业它没有办法,就必须要给民生让出能源和电力,所以我们看到从钢铁到化工、从陶瓷到造纸,从化肥到汽车等欧洲的工业都在减少使用能源,这个能源价格上涨的程度是十分可怕的,就算做衣服和做包包这样的奢侈品的鼓起,电力占它的成本的比例,也从原来的5%上升到了25%,更加不用说那些能源密集的化肥化工。 还有像钢铁、陶瓷等等的行业,所以,现在欧洲的工业圆桌理事会就紧急,向工盟委员会的主席冯德莱恩,和欧洲理事会的主席米歇尔发了信,说能源价格飙升,让欧洲的工业竞争力正在快速的下降,连比利时的首相亚历山大·德克罗,也指出正在面临着欧洲大陆大规模,去工业化的危险。 在这些工业当中,那些最危险的企业,是需要连续使用高温来进行制造的行业,因为这些行业,主要是以天然气为燃料,它要维持500度以上的高温,其实光是靠电力是很难做到的,另外一个层面的影响,就是大大的影响了欧洲的绿色转型,虽然很多欧洲企业,或者说欧洲的政治家说,摆脱对俄罗斯油气的依赖,正好可以促进欧洲企业的绿色转型。 但是至少在未来两年,这个进程是相反的,因为像德国一些大型的企业集团,它为了自保,就不得不启用更多的燃煤电厂,比如说像欧洲的,最重要的化工企业之一,德国的拜耳公司它在2019年就宣布,是已经完成的绿色转型,但是到了今年就没有办法,要重新储备煤炭,并且在冬天已经启用了煤炭,来度过现在的能源短缺危机,当然这个时间延续到什么时候,大家也不得而知。 德国的大众汽车,在自己的主要生产基地,德国的沃尔夫斯堡,是储备了今年和明年两个冬天用的煤炭,而不是按照原来的计划,全部用天然气来进行生产,根据高盛的统计,除非是欧洲的天然气价格能够得到控制,否则它说在未来很可能,欧洲的化工业有40%会永久的失去。 其实在过去一段时间,欧洲的工业原料,它的价格本身就比美国,比世界其它一些地方价格要高,像在2022年就此前的10年,欧洲的天然气价格,平均是美国的2-3倍了,现在已经涨到了10倍的价格,所以,这个就造成很现实的,到了今年3月份以后,欧洲本来是很多化工产品可以出口的。 到了今年的过去半年,欧洲的化学制成品,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出现出一个贸易逆差的状态,这个还不光是化学制成品,像钢铁和造纸的情况也是一样的,所以在这个时候,美国无论是它的联邦政府,还是它的州政府,都向欧洲递出了橄榄枝,大量的欧洲企业高管都到美国来考察。 他们特别喜欢去的地方,就是有丰富的天然气和石油资源的,像德州这样的地区,欧洲制造业的大国,德国企业是占了欧洲工业27%的产值,无论是德国的汽车还是德国的化工业,都是欧洲的龙头,像德国的化工巨头巴斯夫,它在路德维希港的综合化工厂,也是欧洲很多工业原料的源头。 无论是汽车还是牙膏,各种主要的涉及到化工原料的源头,都来自这个路德维希港的炼化综合体,如果说它停产了3个星期以后,欧洲的整个工业链条都会受到巨大的冲击,所以像巴斯夫也知道,自己未来它的全球布局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但要维持自己在欧洲的这个炼化一体设施,它也要考虑在美国那边的投资,但是最重要的,它要考虑自己在中国的投资。 涉及到中国和德国的关系,还有中国和欧洲的关系,德国相关部门的态度就非常关键,在俄乌战争开始以来,其实从去年所谓的"交通灯政府"联合组阁以来,那么深受美国影响的绿党的两位部长,就是经济部长哈贝克和德国的外长贝尔伯克,他们这两个人都是绿党的共同主席,就已经在酝酿两项非常重要的,限制德国企业对华投资和在华生产经营活动的政策。 第一项就是要取消德国在华企业生产,或者说德国对中国投资生产出来的商品,包括德国出口到中国的商品的最终担保问题,因为呢其实这是一个国家担保行为,就是德国的产品在中国如果出了大的问题,最后呢是由德国政府来进行担保,而不是由企业来自己承担。 比如说德国的大众汽车,它在这边的安全问题,就受到这份担保协议的保护,那么德国的经济部长,就是非常想取消这一项担保,借此来遏制这些企业对华投资的冲动,在这个之余,还有一项措施就是德国经济部提出,要对德国在中国新的投资业务进行审查,以前的时候,只是局部或者说个别的业务进行审查。 现在是要全面地进行审查,当然了现在看来德国的企业,它们是有充分的反制能力的,因为德国很多企业,它其实最大的市场已经是在中国,不光是大型企业,连一些中小企业的情况都是如此,像奔驰、宝马和大众,它们一半的利润是来自中国市场,像大众它40%的汽车是在中国销售。 而奔驰、大众、宝马加上巴斯夫,它们对华的投资,是占了整个德国对华投资的1/3,所以就算面临重重的政治压力,前段时间,巴斯夫在中国已经完成了一个100亿欧元的,炼化一体化设施的投资,另外一个同样的设施正在进行当中,还有大众也是顶住压力,要在中国成立一个最先进的,自动驾驶的合资企业,涉及到的投资是24亿欧元。 其实在这个方向,德国的汽车工业它是落后的,这就是为什么无论是奔驰还是大众,还是宝马,都倾向于和中国进行更多的合作,因为在电动车这个行业,中国的企业已经后来居上,如果不和中国合作,德国最厉害的汽车制造业,就可能被甩到了竞争的后边,所以看到德国企业这么一种错综复杂的竞争局面。 那么德国总理朔尔茨,在这个时候还是展现出了他的自主性,叫停了贝尔伯克和哈贝克的反华举动,当然他们背后的美国是不甘于罢休的,他们又在欧洲的议会和欧洲的理事会,还有欧盟委员会那边,发动了新的一轮进攻,欧盟委员会就是外交部门,提供了一份5页纸的针对中国的报告,要求呢欧洲这些国家,批准一个新的对华鹰派战略。 就是把2019年对中国和欧洲的关系,从那个时候定性的从伙伴、竞争者、制度性对手,转向全面的经济和政治的竞争,在这份5页纸的报告当中,只有一段是涉及到了欧洲要和中国进行合作,就是呢在气候、环境和健康领域,它也强调一些其实和欧洲毫不相干的。 所谓的欧洲产业的脆弱性,比如说欧洲要从中国进口半导体,欧洲要摆脱对于中国稀土供应链的依赖,其实大家仔细一看,这不就是活生生的美国刚刚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的翻版吗,上次,中国和欧盟签署的中欧投资协定,就是在欧洲议会,被那些美国收买的议员们给搞黄的,这一次我们就看看,在欧洲的工业面临生死存亡关头的时候,欧洲几个大国,特别是德国和法国的领导人,他们如何体现自己的战略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