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斗实现了全球覆盖,为什么我们还在用GPS?原因让人感到无奈! 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我们当时经济实力较差,跟西方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我们一直坚持"拿来主义"的原则,一直在引进各种外国先进技术,欢迎国外资本的进入,从而让中国经济实现了腾飞。不过由于当时我们并不注重自研技术,毕竟自研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短期内根本看不到回报。然而 在1993年,美国人给我们上了一课。 1993年7月23日,银河号货轮正行驶在开阔的印度洋上,突然美国无端指控说银河号货轮装的不是什么正经货物,而是运往中东的化学武器,必须停港接受检查。面对如此不要脸的要求,我方果断拒绝并强烈抗议。然而 无耻的美国竟然关闭了银河号海域的GPS ,失去了GPS的银河号就像被蒙上了眼睛,在海上漂了22天,甚至中国派出接应的船只也因为GPS信号被干扰,根本无法找到银河号的位置, 这就是著名的"银河号事件"。 次年我国下定决心开启了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的研发,2000年第一颗北斗卫星上天,2012年北斗二号系统建成,实现全亚洲覆盖,2020年,实现了全球覆盖。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对比美国的GPS,精度更高,可以提供厘米级的服务,而且拥有短报文服务, 北斗不仅能知道自己在哪儿,还能让别人知道我在哪儿 ,在救灾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实现了多功能融合, 总的来说中国北斗已经对美国GPS实现了反超!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北斗实现了全球覆盖,为什么我们还在用GPS?其实原因是相当无奈的,尤其是是第三个原因让人哭笑不得。 第一,定位不同。 由于美国的GPS发展最早,所以GPS是商用兼民用的。而通过"银河号事件"大家也能看到,中国北斗的诞生,最核心的功能就是防止被美国卡脖子,万一遇到冲突、灾难、对峙等关键时刻,美国人关闭了我们GPS服务,那就相当于"瞎子"。所以北斗的核心意义就是关键时刻对GPS进行替代,前期并没有进行过多商业化。 第二,GPS先发优势明显。 美国的GPS比我们早了整整20年的时间,而这20年来GPS已经实现了全产业链的覆盖,不管是GPS模块设计、生产、调试还是用户认知、设备价格等等,GPS早就已经牢牢的站稳了,所以北斗作为新人想要在民用市场从GPS嘴里抢饭吃,还需要一段时间。 第三,美国人太阴险。 按理来说,美国卫星定位系统(American Positioning System)的缩写应该是APS,但是美国非得称自己是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翻译过来就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其实现在大家说的GPS就是全部卫星定位的总称,已经包含了GPS、北斗、伽利略等等,而手机厂商为了顺应消费者的认知,往往也会把"多系统融合定位"称之为"GPS"。 所以,事实上 只要你用的是国产手机,当你打开"定位"权限那一刻开始,中国的北斗已经在默默为你服务了! 以我的国产手机vivo X80为例,用搜星软件Cellular-Z打开定位后可以看到,我所在的位置可以搜索到24颗中国北斗卫星,而GPS只有10颗而已。不管你用的是什么地图、什么导航,中国北斗一直在为我们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