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 接着聊。 放眼全球,基本上每个比较发达的国家都存在种族歧视。中国作为经济总量在世界上排名第二的国家,为什么没有这种问题呢? 归根结底还是不够发达。目前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离成为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距离,国家发达往往能吸引并聚集全球的人才、技术、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 种族歧视消除不了,那是刻在人性基因里面的,根深蒂固。我们没有种族歧视,是因为大家都是黄皮肤,没有种族歧视,但是存在地区歧视、户口歧视、出身歧视、职业歧视等等等等。 盛唐时期在长安的外国人很多。其实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今社会,只要是世界中心级的城市,一定都是群英荟萃。 当时唐朝贵族们还会养黑奴(昆仑奴)。女奴多是新罗婢,当时的新罗是朝鲜半岛的国家之一。贵族们养黑奴多是相互攀比。 这些昆仑奴基本上都是阿拉伯商队贩卖或进贡来的。 书上有说,这些黑奴是东南亚一带的尼格利陀人,还有南印度的达罗毗荼人,不是非洲人。 我觉得黑奴中真正的上等货一定是非洲的,因为非洲人身体强壮,个头大,肌肉线条美。当时都是真正的大贵族才用得起非洲版的,普通的贵族们只能效仿,但他们买来的黑奴多是东南亚版的,要迷你一些。 养黑奴是从南北朝就有了的,并不是唐朝的首创。 在古代不仅有女版的黑奴,还有黄种人奴隶和矮奴,不过这里见最惨的还属矮奴,矮多是从道州上贡而来的,多被贵族当作玩笑取乐的工具,道州每年都会上贡矮奴,但是后来贵族们的需求量逐渐变大,已经供不应求了,道州当地的天然侏儒已经没有那么多了,地方就培训人工的侏儒,就会挑选小孩子,将他们养在陶罐里,抑制他们的身体发育… 虽然残忍,但是在当时的社会上普通老百姓与猪牛无异。白居易的《道州民——美臣遇明主也》,写的就是矮奴 李白、杜甫、王维和白居易他们几个人中谁最厉害? 以上几人的诗歌成就各有千秋;若就其人生来说的话,我觉得白居易最厉害。对于古代的大人物来说,寿终正寝真的就是最大的胜利。李白与王维晚年都卷入了政治风波,杜甫直在漂泊途中去世。而白居易一生官运亨通,官至二品,退休后,在洛阳逍遥自在,就连白居易死后,皇帝还专门写诗悼念他。 白居易是个最大的风格就是通俗易懂,古代的人只是书面记录上是用文言文,当时的各文人都有自己的方言读音。 白居易在唐朝提出了诗歌改革,一句话: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有人认为,白话文运动同期的汉字简化,是一种倒退。但是事物都有两面性,从汉字的结构、审美来看是后退;但是从文化普及、书写方便而言,来看就是进步。古代的读书写字是贵族们的专属。汉字简化后不仅快速推广,也让更多人认识到了文字。二十年前的打字员门槛很高,因为当时输入法多是五笔,有了拼音输入法后,读过小学就,也迎来了互联网在中国民间的超快速发展。 我总感觉,李白、杜甫和王维都是比较高级的、彻底的艺术家,他们为什么会选择去做官呢? 他们都只是他们当时社会中的普通文人,其最终的理想还是当官,儒家主张学而优则仕。 人们会把诗人臆想成不食人间烟火的存在,但是他们终究是俗人一个。 白居易十五六岁的时候,就写了"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家算不上贵族,他爹只是一个地方官员。他的远祖是西域龟兹族,他妈妈是他爸爸姐姐家的女儿。 白居易出生于新郑,当时由于唐朝藩镇割据,内乱不断,为了躲乱,他父亲就把家眷送到了宿州符离。所以白居易的故乡既有新郑也有符离。 白居易的成名还要从当时的当红诗人顾况说起,顾况曾调侃过白居易的名字,后来读了白居易的诗后,觉得他是个不错的人才,就改口说他在长安确实"居易",我个人觉得这个可能属实,但是或多或少存在添油加醋。顾况认为白居易不错,为他做了背书。也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白居易的名气。 还有就是白居易27岁时中进士,是同一批进士里面最年轻的,算得上是学霸级别的存在。就唐朝的科举考试,流传着"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就是说五十岁也很少有人考中进士的。 白居易写的《长恨歌》对他的仕途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白居易中进士后被安排到周至县做县尉。他与好友一起游玩,心血来潮写的《长恨歌》被唐宪宗看到后,就将白居易调回朝中,专门负责给他起草诏书。回朝第二年,白居易就升到了左拾遗。再过两年,成为了京兆府户部参军。 白居易在《卖炭翁》中写道"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个可以从两方面来看,第一是白居易发起诗歌改革,追求白话风,讲究内容要贴近百姓,自然诗中就会出现百姓的生活状况。第二是白居易也没有感同身受,只是看到老百姓的哀与愁,感叹了一下罢了。 欧阳修写过《卖油翁》,个人觉得这两个作品中,我更欣赏卖油翁的人物形象,一句"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尽显内心的底气。卖炭翁除了可怜就是可怜。 白居易写老百姓没有感同身受,但是他写泡妞是绝对的感同身受。一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大概就是在说,我们两个的经历都是一样的,都是苦命的人,宝贝,乖,不哭…… 白居易如何成为了天涯沦落人? 李隆基之后,皇帝换得很频繁,现在的皇帝喜欢的人,下一届皇帝就未必也会喜欢了。到了晚唐时期,形成了皇族,宦官集团、藩镇割据这三股势力。不巧白居易得罪了藩镇割据势力。白居易的妈妈是在赏花的时候掉进井里被淹死的,白居易却在守孝期间写 "赏花"和"新井",被认为此举实属大逆不道,将其贬到了江州。在被贬途中,白居易写了《琵琶行》。但事实上,像他这样的出名人,就算是被贬也算不上是落魄,还有心思泡妞。 藩镇割据就是地方官员,自己掌权自己治理自己管辖的地方,不再听从中央的安排。藩镇割据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白居易请求严惩凶手,那不就是在和他们对着干嘛!自然就成了藩镇割据势力的眼中钉。 唐朝的朝廷就这么让藩镇割据势力自己发展,不管管? 朝廷不是不想管,而是管不了。 白居易是在唐宪宗把自己药死后,被新任皇帝召回长安的,唐宪宗就是一直在追求长生不老的路上,吃各式各样的传说神药,就把自己毒死了。 在唐朝时期还有一位女诗人叫薛涛,白居易、元稹和武元衡都喜欢她。 白居易在爱情方面和当时的大多数男子一样,妻妾成群。 晚唐时期为主的汉文化在日本文化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白居易作为中晚唐时期的文化代表,对日本有很大的影响,以至于日本人普遍都比较喜欢白居易。在日本国家看来,白居易才是最伟大的诗人,就连李白和杜甫都比不上他。 白居易也是一个普通人,即贪财又好色,基本上贵族们喜欢干的事,他都喜欢干,所以算不上是书中的圣贤,也不是一个彻底的清官。 由于唐朝后期的皇帝不给力,导致朝中大事,都是群臣之间相互商讨,最后渐渐地就形成了牛党和李党,即史上的牛李党争。牛党是进士出身的官僚组成的,李党则是山东士族出身的官僚组成的。两派之间的利益需求不一致,自然就会存在分歧。基本上只要一方掌权了,另一方就会被贬。等到新帝上位,再协调两方,相当于是朝中的核心力量之间干起来了。在牛李党争中,谁是最终的受益人?宦官集团,藩镇势力以及唐朝都自顾不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