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爆发后,首当其冲的是乌克兰,紧随其后的就是欧盟,默克尔与普京力主的"北溪2号"已被朔尔茨叫停,俄欧携手"去美元化"的布局陷入暂停,不断上涨的粮食和能源价格,让欧洲民众倍感头疼。 按理来说,在德国、意大利、奥地利、匈牙利等十几个欧盟成员国,纷纷答应用卢布结算俄罗斯天然气的情况下,芬兰、波兰、荷兰等国用不着"和俄罗斯对抗到底"。但为了对俄军进攻乌克兰的行为表示不满,这些国家选择了拒绝遵守"卢布结算令",结果就是被"断气"。 5月31日,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通过第六轮对俄制裁之后,接下来几周,欧盟有可能会对俄罗斯实施更多制裁,没有什么会被排除在外,主要取决于局势发展。 6月1日,德国总理朔尔茨强调,德国会为乌克兰提供防空导弹和雷达。 在这之前,欧盟正式表示,将停止进口三分之二的俄罗斯石油,冯德莱恩表示,2022年底之前,俄罗斯出口给欧盟的石油量将被削减90%。 这意味着,虽然匈牙利等欧盟成员国一直不赞成和俄罗斯能源脱钩,但在当下,俄罗斯和欧盟闹翻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虽然这么做的结果只能是俄欧两败俱伤。 对欧盟来说,与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相比,停止进口俄罗斯天然气显然更难,为了寻找合适的天然气供应国,德国没少与阿尔及利亚和卡塔尔等国进行沟通。最大的问题在于,运输天然气需要配套的基础设施,而修建输气管道又不能在顷刻间完成,从海上运输不但速度慢,而且需要欧盟承担巨大的运输成本。对德国中下层民众来说,这是不可接受的,因为德国天然气的价格已经够高了。 就在此时,普京选择了给德国一个下马威。 俄罗斯决定,从6月1日起,分别对丹麦和德国的一家欧洲企业断供天然气,理由是这两家企业拒绝用卢布结算俄罗斯天然气。 在这之前,普京已经决定对荷兰"断气"。就这样,荷兰成为了第5个被俄罗斯断供天然气的欧洲国家,俄罗斯还对丹麦发出了警告。 结合目前的局势来看,俄罗斯给一家德国企业"断气",这只是俄罗斯敲打德国的开始,如果德国继续找俄罗斯麻烦,普京有可能会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对德国断气。 等到那时,德国经济必然遭遇重创,德国民众的生活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事实上,在所有的玩家里面,德国应该是最为难的那一个。一方面,德国严重依赖俄罗斯能源,对德国来说,制裁俄罗斯等同于自找麻烦,意味着德国经济遭到冲击,且俄德之间本就有不少经济合作。美国最担心的事情之一,就是俄德强强联手,俄罗斯提供军事保护、能源供应,德国提供市场、完整工业链,双方还可以增强欧元的影响力。如果美国做不到瓦解俄德抱团,美元霸权迟早会遭遇当头一棒。 另一方面,德国相当依赖中东欧国家的市场,而且还是欧盟领头羊,在经济领域扮演着老大哥的角色。这些年来,中东欧国家对德国的态度变得越来越好,因为都想分一杯羹,直至俄乌冲突爆发。 无论是军援乌克兰,还是制裁俄罗斯,德国的力度都很大,以至于俄罗斯不得不警告德国别为乌克兰提供武器。德国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维持法德在欧盟的影响力,不让美英尤其是美国趁虚而入。 如果德国对俄过于软弱,就会被当成对俄罗斯"绥靖",中东欧国家抱团倒向美国就是不可避免的事。 因此,无论德国怎么选,最大赢家都是美国。 俄德冲突愈演愈烈之际,默克尔心腹、德国准将瓦德站出来了。瓦德表示,俄乌战争不能通过军事手段解决,最终必须通过谈判去解决。 瓦德表示,乌克兰人正在乌东勇敢地与俄军作战,但战况与乌克兰政府说得相差甚远,俄军在军事行动中占有优势,俄军控制着亚速海和黑海,无论是在空中还是地面,俄军都有着明显的优势,乌克兰拖延时间是为了增加俄罗斯的成本,让俄军感到疲惫不堪。 瓦德强调,欧盟应该为乌克兰提供支持,但最终目标是为了停火,指望哪一方会获胜的想法完全是错误的,俄罗斯是一个核大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核武器,欧盟必须记住这点。归根结底,还是要通过谈判去解决问题。 简而言之,瓦德认为,欧盟虽然应该力挺乌克兰,但更重要的是早日促成俄乌谈判,而不是想着怎样击败俄罗斯,因为惹怒一个核大国的结果是不确定的。稍有不慎,局势就会失控。 从欧盟的立场来看,瓦德的表态不无道理,但在当下,美欧丝毫没有保持克制的意思,帮助乌克兰的力度越来越大,提供的武器越来越先进,完全没有搭理俄罗斯的警告。 按照这个趋势,俄乌冲突确实有可能会外溢,瓦德倍感担忧不值得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