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华人闯荡非洲,真能过上美满幸福的日子吗
中国人首次登陆非洲大陆,普遍认为是明朝初年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东非。
其实早在唐朝,有一个叫杜环,就到达了非洲,应该算是第一个登陆非洲的中国人。
公元751年,唐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在今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怛逻斯城首次交战,唐军战败,有个唐兵叫杜环的被俘,被带到伊拉克南部的库法。没想到的是阿拉伯人优待俘虏,释放了杜环。杜环乐不思唐,十年的时间游历了阿拉伯半岛、埃及、埃塞俄比亚等地。
公元762年,玩够了的杜环搭乘商船返回广州,根据自己的经历写了一本《经行记》,记述自己的见闻,可惜此书已失传。不过其族叔杜佑在其著作《通典》中引用《经行记》文字一千多字,其中有关于黑非洲的民风描述:" 其人黑,其俗獷,少米麦,无草木,马食乾鱼,人餐鹘莽。鹘莽,即波斯枣也。瘴疠特甚。 "
算起来郑和率大明船队到达非洲(1417年),比杜环整整晚了660多年。
郑和大概到达了索马里和肯尼亚,有关摩加迪沙的描述是这样的:" 房屋有四五层,当地人喜欢争论,他们还练习射箭。 "对朱巴的描述是这样的:" 他们住在独立分散的村庄里。墻用砖块堆叠而成,房屋用大砖块堆砌。民风朴素。那里既不长草也不长树。男女留着卷发;出门时戴一顶带披肩的布织风帽。山坡未经开垦,国土辽阔,很少下雨。那里有深井,居民用水轮打水。用渔网在海里捕鱼。 "
目前非洲大约有200万华人,大部分是援建项目的务工人员,常住的华人华侨也在100万之众。
南非是非洲最发达国家,也是华人最多的国家,大约有40万左右。仅约翰内斯堡就有七大华人居住区,新旧两条唐人街,华人在那里并不孤独。
一般认为,非洲是欠发达地区,经济条件差,自然环境恶劣,社会不太安定,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中国人去非洲工作或者经商,甚至在那娶妻生子,乐不思蜀呢?
究其原因,无非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
非洲可以获得更好的生活吗?
事实证明,可以。
这些年,国内就业环境不太好,内卷得厉害,好的就业岗位竞争激烈。
首先,而非洲处于基础发展期,需要大量人才,非洲人也很尊重人才,在国内的冷饭,到了非洲就是香饽饽。一个普通大学毕业生,在非洲就是高学历,进公司或者创业,环境相对宽松得多。
其次,中国人勤奋、认真、敬业,只要肯吃苦,挣钱的机会有很多。非洲有充足而廉价得劳动力资源,他们也想提高收入,愿意与中国人合作挣钱;也许正因为工商业得落后,才存在大量得商机,只要肯付出,收获要比在国内大得多。
最后,非洲的生活和工作节奏都很缓慢,没有国内压力这么大,只要适应了当地得气候和习俗,与当地人打成一片,日子会过得悠哉游哉,美滋滋的。为了求得安定,很多中国人在非洲娶妻生子,凭着聪明和勤劳,过上了"上等人"的生活。
当然,在非洲创业,尤其是开工厂或者商场,最好雇佣当地有能力有影响的人来做安保,这是稳赚的基础,安全第一嘛。
中非贸易额在逐年增长,占比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4%,中非合作的潜力巨大,这是一个未开垦的庞大市场。
非洲是一块神奇的大陆,也是一块梦想的大陆,随着非洲社会逐渐趋于稳定,这里也许会成为华人创业的又一块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