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俄乌冲突爆发后,全球粮食供应就进入了波动模式。乌克兰和俄罗斯是全球重要的粮食出口国,特别是两国的小麦供应量合计占全世界的近三分之一,此外乌克兰的玉米和葵花籽油、俄罗斯的化肥等等都在世界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 但突如其来的冲突,以及西方的盲目制裁,导致粮食出口遇阻并引发连锁反应,不少国家随即"捂紧"粮食出口,给全球粮食危机火上浇油。 世界粮食计划署警告称,人类可能面临"二战后最大的粮食危机",受影响的人数或高达16亿。虽然美国总统拜登承诺,将在乌克兰边境建立粮仓帮助粮食出口,但白宫不放松对俄制裁,单靠建粮仓就妄言要缓解粮食危机,显然是在模糊焦点、避重就轻。 虽然美国的措施"表演成分"居多,但也从一个侧面显示了,目前全球性的粮食危机已经迫在眉睫。然而跟美国、欧洲以及不少发展中国家,粮价和大宗商品价格疯涨不同,粮食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并不明显。 6月15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对粮食危机的影响做出了解释,他认为中国粮价虽然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但涨价幅度远低于国际水平,同时夏粮丰收也会进一步降低压力,保证全年粮食产量平稳增长。 连日来,全国各地夏粮丰收喜报频传。目前夏粮主产区已经收获小麦2.56亿亩,接下来要做的是保证各个环节科学运行,确保小麦颗粒归仓。实际上,中国的粮食总产量已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完全能保证谷物的基本自给和国人的口粮安全,这意味着中国人已经将饭碗稳稳端在手里了。 然而在当今粮食供应短缺的情况下,中国自给自足的粮食政策让很多国家酸了。不久前,美媒大言不惭地声称,中国的"自给自足"会威胁美国的"安全"。 据《福克斯新闻》报道,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近日发布报告称,中国在农业方面的努力不仅会对美国经济构成挑战,还会对美国安全构成威胁。 美国人的逻辑是,中国为了养活庞大的人口,会强化自身在农业方面的技术积累,并减少对国外的依赖。因此美国在包括农业在内的多个领域的影响力和领导力,很可能会被中国取代。 参议员约翰-博兹曼甚至喊话拜登,表示要必须尽一切努力保护美国的食品供应、知识产权和技术,远离中国的影响,因为这对美国不利。 美国议员的话完全是无中生有,颠倒黑白。按照他们的说法,中国发展自己的农业技术,保证自己的粮食生产会让美国农业的优势消失。难道美国农业的进步,是建立在其他国家农业发展停滞的基础之上吗?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美国人第一次拿这种"莫须有"的罪名,对中国进行指责了。 前不久美国媒体和机构,指责中国囤积了全世界一半的粮食,引起了巨大的舆论反响。美国媒体的所作所为,就是为了将粮食危机的锅甩给中国。 对于这个问题,中国早已有言在先。在上个月底的记者会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已经把话挑明。 中国的口粮基本都是中国人自己的劳动成果,目前中国的谷物自给率超过了95%,口粮自给率超过100%,根本不需要大张旗鼓地从外国进口。而且粮食储备一直充足,保证国人一两年内的生活需要没有问题,中国进口的大豆等也主要是用作工业用粮和饲料,美国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美国不反思自身惊人的浪费,反着指责一个用全球9%的土地,养活了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并对世界粮食安全做出重大贡献的国家,情何以堪。 美国不断炒作粮食危机,并对中国大加抹黑,显示出美国为了打压中国不择手段的嘴脸。就如同在经济上拉帮结派开启"印太经济框架",军事上耀武扬威地开展"勇敢之盾"联合军演一样,在农业和食品安全方面,美国也从未放弃任何一个针对中国的机会,但遗憾的是美国的如意算盘恐怕要落空。 中国向来重视粮食安全,不仅是养活14亿人责任重大,更因为我们是从艰难的岁月走过来的。如今中国正在和平崛起,更加不会放松粮食安全。无论美国如何鼓噪,我们都不会动摇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努力和投入,这样一来才能真正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