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初,郑州市骨科医院,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国小伙子推着一个羸弱的外国老头,辗转于各个科室,为老人做检查。 老人双侧股骨头坏死,要做髋关节置换手术。 1月9日上午8点,老人要进手术室了。小伙子紧紧拥抱着老人,像是在安慰一个忐忑的孩子。 老人眼里流出两行浊泪,小伙子替他擦去眼泪,安慰道:"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等你好了,我带你去爬长城。我们中国有句话叫‘不到长城非好汉’,你不是特别想做一条好汉吗?" 老人听了小伙子的话,笑了,他紧张的神经放了下来了…… 一个中国小伙子为什么要给外国老人做手术?他们有着怎样的故事? ⒈ 老人名叫汉斯,英国人。小伙子就是宋扬,他们相识于10年前。 1999年10月,宋扬20岁,这一年,他来到英国留学。 初到英国的宋扬没有地方处,跟同学合租在伦敦东区,离学校很远。 这一天,宋扬在等地铁时,偶然遇到了汉斯。 两人有句没句地聊了一会儿,彼此感觉十分投缘。 地铁到站时,宋扬看到汉斯一个人拎着大兜小袋,很不方便,就主动提出要送他一程。 汉斯十分高兴,顺便邀宋扬到家里小坐。 宋扬以为汉斯一定是儿孙满堂,有一个大家庭,到了地点才发现,老人一个人独居在一个40平米的小居室里,家里乱得像狗窝。 细问之下,他才知道,汉斯原本是瑞士人,小时候因不堪忍受继母的虐待,10几岁便出来闯荡。 他到过很多国家,做过很多工作,离休前是英国皇家歌剧院的秘书,虽然一生漂泊,终身未婚,现在也有一份不菲的退休金。 汉斯在英国无亲无友,生活能力极差,不会做饭,平时吃饭就是面包加酱拌菜。宋扬见状,顺手用冰箱里的食材给他做了两道中国家常菜,汉斯高兴得竖起了大拇指。 看着这个可怜的老头,宋扬有点心酸。临走,他给汉斯留了电话,告诉他自己就在附近上学,让他有困难找自己。 此后,汉斯经常给宋扬打电话,宋扬也会抽空去看望老人,陪他聊聊天,给他收拾一下房间。终于有一天,汉斯忍不住说:"你搬过来和我一起住吧,我不要房租。" 有这么好的事吗?宋扬高兴坏了,他正在为找房子发愁呢。 要知道,汉斯的房子在伦敦西区,离学校很近,旁边是美丽的泰晤士河,对面是风景优美的皇家植物园。 在生活成本高昂的伦敦,能找到一个安稳的住所,是多么的不容易,况且还是免费的。 宋扬求之不得,还未等他开口应承,汉斯就一个劲地重复:"我们相互照顾,生活可以AA!" 他一边说,一边紧张地看着宋扬,生怕他不答应。 宋扬知道,老人是太孤独了,他立马收拾,搬到了汉斯家里。 作为回报,宋扬包揽了所有的家务:洗衣、做饭、修家电……汉斯则教他说英语,帮助他尽快融入学校生活。 两个相差47岁的男人,跨越的种族和文化,成了忘年交。 ⒉ 两个人相扶相携,日子过得温暖而愉快,宋扬也很快适应了伦敦的生活。 转眼一年半过去了。这一天,宋扬骑着自行车外出购物,不料被一辆公交车撞倒在地,他当即摔掉了三颗牙,颌骨也骨折了。 汉斯听到消息后,立马赶到医院。他看见满脸是血的宋扬,心疼极了。 当他得知肇事司机竟扬长而去时,非常气愤,打电话替宋扬报了警。第二天,汉斯带宋扬到专业的牙科诊所就诊,并掏钱给他安了烤瓷牙。 为了帮助宋扬跟巴士公司打官司,汉斯又拿出自己的退休金,替宋扬请了律师,为他伸张正义往返奔波。 这场官司整整打了三年,宋扬才算拿到公司的赔偿款。 有这么一个时时处处关爱照顾自己的人,这让身处异国他乡的宋扬不再感到孤独,他在心里发誓:将来有了条件,一定要好好照顾汉斯,让他安享晚年。 时光飞逝,8年一晃即过。汉斯和宋扬成了情深意笃的家人,这期间,汉斯替宋扬选学校、找工作,出了不少力,同时在感情和生活上,他也越来越离不开宋扬。 但是人生的筵席终有曲终人散的时候。2007年5月,宋扬拿到了伦敦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的学位,学业有成的他想家了。 彼时正值家乡郑州招选海归人才,宋扬很想回国一试身手。汉斯虽然失落,但他也很支持理解宋扬。 临行前,宋扬心事重重,8年的共同生活,点点滴滴早已浸入心扉,现在突然要离开,他有许多不舍。 为了缓解心中的愧疚和离愁,走的头一天,宋扬把家里的卫生彻底打扫了一遍,将汉斯的衣服洗得干干净净。 考虑到自己走后汉斯没有饭吃,他给汉斯买了几百个罐头。 汉斯默默地看着宋杨做的一切,心情也十分复杂和悲凉,他小心翼翼地问:"宋,你还会回来吗?" 宋扬转身,忍不住泪水潸然,自己走了,孤苦无依的汉斯怎么办?他不敢想象。 思考良久,他回过头,坚定地对汉斯说:"我一定会管你的,要不,你跟我回中国吧!" 汉斯听了,流着泪连连点头,他把宋扬紧紧拥在怀里。 ⒊ 宋扬应聘到郑州卫生学校当校长助理,汉斯跟随他在中国住了3个月,却不得不因为签证到期返回英国。 回到英国汉斯重陷孤独,他每天凄凄惶惶,不知所措,日子过得很糟糕。 为了排解心中的孤苦,汉斯开始酗酒,喝完酒,他就给宋扬打电话。 因为时差关系,远在中国的宋扬每天凌晨三四点钟,就会被汉斯从睡梦中吵醒。 电话一打就是一个多小时,汉斯不是说家里的东西坏了,就是说东西找不到了,每天重复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面对汉斯的絮叨,宋扬总是耐着性子聆听,认真地帮他答疑解惑。他知道,这个老头其实是寂寞了。 更让人担忧的是,汉斯患上了股骨头坏死症,双腿疼得不能走路,有时候一周都出不了门,只能靠吃罐头度日。 汉斯的病刻不容缓,他虽然在英国享有免费医疗,但是要预约、排队需要数月至一年,关键是没有人陪他去,也没有人照顾他。 宋扬打算把汉斯接到中国来治病,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家人。 宋扬的父母和奶奶其实早已熟悉汉斯,早在宋扬留学期间,他们就有来往,也知道汉斯给了儿子很多照顾,现在听说恩人有病,都一致表示会伸出援手。 于是,宋扬给汉斯办了工作签证,托朋友把他带到中国来。 2008年5月,当一脸憔悴,胡子拉渣的汉斯出现在郑州机场时,宋扬禁不住一阵揪心,一年不到,这个老头老了很多。 看到宋扬,汉斯像个小孩一样"呜呜"地哭了起来:"宋,没有你的日子,我过得很不好。" 宋扬搂着他,不住地安慰道:我不会让你过得不好的,相信我!" ⒋ 经过半年的术前准备,汉斯具备了做手术的条件。 2008年1月9日下午,汉斯被推进手术室。在手术室门口,宋扬拉着他的手鼓励道:"我们中国有句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你不是想做条好汉吗?等你好了,我们去爬长城!" 手术很成功,术后,汉斯的创口突然大出血,所幸有惊无险,他挺过来了。 宋扬专门给汉斯包了一间单独的病房,病房里有两张床,他和自己的父亲轮流照顾汉斯。 为了让汉斯在恢复期间不至于太无聊,宋扬给他买来了一些英文报刊,把他喜欢的文章念给他听。 宋扬的母亲和奶奶则担任后勤工作,给汉斯煲鸡汤、炖排骨…… 面对一家人的热情,3岁丧母,从来不知道亲情为何物的汉斯感动得泪流满面,他说:"谢谢你们让我有了一个家,你们对我真是太好了!" 担心汉斯长时间卧床生褥疮,宋扬每天坚持给他擦澡,汉斯术后不能侧卧,宋扬和父亲每天都要把他抬起来一小时,让他背部悬空。 在宋扬和家人的精心照料下,两个月后,汉斯出院了,宋扬为他花费了十多万元的手术治疗费。 此后,宋扬一下班,就带着汉斯在附近公园、游泳池锻炼。他知道汉斯在中国无法与人交流,怕他孤独,所以尽其可能地推掉其他活动,陪伴老人。 汉斯不想回英国了,他决定留下来,在中国生活,虽然这样他将享受不到英国的各种福利,但是对他来说,有宋扬的陪伴更重要。 时间长了,汉斯也找到了自己的消遣方式,他每天都要去小区广场给孩子们讲英语,深受大家的欢迎。 汉斯乐此不疲,从不间断,更加投入到市里和小区组织的各种公益活动中。 两年来,他义务辅导的英语爱好者多达数万人次。2009年10月,应河南老龄委的邀请,汉斯作为河南杰出外籍老人代表,赴北京参加了"中国首届国际重阳联欢节"。 这一次,汉斯终于如愿以偿登上了盼望已久的万里长城,他问宋扬:"宋,我是一条好汉了吗?"宋扬含笑点头。 ⒌ 因为要照顾汉斯,宋扬一直没有谈恋爱,直到2010年初,31岁的他才认识了女友曲利媛。 他很少出去看电影、逛公园,偶尔和女友出去玩,他都要带上汉斯。 一对年轻恋人和一个外国老头三人同行,常常引来游人诧异的目光,而汉斯好像并未察觉其中的尴尬,每次都兴致勃勃地充当"电灯泡"。 2010年春节过后,汉斯突患急性脊髓炎,颈部以下失去知觉,他四肢瘫痪,呼吸困难,大小便失禁。宋扬急忙把他送进医院,精心伺候,两个月后,汉斯竟奇迹般地康复了。 为了让汉斯出入方便,宋扬还贷款买了一个带电梯的大房子,汉斯出院后,他们就搬进了新居。 宋扬把最通风明亮的房间让给汉斯住,在房间里给他安上闭路电视和音响,还给他下载了1000多部英文电影,订阅了很多英文杂志和报刊。 宋扬的妈妈则送给汉斯一只名叫"秀秀"的吉娃娃犬,好让他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排遣寂寞。 2010年10月,宋扬和曲利媛结婚了。汉斯打扮一新,一身正装参加了宋扬的婚礼。看到昔日的"房友"成家立业,他由衷地为宋扬感到高兴。 他对新娘说:"嫁给宋,你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新娘,因为他有一颗金子般的心,没有人比他更好了。" 宋扬的妻子曲利媛是郑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护士,她用所学专业知识,协助宋扬,细心呵护着汉斯的健康,平时汉斯有点小毛病,都是曲利媛给他在家里打点滴。 有空的时候,她就陪汉斯聊天,还给他买各种各样的保健品,由于保养有方,79岁的汉斯几乎没有心脏病、糖尿病之类的老人病。 2011年9月,宋扬的儿子诞生了。家里降生了一个小天使,汉斯异常高兴,他充当了孩子的家庭教师,每天摸着他的小手,跟他讲话,逗他开心,小家伙不到一岁,就跟着汉斯学英语。 汉斯说:"我要把我知道的一切都教给他,教他英语、教他着装、教他仪表、教他礼貌…… ⒍ 2012年9月,汉斯的签证到期了,79岁的他已不可能再拿到工作签证。 宋扬跑了很多趟,跑了很多地方,却一直被拒绝。他不敢告诉汉斯,如果把他送回英国,风烛残年的老人怎么办? 情急之下,宋扬只好找到媒体求助。 这则新闻经媒体刊发后,引起了很大反响,95%的网友都支持给汉斯颁发永久定居证。 签证办理有望,宋扬很高兴,正当他为汉斯忙出忙进办理签证时,不幸都再次降临到汉斯身上。 2012年12月2日下午4点,因心脏衰竭,去81岁的汉斯永远闭上了眼睛。 他去世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很感谢中国,感谢中国人,我死后想要长眠于中国。" 汉斯走后,宋扬一个人在汉斯的房间里待了好久,小狗秀秀找不到汉斯,不停地在他房间里转圈叫唤。 火化的时候,宋杨始终站在门外,不敢看汉斯的遗体。 他说:"我想把他最好的一面永远留在脑海里。" 在汉斯的葬礼上,瑞士驻华大使馆代表胡晓峰这样致词: 宋扬也流着泪读完了他写的悼词: 后记: 汉斯和宋扬的故事,相继被中央电视台和河北卫视拍成影视作品,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亲情"可以跨越血缘、国籍、年龄。 宋扬毅然将汉斯接到中国养老,他不是爱心泛滥,也不是沽名钓誉,而是因为在14年前,汉斯曾经给了他一个家。 他们用14年的时间和行动证明: 人间自有真情,人间自有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