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还真的香吗?
今天在朋友圈看到了一些图片,大体是说外企有多香的:
这里面有很多渲染的成分,不过引用在外企里常用的一句话——Frankly speaking,还是有不少是真实存在的。
1、外企打卡基本是不存在的,稍微晚来早走一会儿,不会有人说你,但不能影响工作,也不能经常这样,否则会影响团队的工作氛围。有人说了,我中午12点来,晚上12点走,这样可以吧?要我说,如果你是团队的一分子,这样是不行的。我当时在管理团队的时候,可以允许员工晚来,但是不能晚于10点。下午如果早走,不能早于4点,因为我认为上午10点到下午4点,是一天中工作的核心时段。
2、双休是肯定的,这方面外企不会公然挑战劳动法。另外,大多数管理正规的外企,真的不太鼓励员工经常加班(虽然很多年经的员工都很喜欢加班,因为可以拿到一笔不菲的加班费)。通常来说,每月的加班时长不能超过30小时。另外,除非是项目的需要,如果一个员工经常加班,那么要么他会被约谈(因为可能是能力不足,所以要加班),要么他的直线领导要被约谈(可能是工作分配的不合理)。
3、各项福利确实挺丰富的,尤其是美国的互联网公司。我当年在Google的时候,基本上各种茶点、各种饮料、各种健身设施都是免费提供的,至于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也是标准配置,还会有每年若干次飞美国出差。那时候去美国出差很爽的,一年下来,搞个国航的金卡不成问题。
其它的就不一一赘述了。但是,在如今,外企还真的香吗?
我想说的是,最符合大家对"优质外企"想象的大企业本就有限,因为也就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那几个大公司。在各种打工人"上了贼船才发现被坑了"的吐槽里,他们照样和国内的公司一样,该加的班照样得加,被克扣福利也不会手软,空挂着外企的名号,可是却干着和私企一样强度的工作。那些最令人羡慕的又有钱、又有闲的神仙生活,肯定是有人在过,但也只是极少数人而已。
其实这些年来,一直都有关于在华外企相关报道,指出在薪酬涨幅、职业前景等方面,外企竞争力下滑的趋势。但随着人们对其最难能可贵的A面的向往太过迫切,冷暖自知的B面,自然就被掩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