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第一弹第三艘航母要来了?或用上电磁弹射会有核动力吗?
据俄罗斯卫星通信社报道,中国或将在端午节当天迎来第三艘航空母舰,长兴岛江南造船厂周围水域的异动表明,南造船厂正在为新的航空母舰下水做准备。
端午第一弹:第三艘航母要来了?
据俄媒称,上海当地海事局上周五发出的通知,要求清理长兴岛江南造船厂3号和4号船坞的水域,以便进行作业。该作业从周一早上5点30分至下午4点进行,将涉及五个平台、三艘拖船和两艘打捞船。 专家称这些安排表明江南造船厂正在为新的航空母舰下水做准备,另外专家也表示很快将进行海试,未来仍将需要几年才能达到初步作战能力。
海军军事专家李杰称,本周五(端午节)将是"第三个孩子"诞生的好日子。这是他在社交媒体上对003型航母使用的昵称。他说:
"这意味着这艘船是国家的龙舟,这是一个好祝福。"
好有道理,种花家居然无言以对!端午节好事成双啊,假如这是真的话,6月3日航母下水,6月5日神舟十四号发射,各位军迷们过节了!当然咱们也是迫不及待的想看到这艘航母到底有没有安装电磁弹射设备?
俄媒称有电磁弹射:是真的吗?
据俄罗斯卫星通信社报道称:新航母将配备平直甲板,并采用电磁弹射,几乎有着世界上最先进的飞机弹射系统,另外俄媒还预计它将被命名为"江苏号",以符合从北到南以沿海省份命名船只的惯例。
电磁弹射: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技术?
电磁弹射就是用强大动力的直线电机来加速战斗机,以求在最快速度内获得起飞速度,从而达到飞机起飞的目的,可能很多朋友就有疑问了,滑越甲板就能让飞机起飞,为何还要弹射,另外既然是弹射,为何不先上蒸汽,后上电磁,直接上电磁弹射,是不是风险太大了?
滑越甲板的优势:无需其他辅助设备
最早的航母就是平直甲板的,这对于螺旋桨飞机起飞压力并不大,尽管无法和陆地上的满载起飞相比,但至少也能解决问题,不过在二战后的喷气式战斗机加入,显然有些力不从心,因此而发明出了各种弹射器,比如蒸汽弹射器,下文详述,这里先按下不表。
弹射器确实好用,但故障率高,维护麻烦,而且技术难度颇高,因此英国人发明出了滑跃式甲板,英国 无敌级航空母舰是首先采用了滑跳起飞,早期的无敌号和光辉号航母甲板上翘7°,后来皇家方舟号改成了12°,俄罗斯的库兹尼佐夫也是12°上翘角度。
英国皇家方舟号航母
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当然难度操作也更低,而且甲板上翘后下方还多出了不少空间,对于航母使用要求不高的英国以及想拥有航母却么有弹射技术的国家,滑跃式甲板显然是非常具有优势的。
但劣势也是非常明显的,滑跃式甲板的战斗机无法满载起飞,例如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的舰载机苏-33在起飞时就无法满载,全重33吨的重型战斗机只能保持20多吨的起飞重量,也就是半油+几枚空空导弹和一枚反舰导弹或者几枚重型制导炸弹的装载量,对于远程制空任务或者反舰任务都稍显不足,而对地攻击则是严重不足。
另一个问题是滑越甲板有最长起飞距离,载重也还不错,但它的起飞点已经到达了降落区内,两者不可同时展开,因此战斗力是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对于向我国这样的国家,必须拥有具有弹射器的航母。
电磁弹射:到底有多难
电磁弹射其实就是一个展开的直线电机,它的原理和电动机差别并不大,当然它的功率之大远超各位的想象,你试着想一想,能将一架30多吨的重型战斗机在数秒之内加速到起飞速度的功率该是有多大,下面简单了解下:
比如福特号航母的4个弹射器充电功率差不多在16MW,但是弹射的峰值功率在130MW,1MW= 1000 KW,16MW就是16000KW,一般一个中小型生产企业用电功率也就在500KW左右,大一点也很少超过1000KW。
然而而电弹的峰值功率更是高达130000KW,相当于130家中小型企业的耗电功率,而且这个时间在几秒钟之内就完成了,因此电弹的直线电机工作时条件之恶劣是前所未有,其强大的磁场不仅会对自身工作产生严重干扰,还会影响到上方的战斗机,因此要解决这个难题可不容易。
另一个则是储能环节,电机解决了,电源怎么办?很明显能满足这么大功率的发电站是可以建设的,但显然无法装上航母,目前能解决这种极端输出功率的应该只有飞轮发电机,这个高速旋转的飞轮携带的能量直接发电输出的功率密度是最大的。
储能多久?再次充电又要多久?因为航母弹射间隔也就在1-2分钟内必须要完成,再次充电必须在这个时间内完成,因此难度是相当高的,比如福特航母使用了四个飞轮储能加上盘式交流发电机,一次弹射消耗484 MJ,每个飞轮提供121 MJ (34 kWh) 的能量,转子从6400rpm/分 减慢到5205rpm/分。
除了这两个大头,还有电源转换以及控制系统,因为在电磁弹射的极端条件下,这些系统的要求之高远远超出各位的想象,相信各位应该知道我国的电磁弹射的国宝级专家马伟明院士,早在多年以前我国就已经突破了电磁弹射技术,也许第三艘航母上就安装了马伟明院士研发的国产电磁弹射器。
为何不先上蒸汽弹射,直接用电磁弹射是不是太冒险了?
这个就是当年著名的蒸电之争,很多朋友的观点就是先上蒸汽弹射,再上电磁弹射,看美军都用了70多年才换电磁弹射,其实这就是狗屁理论,因为两者没有任何技术传承,想要中国先上蒸弹再上电弹的,估计只有带路党才能说得出口。
有技术直接上电弹,只有电弹无法突破的情况下才凑合着上蒸弹,因为蒸弹作为航母的弹射器缺点实在是太多了,比如效率太低,只有4-6%左右!而且还消耗大量淡水,比如小鹰号C-13弹射器一次弹射就得消耗625千克蒸汽和1吨缓冲用的淡水,并且其蒸汽消耗还影响航母速度,8架次起飞后蒸汽压力就会下降20%,动力损失32%,速度下降8节。
另外还有一个超级大毛病就是,蒸汽弹射速度无法精确控制,在弹射的一瞬间,经验丰富的飞行员也无法控制飞机,因为那一瞬间的加速度是6G,不被扭断脖子就已经是幸事了,还想控制飞机?一定是想多了。
这也局限了蒸汽弹射器的使用,未来的无人机(无人战斗轰炸机)比载人战机小得多,蒸弹就操作不太好,而且更重型的战斗机,蒸弹也无能为力!不过幸好蒸弹与电弹技术,除了都是弹射飞机以外,其他简直就没有需要参考的地方,这也让我们毫无蒸弹经验却直接上了电弹的重要原因。有了电磁弹射:到底需不需要核动力?
当年在蒸弹和电弹之争时有一个相当深入人心的理论,就是上电弹必须核动力,而当时也有一个著名的结论,上电弹不需要核动力,常规动力即可,因为这是一个可以计算的值:
上文中福特号航母的弹射:每次弹射消耗484 MJ,每个飞轮提供121 MJ (34 kWh) 的能量,那么其一次弹射耗电量为136千瓦时,如果要在一分钟内充满(弹射间隔为一分钟),那么需要8160千瓦的功率,假如按40~50%的极端条件下充电功率,那么大约需要20000千瓦的功率,也就是20兆瓦!
显然我国的QC185燃气轮机满功率即可满足要求,单台18.5兆瓦,为保证冗余,2-3台工作完全可以满足电弹的"充电"需求,或者更大的燃气轮机我国也是成熟机型的,这一点上各位完全不必担心,因此无需核动力也能上电弹。
当然能上核动力各位显然更开心,毕竟核动力无需消耗大量的燃油,续航力几乎就是"无限",这个诱惑相信每个军迷都无法拒绝。印度维克兰特号航母:8月15入列服役,究竟谁更强?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莫斯科5月31日转载了《印度防务新闻》的报道,该国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将于2022年8月15日入列服役,成为印度海军的第二艘航母。 很多朋友都热衷于中印航母对比,不过下文列出几个数据来各位就知道两者的差距在哪里了:
1、维克兰特号航母全长 262米,宽62米,满载排水量4.5万吨,动力是4台通用电气的LM2500燃气轮机推动双轴螺旋浆,最高时速为30节;
2、舰载机:26架MiG-29K,另外还包括10架 Kamov Ka-31 、 西科斯基的MH-60R 、 韦斯特兰海王 和 HAL Dhruv(印度国产直升机);
看到米格-29K就知道这艘航母的战斗力如何了,这就是著名的机场保卫者,因为它的作战半径只有600千米,这能干啥?印度洋里养鱼用用还是够了。而且这艘航母的两个起飞点与降落航线重叠,无法想象印度人设计一艘新航母为何要如此操作。
中国的第三艘航母显然不是和印度去对比的,第三艘航母的起点怎么也得和全球第一艘装备了电磁弹射器的航母比拼下,也许等下次新闻出来之后说说比较合适,各位等着啊,可能就要不了几天了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