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4日下午,首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逝世,享年75岁。 张国宝作为国际上耳熟能详的能源界大咖级人物,在领导中国新能源变革的过程中,也经历过不少大风大浪。 但他却没想过,自己晚年与病魔斗争的事件,竟也成为了群众眼中的焦点。 张国宝在赴美国治病期间,曾撰文发布过自己在治疗期间的照片,并发出了"人生只是一套戏装"这样的感慨。 首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 1944年,张国宝出生于浙江绍兴,1966年4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张国宝是在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读的工学硕士,在当时那个年代来讲,张国宝这样的文化和学历程度,妥妥的"国宝人才"无疑了。 自从二十世纪八十代初开始,张国宝就进入了国家发改委工作,之后便一直都在该系统任职,先后亲身经历过 七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 在那个时期,张国宝一边分管技术引进、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基本建设投资、工业、国防动员高新技术产业等多个领域的工作,一边兼任着国家能源局局长的职位,是当时十分难得的专家型领导。 在任期间,我国的工业和软件产业等多个领域在张国宝的主持下,都有了非常详细和稳定的长期发展规划,上千个以上的重大项目得以实施,全国各地的桥梁陆陆续续拔地而起,铁路的建设更是四通八达,令国人感到自豪与欣慰。 说起张国宝这个名字,发改委和能源领域的工作者无人不知他的功绩。 像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这些被称为世纪工程的重大工程,都是在张国宝的领导与监督下实施成功的。 2000年2月,"西电东输"工程正式启动,这是仅次于长江三峡工程的又一重大投资项目,亦是我国距离最长、口径最大的输气管道。 实施这一工程,有利于促进我国能源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西部地区的经济在周边地区的带动下也实现了一个较快发展。 还有俄原油管道,中哈原油管道,中缅原油、天然气管道这些极具战略性的谋划工作,都是在张国宝分管这些工作期间所建设的。 总的来说,在能源、交通和工业领域方面,张国宝颇有建树。 除此之外,我国国庆放长假的建议还是张国宝向朱镕基总理提出来的。 在1998年的时候,我国发生了一场特大的洪灾,中国人民死伤无数,经济发展也遭受了一定程度的重创。 在1999年春节的除夕夜的宴席上,张国宝与朱镕基总理首先谈到了能否为人民涨工资的问题。 考虑到1998年亚洲正爆发了一场金融危机,国内又遇到了这场特大洪涝灾害,因此席间的领导对于涨工资的问题都持有不同的意见,朱镕基总理想到国家当下的财政情况,便将涨工资的事情暂时先耽搁了下来。 随后张国宝便大胆地将放长假的事情向朱镕基总理提出来了。 张国宝考虑到涨工资暂时实行不了,便可以通过增加休息日的机会,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休息机会,这样也算是提高人民福利的一种方式。 于是我国自1999年起,便开始在国庆节期间放起了长假,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时间。 2011年1月,张国宝在卸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能源局局长的职位之后,就逐渐地淡出了公众的视野。 在他宣布退休的第二天,主席还特地给他写了一封信,"希望你今后继续关心能源工作,为我国能源事业科学发展献计献策。" 不幸身患绝症,自费前往美国治疗 2015年年初,张国宝被确诊患上了一种严重的疾病。 据知情人士透露,张国宝是在每年例行体检的时候,发现了肝癌。 最初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张国宝和他的夫人还以为医院是不是误诊了,因为张国宝每年都会去医院做全身体检,从来都没有发生过类似的情况,医院也没有说过张国宝有相关方面的疾病。 于是张国宝又来到了北京协和医院,在协和医院给出的检查报告里,张国宝被诊断为巨型肝癌,而且发现的时候,那颗患病的肿瘤已经非常大了,肝癌也到了晚期的阶段。 对于这个诊断结果,张国宝和他的夫人都非常不满意,因为明知道张国宝去年的身体都还一直好好的。 对此医院解释说,张国宝患上的肿瘤是巨型肿瘤,这种肿瘤的特性就是这样,生长十分快速,短短半年的时间,就足以发展成现在这种情况。 张国宝当时的主治医生对张国宝说,如果按照当下的情况继续发展下去,张国宝的生命最多还有半年的时间。 张国宝作为正部级干部,在国内享有免费医疗的福利。 国家领导和医院的专家对于张国宝的疾病情况都非常重视,连夜就召集了专家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会诊。 然而专家们给出的结果,都没能让张国宝夫妇觉得满意。 针对张国宝的病情,当时医院给出了两种治疗方案,一种是保守治疗,一种就是选择换肝治疗。 专家们的主流意见都是希望张国宝能选择第二种换肝治疗的方案,负责换肝手术的医生甚至还说道,"三个月以内没来做手术的话那就不用来了,以张国宝现在这样的情况,三个月不换肝的话接下来也没必要再换了。" 然而就是会诊会议刚结束完没多久的时候,又有另一位医生私下找到了张国宝,告诉他说"千万不能换肝,你年纪大了,承受不了这样的手术,一旦做了换肝的手术,那你的身体就完全垮下来了。我不是负责换肝的医生,刚才在会议上我不方便当面提出来,但是我这个意见是为了你好,希望你能好好考虑一下。" 按照后面那位医生的说法,即便张国宝做完了换肝手术,他的身体后续还可能出现一系列的排异反应,再加上张国宝年事已高,未必承受得住这种大手术。 如果张国宝的身体垮了,那就连半年都活不到。 保守治疗活半年,做手术身体就会跨。 在这样的选择下,张国宝还是选择了保守治疗。 得知了张国宝的病情之后,张国宝的儿子便建议他能去美国治疗,毕竟国内给出的治疗方案都不能让张国宝满意,而美国的医疗技术确实比中国更先进许多,张国宝的儿子便想着带父亲去美国,寻找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张国宝本来是不想离开祖国的,毕竟想着如果真要死的话,那也要落叶归根。 但禁不住自己夫人和儿子的劝说,张国宝还是决定去美国治疗,看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能保全自己的性命。 部级官员出国是需要经过特批手续的,于是张国宝就向组织上提交了一份申请,阐明了自己的病情,希望可以去美国治疗。 张国宝作为正部级干部,在国内是可以享有免费医疗的福利,但我国却没有公款去美国治病的先例。 组织上解释说,如果给张国宝开了这个先例,那以后这对组织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压力。 张国宝对此表示理解,便提出自费去美国治疗。 张国宝去美国治病的钱,都是他儿子出的。 经过了组织上的批准之后,张国宝的儿子就给他联系好了麻省总医院,然后在那边进行了近一年时间左右的治疗。 那段时间,国内了解张国宝病情的知情者还很少,普通民众对于张国宝患病的事情更是一无所知。 就在张国宝在美国治疗期间,有国内的民众拍到了张国宝在路边弹钢琴的照片,便断定说张国宝是在美国养老,这组照片随后在国内也引起了很大争议。 针对这不实的非议,后来有知情人对此事作出了回应,说明了张国宝是经国家批准前往美国接受治疗的,人们这才得知,原来张国宝患上了癌症。 再者,张国宝在美国接受的治疗手段,还是当时在国际上一种尚未普及的医疗技术。 换句话来说,张国宝很有可能就是一个"实验体",前往美国治疗也是抱着一种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心思。 如果不是因为身患绝症,在组织里生活了一辈子的人,年老的时候又怎会愿意踏上异国他乡的土地? 幸运的是,当时张国宝在这种先进技术的治疗下,张国宝的身体较之前有了较大程度的好转,整个精神状态也看起来要活跃许多。 在网上流传的那组张国宝弹钢琴的照片,正是得益于美国这种先进的癌症治疗技术。 在美国治病这一年的时间里,张国宝日常所需的医疗费用,再加上其他生活开销,总共花费了六十万美金左右。 因为这次出国治病的原因,张国宝也是第一次深入地体会了一把美国的真实生活。 在美国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张国宝作为一位退休的正部级老干部,却依旧穿着一件十几年以前的旧衣服。 那是一件阿迪达斯品牌的运动衫,这件运动衫还是张国宝的儿子在读大学的时候穿过的,张国宝看这件衣服也没有坏,就自己捡过来穿了起来。 在治疗期间,张国宝的心态也颇为乐观,除了治病之外,还经常带着自己的夫人四处走走看看。 每天早上,张国宝都会陪着自己的夫人去超市里买菜。 张国宝的夫人也是一位非常勤俭的老妇人,因为华人超市肉类的价格比日韩超市都要便宜许多,两位老人还不惜多绕一段远路。 买菜回来的路上,张国宝走得累了,就喜欢坐在路边,拿出一份报纸出来看一看。 有时候要赶去医院,来不及做饭了,张国宝便会带着夫人上街去买个盒饭,然后俩人就这样坐在马路边上开吃,随随便便应付一顿。 这样的举动看起来十分不规矩,但张国宝却并不觉得丢脸。 在张国宝看来,在这陌生的美国街头,也不会有人认识他是中国的部长。 2016年,张国宝在美国的治疗疗程结束了。 在等待复查期间,张国宝又穿着一件儿子不要的运动衫,拿出手机搜索起了附近免费的博物馆参观,还在夫人的陪同下又参观了麻省理工学院的校园。 在镜头面前,人们看到的张国宝都是精神奕奕、西装革履的形象,但在现实生活中,张国宝其实也是一个平平凡凡的普通人,会和普通的百姓一样穿着背心逛街,或者满头白发地在公园里散步,一副不修边幅的平凡人的模样。 麻省理工大学邀请张国宝去演讲的时候,他又穿上了那套蹭亮的西装,说自己是"人模狗样"。 针对这些不同场景之间的"换装",张国宝曾经打趣说道,"人生只是一套戏装"。 穿上"戏装",他可以是奥巴马和大富豪比尔·盖茨的座上客,也可以是联合国新能源研讨会的会议主持人。 但张国宝的夫人担心他的身体状况,并不希望他参加此类活动。 私底下的张国宝脱下了这身"戏装",他更享受在公园里眺望湖边的春色,当一个独自发呆和惆怅的老人。 闲暇的时候,张国宝还喜欢到宋美龄曾经就读过的卫诗礼女子学院图书馆去读书、看报,或者干脆自己也当一回记者,采访起了在美国街头收拾垃圾的志愿者。 有人曾经建议过张国宝,"既然美国的医疗条件先进,那倒不如直接在美国买套合适的小房子,将来就留在这里养老算了。" 张国宝连连摆手说道,"哪有钱在美国买房子啊,我治病的钱都还是儿子给我补贴的。" 张国宝自从政以来,也担任过许多"肥差",但他为官的一生却十分清廉。 张国宝的儿子曾就读于世界名校麻省理工。 博士毕业之后,张国宝的儿子想回国干一番事业,但因为儿子的本行工作和张国宝本身所在的领导领域有交叉,因此张国宝便禁止了儿子从事相关行业的工作。 留学多年学回来的一番真本事,就在张国宝的制止下被耽搁了。 张国宝的儿子为此也和他争吵过好几次,但张国宝就是坚决不肯让步。 最后张国宝的儿子和几个朋友一起去了深圳创业,最后也独自打拼出了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 张国宝逝世 病情好转之后,张国宝便回国了。 即便身患重疾,张国宝却依旧对中国的新能源事业念念不忘。 张国宝长期为《中国经济周刊》撰写专栏文章,即便是在美国治病期间,也依然笔耕不辍。 在过去的时间里,张国宝在为《中国经济周刊》撰写的文章中,记述了许多那些被称为世纪工程的重大项目的建设过程,以及张国宝对于及国家电网和新能源等方面发展问题的深邃思考。 在写作的过程中,张国宝身上那种刚正不阿的品质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许多重大决策的过程中,因为立场和观点不同的原因,一些争议也是在所难免,有时候也涉及到了某些不同利益之间的博弈,更有甚者可能会直接得罪某些人物,但张国宝却从来都不吝啬直接将自己的观点和真实情况写出来,让读者知晓。 按张国宝的话来讲,"匿名就没意思了,我们还是要尊重事实,事实怎样发生,我就怎样去写。" 2018年9月,张国宝著作并出版了《筚路蓝缕:世纪工程决策建设记述》一书,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重大工程管理著作。 书中张国宝以自己的实践经历,记录了多项重大工程项目中的曲折历程,并总结自己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对中国未来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和关键行业的科学规划,都具有启迪和借鉴意义。 张国宝在业内的口碑极好,许多和张国宝打过交道的各界人士,都纷纷认为张国宝是一个平易近人,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的领导。 张国宝的微信名称叫做"张老头",他的朋友圈几乎都是对国家大事的关心以及对国际形势的评论。 张国宝的最后一条朋友圈定格于2019年9月24日,当时孟晚舟引渡案再次开庭,张国宝对这条内容进行了转发,并表示支持华为,期待孟晚舟平安归来。 2019年10月4日下午4时许,张国宝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75岁。 10月18日上午,张国宝的遗体送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大礼堂举行,党和国家的有关多位领导及社会各界人士出席了张国宝同志遗体送别仪式,并对张国宝的家属表示慰问。 张国宝膝下就只有一个儿子,在国内定居。 自从张国宝去世以后,张国宝的夫人就跟着儿子一同生活。 官方来源: 凤凰新闻: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治病期间的感言及生活写照,真实得让人感动 澎湃新闻: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