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的基本概念和运用
《中医阴阳脏腑论撮要》第一章 阴阳五行第一节 阴阳的基本概念和运用
一、阴阳代表相互对立事物的双方
如寒与热,内与外,动与静,明与暗等。
二、热性的,积极的,向上的,向外的,急速的都属阳如病人表现出面色红赤,声高气粗,狂燥多语,身热,烦渴引饮,便秘尿黄,腹痛拒按,舌质红,苔黄燥,脉浮数洪滑,称为阳证。
此代表人体机能代谢活动过度亢奋的热证表现。
三、寒性的,消极的,向下的,向内的,迟缓的都属阴如病人表现出面色苍白,声低息微,静而少言,肢冷畏寒,不烦不渴,便溏尿清,腹痛喜按,舌质淡,苔白滑,脉沉迟细弱,称为阴证。
此代表人体机能代谢活动过度衰退的寒证表现。
四、阴阳相互依存阴阳的任何一方都是以对方存在为条件。如仅有阴无阳,或有阳无阴,阴阳则失去相互依存的关系,生命活动也就停止。
因此,当人体阴精或阳气受到病理损害,致使某一方耗损太过,造成阴阳不能相互依存的时候,生命就会受到严重威胁。
五、阴阳相互消长阴阳不是处于静止不变,往往是此消彼长,彼长此消。
如春天之温到夏天之热,是阳气的增长;秋天之凉到冬天之寒,是阴气的增长。当阳气增长时,阴气就相对减少;阴气增长时,阳气就相对减少。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阴阳消长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当阴阳出现偏盛偏衰时则会产生病变。
如阳偏盛,常表现出热象;阴偏盛,常表现出寒象。当病势进一步发展时,阳盛又可导致阴液耗伤,阴盛又可导致阳气耗损。
六、阴阳相互转化当阴阳出现偏盛偏衰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
如肺炎病人在高烧、面红、咳嗽、胸痛、脉数有力此一阶段时,属于阳证、实证、热证;当邪毒太盛,自身抗病能力不足时,病情恶化转向中毒性休克,出现汗出、肢冷、呼吸浅表,面色苍白,脉细若无,属于阴证、虚证、寒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