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初,在湖南岳阳平江县大洲乡,有一个满头白发的古稀老人正拿着一个锄头在半山腰上锄地。 离他半米处,有个十岁左右大的小孩牢牢跟在他身边,小孩用袖子擦着眼泪,哭着朝老人说道:"爸爸,你别这样,妈妈还生着病,你别丢弃我们啊!" 古稀老人一直没有回话,小孩的哭声引来了附近的村民。 村民问道:"黎老汉,你在地里挖坑干嘛?" 古稀老人回答道:"我这么老了,养不起儿子,我要给自己挖一个坟准备后事。" 村民惊讶:"你身子骨还这么硬朗,家里还有娇妻和幼儿,怎么就想不开啊!" 古稀老人抹着眼泪:"我后悔啊!当初要是不娶他妈妈,我现在早就在养老院安享晚年了!" 这个家有娇妻和幼儿却还为自己准备后事的老人是谁?他们一家的未来又会怎样? "相差47岁的夫妻" 2013年12月,湖南都市电视台记者接到求助后,赶往了湖南岳阳平江县大洲乡。 在与求助者见面前,记者随即采访了几位村里的村民。 提到求助主人公黎亚勋,村里的人全都笑了起来。 他们称,黎亚勋是个好运气的,今年都76岁了,家里还有个29岁的漂亮妻子。 记者很好奇,为什么黎亚勋的妻子会选择嫁给一个大自己47岁的农村老人。 村里人说,黎亚勋的妻子叫杨小平,脑子有点问题。 在13年前,16岁的杨小平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流浪到了这个偏远的小山村。 杨小平只能说出自己的名字,对家庭信息和家庭成员一概说不清楚。 她又迟迟不肯离去,村里人看她可怜,就把她送到了当时已经离婚很多年的单身汉黎亚勋家。 当时村里人的目的是为了给她找个遮风挡雨的住所。 没想到杨小平在黎亚勋家里一住就是十多年,之后还为黎亚勋生了个小孩。 记者询问黎亚勋一家住在哪里,村民告诉记者,他家的房子在前些年就塌了。 村民给记者们指了方向,称现在黎亚勋一家住在村里废弃的小学教室里。 当记者顺着村民们的指引找到黎亚勋家里时,只看见一个穿着棉服的十岁小孩在屋檐下玩。 小男孩名叫黎光友,正是黎亚勋和杨小平的孩子。 黎光友带着记者一起,将正在半山腰挖坟的父亲黎亚勋叫了回来。 黎亚勋今年已经七十六岁了,但他的身子骨还是比较硬朗的。 只不过在2013年年初,黎亚勋的眼睛坏了一只,之后再也看不清东西。 黎亚勋朝着镜头前说道,他现在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当初把杨小平捡了回来。 要不是家里还有妻子和儿子,黎亚勋现在早早可以去养老院里安度晚年。 而不是年近八旬还要为了家里人操劳。 和黎家父子俩聊了好一会儿,记者一直没能看见杨小平的身影。 在记者的询问下,黎光友带着记者来到了一个偏僻的小房间。 这个房间从外表就透露着一丝诡异,房间的窗户被木板给钉得牢牢的,房门还上了锁。 记者刚刚靠近,就从屋内听到了阵阵歌声。 从木板缝隙往屋内望去,可以看见一个扎着鞭子的女人。 她将手做成话筒的样式,然后在屋内一圈圈绕着唱歌。 黎光友告诉记者,屋子里的女人就是他的母亲,杨小平。"疯妈妈在墙上刻满了回家" 因为房门锁着,黎光友去叫了父亲黎亚勋,之后用锁才将房门打开。 或许是听到了外面有人的声音,杨小平躲到了床上,还把自己的衣服给脱光了。 黎亚勋告诉记者,杨小平脑子不好,有时候还要打人,这才将她锁在屋里。 当黎亚勋想要喊杨小平起床时,她一直用被子捂着头。 直到黎亚勋点燃了一根香烟,给她抽烟她才会起来。 杨小平刚来黎亚勋家里时,她的疯病还没有这么严重。 那时候的杨小平还能够帮家里做一些农活,帮黎亚勋分担家务。 可随着时间推移,杨小平病得越来越严重。 她最严重的时候还要打人,现在锁久了,虽然不打人了但也不会干农活。 杨小平最喜欢的就是唱歌跳舞,她喜欢跑到别人家的院落里跳舞。 村里人说,杨小平是村里唯一一个会跳舞的人。 她的舞姿看起来很有节奏,平时唱歌也有音调,村里人觉得在她疯掉前应该读过书。 儿子黎光友悄悄告诉记者,他觉得母亲疯病越来越严重是有原因的。 他将记者带到了锁着杨小平的卧室里。 墙壁上刻满了"回家"、"我要回家"这几个字。 黎光友说,这些都是杨小平在以前没有彻底疯掉前写下的。 黎光友认为,这是母亲的执念,只要找到母亲的家,母亲的病就能够好转。 儿子黎光友一直想要让妈妈变成像同龄小孩的妈妈那样的正常人。 在学校里,总是有很多人嘲讽他,说他是疯婆子生下的小孩。 黎光友也知道,要想让母亲好转,只能将她送去医院。 然而自己家里太穷了,根本没办法送母亲就医。 父亲黎亚勋告诉他,只要找到母亲的家人,母亲就有救了。 黎光友心里一直埋在一个愿望,就是找到爷爷奶奶,让妈妈受到治疗。 这也是黎家父子找到记者的初衷——想要为杨小平寻亲。 "派出所寻亲无果" 杨小平刚刚来到村子里时,曾经说过自己的父亲叫做杨国兵。 可随着病情加重,她再也没有提过自己的家人。 黎光友叫妈妈写下家人的名字,杨小平最后也只能在纸上歪歪斜斜写下"小平"两个字。 根据杨小平来到黎家时的口音,黎亚勋猜测她可能是湘乡或者双峰一带的人。 记者承诺会依靠这些信息来帮助黎家父子找杨小平的家人。 十岁的黎光友听后很激动,他还主动下厨,为家里人和记者炒了一个莲白。 黎光友的动作很娴熟,可以看出经常在家里做家务。 记者带着这些仅有的线索来到了派出所,想要帮助杨小平找到家人。 然而派出所的民警,排查了所有叫做杨小平和杨国兵的人,都没能真正找到杨小平的真正家人。 无奈记者只能赶回了黎家。 这时候的黎亚勋脸上全是落寞,他称未来他们一家三口只能顺其自然地活下去了。 黎亚勋说,这是上天在惩罚自己,不愿意给他们一个扭转生活的机会。 但这时儿子黎光友却想到了别的办法。 黎亚勋在和前妻离婚时,前妻曾带走了一个5岁大的女儿。 如今距离上一段婚姻已经过了四十余年,女儿肯定也成家嫁人了。 黎光友让父亲去找自己同父异母的姐姐,让姐姐来帮助他们家。 可黎亚勋却拉不下这张脸,因为他和女儿在十多年前就已经断绝了联系! 和前妻离婚后,黎亚勋虽然和女儿感情不深,但好歹还在联系。 自从黎亚勋把杨小平接到家里后,女儿便再也没有理过黎亚勋。 杨小平比黎亚勋女儿的年纪还小,女儿因此感到很羞耻。 之后的十三年里,父女俩再也没了联系,黎亚勋甚至不知道女儿如今住在哪个城市。 可黎光友却认定这个主意很不错,他哭闹着要让父亲去找姐姐。 黎光友发挥了小孩子撒泼的天性,他抱着黎光友的腿不松手,甚至还在地上打滚。 然而不管黎光友怎么请求,黎亚勋都咬定了不再去找女儿。 寻亲走向了僵局,无奈,记者只能打道回府。 记者将在黎家拍摄的素材整理后,于2013年12月20日在湖南都市电视台《寻情记》播出。 那期节目被取名为:七十六岁老人和二十九岁妻子温情相守。 节目在最后希望杨小平的家人在看到这期节目后,能够联系上黎家父子。"温情相守并不温情" 若这个节目的后续止步于此,当然不会让我们今天在这里讨论这件事。 在8年后,也就是2021年12月底,网上有博主无意间刷到了这期节目。 那段时间,有关拐卖妇女的事情在互联网上闹得沸沸扬扬。 那名博主质疑:精神失常的女人和七旬老汉在一起为什么叫"温情相守"? 更有网友评论"这个女人不会是拐卖的吧?之后才精神失常?" "老人难道不是强奸犯吗?精神有问题的女性也太惨了!" 在事情传播后,有媒体联系上了黎家所在村落的干部。 干部称,在当地村民的眼中,杨小平当初是心甘情愿跟着黎亚勋回去的。 杨小平如今病好多了,她和黎亚勋至今还没有领结婚证,但应该算是事实婚姻。 现在他们享受了很多国家的扶贫补贴,日子也过得很有盼头。 村干部还告诉媒体,当时在节目播出后,杨小平的家人们真的找到了杨小平。 在2014年的时候,杨小平的家人还来看过他。 对于村干部的说法,有律师表示质疑。 从1994年2月1日起,"事实婚姻"这一说法就不存在了。 而杨小平走丢是在2000年,她和老人相识也是在那以后,很明确不能构成事实婚姻。 而且如果杨小平只记得自己的名字,不具备别的辨认能力,且被鉴定为一级残疾的话,杨小平就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杨小平没有性同意能力,她的权利等同于14周岁以下的幼女。 在杨小平流落到这个村子里时,村里人应该将她送到警局,而不是送到单身汉的家里。 杨小平和黎亚勋生下孩子已经是很严重的后果了。 电视台在做这档节目的时候,至少不应该将它编造成一个温情的故事。 在这之后,媒体也联系上了杨小平的家人,她家里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哥哥。 杨小平的哥哥称,杨小平失踪前就一直疯疯癫癫的,有时候还要殴打家里人。 自从2000年杨小平走丢后,家里人也没想过要报警。 毕竟杨小平疯病严重,家里人就当没有这个孩子了。 当《寻情记》那期节目播出后,家里人才知道杨小平走丢到了大洲乡。 知道杨小平下落后,家里人都很想补偿她。 特别是当看到杨小平在墙上写满了"回家"后,家里人更是感到热泪盈眶。 在2014年节目播出后,杨小平的家人几次来到大洲乡想要接回杨小平和孩子。 但是黎亚勋始终不允许杨小平离开自己。 为了能让杨小平回家,家里人还找了很多同乡去黎亚勋家里理论,但还是没有结果。 后来家里人没办法了,只能让杨小平继续待在黎亚勋家里。 "希望不被打扰的黎家人" 自从杨家人不能带走杨小平后,当地基层为黎家申请了贫困户。 当地还给黎家修了一个两层小楼,让他们搬出了之前的破旧小学宿舍。 杨小平也被送到了平江县第四人民医院接受精神治疗。 在医院里治疗后的杨小平好了很多,如今她已经能够认清身边的人,还能够主动叫出孩子的名字了。 直到2022年,黎亚勋的身体依旧很健壮,当初他给自己的挖的坟墓,目前还没有能用上的那天。 他们的儿子黎光友如今已经年满18岁。 黎光友的学费一直是政府帮忙缴纳的,但他没读完高中就已经外出打工。 2022年春节期间,黎光友从外地回到了湖南老家。 他用自己的工资,给父母封了五百元红包。 在小的时候,黎光友就曾经许诺过,他会照顾父亲也会照顾母亲。 如今的他正在一步步实现自己当初的诺言。 对于前段时间媒体重新将目光移居到他们一家身上这件事,黎家父子都感到困扰。 他们希望大众的目光能够少一些停留在他们身上。 黎亚勋的弟弟曾经告诉过媒体,哥哥和杨小平过着普通的农户生活。 现在的日子比以前好过太多了,希望媒体们能够少去打扰他们的生活。 外界对黎家的看法众说纷纭,有人骂黎亚勋收留花季少女是别有所图。 也有人说,如果没有老人的照顾,杨小平可能早就冻死街头。 争论黎亚勋是非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反思。 不懂法的黎亚勋和村民、小平家人曾经的冷漠、以及电视台将事情美化等等,这些都是这件事情的幕后推手。 希望在未来,我们身边能够不再发生这样的事。 哪怕是残疾女孩,也要保证她的权利不被侵害。 ——END—— 文 | 火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