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富跟首负,究竟有多远?
恰好是各地"不复工不还贷!"小爆发的时候,朋友聊起来首富。
先来说说首富。
说起我国知名的富豪,大家都能说出几个名字,比如曾经的许加印许教授,马云马老师、马化腾、王健林。但在2022年的胡润财富排行榜上,首富居然不是姓马,也不是姓王,而是姓钟。第一是钟睒睒,第二是曾毓群。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但不是简单的重复。翻翻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历年的榜单,你会发现两个很有意思的规律:一是这20年,中国首富,无一例外,在前200个民营企业的坑里轮流产生。二是这20年的首富,是地产行业和互联网行业轮流坐庄,你刚唱罢我登场。
就拿2017年8月来说,网友调侃,首富之争的你追我赶,是"悔创阿里杰克马"和"普通家庭马化腾",进行的一场谁更有钱的PK。1号白天,马化腾362亿美元身价刚超越马云成中国新一任首富,晚上随着美股开盘,马云身家反超马化腾,又一把夺回中国首富宝座。
堂上交椅轮流坐,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当年的首富二马,谁丢了第一,大不了拼一拼还能赚回来,但现在就不一定了。2022年,钟睒睒、曾毓群的财富,已经超过马云、马化腾、王健林了。
你可能要问了,为什么会这样?
这跟国内产业结构的改变有关。每一位首富的诞生,都代表着所在行业的掘金潮汹涌而来,商业价值随着飙升。
在那个首富属于地产的黄金年代里,胆子大绝对是个正儿八经的褒奖。因为"完成一个小目标,先赚它一个亿",成为网友调侃的对象的王健林,凭着过人的胆识的,也成了地产圈里面呼风唤雨的大佬。一般的地产商想要干点啥项目,求爷爷告奶奶那是常态;当时的万达可不管这个,各地可都等他们去盖万达广场,海外的院线、体育、地产都上赶着被万达收购。
2013年,王健林以860亿人民币的身价,第一次轻松拿下中国首富;等到了2015年的时候,老王干脆把李嘉诚给拿下、直接成了全球华人首富。说来说去就两个字,霸气。
直到2017年6月,风向有了变化。一边是去杠杆的大背景、一边是并购海外被监管点名。没办法了,卖吧。国内的要卖、国外的更是留不住,地产项目、股权、百货门店、早教、院校,几乎是来了个清仓大甩卖。
手起刀落,壮士断腕,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昔日首富,把万达负债实打实地缩减了差不多三分之一。2020年,许教授的恒大,已经开始商票规模化逾期,其他地产企业,也开始勒紧裤带过日子。地产首富时代,随着王首富的头衔拱手让人,落了幕。
说到地产,多说几句外话。
地产的首富时代闭幕,但是房地产行业并没有在经济中下场。房地产已经严重绑架了中国经济,早早占用了居民未来的消费空间。
对中国家庭来说,房子不仅是栖身之地,还可能是两个家庭、两代人所有的积蓄、孩子的学位房以及家人所有的期盼。
最近,各地烂尾楼业主们抱团发布公告,若项目不完全复工,将强制停止偿还贷款。强制停贷潮大有"城传城"之势,涉及郑州、商丘、新乡、南阳、周口、武汉、南昌、长沙、太原、景德镇、重庆等城市,数十个停工或烂尾楼盘,还在增加中。
这轮房地产危机正在波及到烂尾楼层面,而最大的受害者还是千千万万个家庭。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在他们身上变成一座大山。面对房财两空,他们抱团行动、暴力止损,这是他们最后的呐喊。跟房地产的首富退场比,业主们的"首负"又情何以堪?
回到正题。在地产行业跪着降负债之前,互联网行业就开始站着把钱挣了。
2014年,在被地产企业家统治的胡润富豪榜上,马云杀出重围,一战胜群贤,并在2018年到2020年接连霸榜。互联网行业,开始走到经济舞台的C位,成为经济的实力担当。
马云做阿里巴巴是从1999年3月开始;这年的11月,马化腾做腾讯;12月李彦宏做百度。互联网行业一条条的小舢板,开始摇摇晃晃驶出港口。直到2014年,阿里巴巴赴美上市,直接将马云送上互联网背景的中国首富宝座。
这时,移动互联网浪潮已经兴起,当年猥琐发育的互联网小船,都变身航母了。这让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前三名被互联网企业家承包,分别为马云、李彦宏、马化腾,雷军、刘强东都挤进前十。
阿里大船乘风破浪,首富之名披荆斩棘。镜头里穿着布鞋吃雪糕的马爸爸,那几年除了"对钱没兴趣"不时惹争议上热搜,首富的日子确实是相当滋润的,不是放言"我不懂互联网"、就是说自己"连小区首富都不想当"。
任谁都没想到的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落。2021年,国家开始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给互联网平台经济戴上了"紧箍咒",反垄断的第一把火,烧到了阿里、美团、腾讯、京东、B站……阿里的"二选一"收到了一张天价罚单,182.28亿元。十几万阿里人,辛辛苦苦一季满,一罚回到3个月前。
接着,马爸爸不再公开发言,美团王兴清空了一万多条随笔,今日头条张一鸣清空过去微博,刘强东退隐,黄铮宣告自己要搞生命科学……互联网首富时代沉默下场。
2022年的富豪榜上,互联网领域的企业家还有一席之地,但风头已经被新消费、新能源的大佬们抢去。首富的位置上坐的是4983.5亿元身家的钟睒睒,第二是宁德时代的掌门人曾毓群,身价3348.2亿元。当钟睒睒是首富的消息放出来时,大部分人一脸懵,不但没听过,看到名字也不认识。
其实,钟睒睒的财富离不开农夫山泉这一大爆款。2020年,新消费的爆发,让会讲故事的农夫山泉,成了矿泉水领域的霸主,也成了大自然的印钞机。这时,人们才回过味儿来,"农夫山泉有点甜""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才是钟首富低调的凡尔赛。
而与新能源汽车有亲密关系的风口行业,动力电池的造富能力,也一点不比新消费差。 一蛋双黄,好事成双。这行业的领头羊,宁德时代一次出了两个前十富豪,第二富豪曾毓群和第九的黄世霖。
说到这里,你可能要说了,这些动不动上百亿、千亿的财富,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只是华丽的想象。我们怎么能跟着首富喝口汤呢?答案就是:跟着富豪榜的更替走。资金的去向总能说明潮水会涌向何方,首富出现的领域,往往正是下一个充满可能的产业掘金地。我们要做的,就是紧紧抱住风口行业的大腿。避免落入"不复工不还贷!"的境地。
2008-2018是地产的黄金十年,尤其2016-2018这三年,房产销售的荷包都鼓鼓的,房价越高的小区房产销售越容易赚钱。月入万元已经是低配了,三线城市主城区房产销售月收入普遍2万左右,二线3万左右,一线年入50万的遍地都是,年入百万在一线都排不上销冠。
长江后浪推前浪,把前浪拍在沙滩上。2014年移动互联网的浪潮来了,顺便带火了一群把好看当饭吃的人。她们不仅年轻漂亮、穿着时尚,还能靠着品位和能力赚钱。她们就是"网红"淘宝店店主,还创造了一个新词"网红经济"。
网红店月入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千万的都是平常事。网红出名后,每月到底能赚多少钱呢?2017年年底,熊猫TV的游戏网红晒出了自己一个月的收入,32.7万人民币。顺便说一句,这名女网红主播收入在公司只能排到中游偏下。
在2019年的6.18大促中,网红店铺销量前十的淘宝女装店铺中,有7家是网红淘宝店铺。7月27日下午3点,"网红"淘宝店主张大奕又一轮的新品上架,结果,第一批5000多件商品在两秒钟内就被顾客"秒光"。短短3天时间,张大奕就完成了普通线下实体店一年的销售量。像张大奕那样爆发出惊人销售力的,还有"钱夫人"的淘宝店,三年时间,年销售额两个亿。
新能源和新消费的崛起,是从2018年开始,市场的新选择。薪资方面,猎聘的《2021Q1中高端人才市场春招跳槽数据报告》显示,新消费的企业平均年薪19.66万元,新能源企业为18.95万元。跳涨的很快,2022年4月,脉脉《乘势而上,人才流动与迁徙2022》报告显示,互联网不香了,新消费和新能源企业成为"新大厂"的苗头出现。比如,新能源行业的薪资拉升速度,吊打普通的打工人,北京、上海平均年薪超28万。
首富易主的背后,是产业的变迁、赛道的切换,以及中国经济结构转变的脉络,和财富流向的新线索。行业的变革,企业的兴衰,就像大自然的进化一样。
无论是许家印、王健林、马云、钟睒睒,还是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在时代的大浪潮下,都很渺小。稍不注意,新的秩序,新的玩法,已经在路上,在敲门了。
从首富到首负究竟有多远?首富挥斥方遒的时候,小老百姓日益忐忑,一个不小心,就成了首负。丈量一下中间的距离,难道是幸福的富豪总是相似的,而不幸的老百姓却各有各的不幸?
我们和首富的差别,或许只是选择上的区别,在财富的车轮滚滚而来时,越转越快,你是跳上去,主动抓住风口,还是被动顺着风口,看着它滚向远方。你,想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