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吴君 开市三年以来,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已经超过430家,相关数据显示,近86%的科创板上市企业获得私募股权及创业投资的支持。PE/VC机构看好"硬科技"赛道,从募、投、管、退等多个环节,以赋能思维,助力科创企业的发展。多位私募人士表示,科创板的推出,将培育一批中国的科技创新企业,也使得投资机构更加积极布局"硬科技"资产。 近86%科创板企业 获私募股权创投支持 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85.9%的科创板上市企业和64.1%的创业板上市企业获得私募股权及创业投资的支持,累计投资本金达到1642亿元。 华兴资本表示,有很多被投公司已经先后在科创板上市,如纳微科技、经纬恒润、优刻得、南微医学、心脉医疗等。在证券业务上,华兴证券也是科创板第一批上市公司的保荐机构。围绕智能经济,华兴的投向覆盖了智能制造、科技、数字健康、新消费、企业服务五大领域。 国方资本管理合伙人孙忞告诉记者,公司聚焦半导体、数字智能、生物医药赛道,与科创板的覆盖方向非常契合。截至上半年,国方一共有75家被投企业申报科创板IPO,其中36家已经完成上市,这些企业来自半导体、精密制造、生物科技、医药、云服务与大数据、网络安全等领域。此外,还有一大批企业已经启动了科创板IPO辅导,或者瞄准科创板为未来的上市目标地。 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表示,目前以科技、医疗健康、消费服务三大行业为投资重点,基石所投企业成功在科创板上市的有埃夫特、格科微、华恒生物、云从科技、赛诺医疗、金宏气体、东来技术、中科蓝讯、博瑞医药,在科创板申报已过会的包括华大智造、影石创新、屹唐股份、奥浦迈、星环科技等企业。 盈科资本合伙人、科创行业首席投资官陈宇雷称,盈科所投项目中有很多在科创板上市了,除珠海冠宇、亚虹医药、瑞可达、大地熊、久日新材、慧辰股份、三友医疗等十余家公司已上市外,盟科药业也于近期科创板过会。以上项目的退出回报也相当可观,以瑞可达为例,盈科的投资浮盈在十倍以上。 松禾资本合伙人冯华表示,随着7月7日奥比中光成功登陆科创板,松禾资本共有10家投资企业在科创板上市,主要集中在生物医药、新能源、视觉研发、创新材料等领域。 PE/VC机构 积极助力科创企业发展 看好硬科技赛道,私募股权和创投机构从募、投、管、退等多个环节助力科创板企业发展。 孙忞表示,投资首先是带给企业资金上的支持,但这只是起点,更重要的是投后赋能。其实从一级市场这几年发展可以明显感觉到,优质企业不缺资金。企业选择谁,不看谁有钱,而看谁能够更大程度上帮助到企业的成长。"国方在这方面投入了很大努力,积极利用我们丰富的政府资源和产业资源,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进行对接,比如帮助被投企业对接到合适的客户或原材料供应商,会参与企业生产基地或研发中心的选址并帮助他们向当地政府争取更加优惠的政策。" 冯华也认为,"投"优质项目是创投机构获取价值的第一步,"管、退"则是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关键。PE/VC机构要学会赋能思维,不仅要精准投中科创板企业,提供资金方面的支持,也要对企业负责,帮助被投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利用自身的资源和能力,帮助被投企业更快产业化,在资金、治理结构、政府资源等方面为企业提供附加服务。"这也是松禾资本一直坚持做的事情,对于我们而言,投资不仅要讲投后服务,投前则更加重要。投前服务做到位,系统风险将会大大降低,命中率和精准度自然提升。" 陈宇雷称,对"被投企业"的多元赋能,需要联动多方力量,汇聚庞大的圈层生态来长期孕育培养高潜力的尖端产业。尤其是在新能源、芯片半导体这些万亿级的To B的产业赛道,诞生一家新公司很容易,但成长起来一家百亿乃至千亿级的龙头企业很漫长,需要巨量投资、耐心养护、产业扶持、产业链联动、产业群聚集等诸多外部因素的叠加。"盈科资本依托长期以来在芯片半导体、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链的深入布局,对被投企业提供丰富的产业圈层资源,以及全方位的赋能支持,成为产业龙头企业重要战略投资者。" 华兴资本表示,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科创企业的发展与产业创新离不开资本的助力与支持。资本市场在促进创新资本形成、支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华兴资本未来会持续强化科技主题,关注科技及技术赋能的相关领域,以自身多业务协同的金融服务优势及丰富的市场资源助力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为其提供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