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媒体近日报道,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战略交流中心教授詹姆斯·法韦尔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指出,西方在过去30年里与中国接触,并且想把中国纳入由西方掌控的的自由世界秩序中,但这一尝试以失败告终。中国领导人如今明确表示他们不会接受这一秩序中低人一等的角色,中国的民意完全支持其领导人。 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还有欧盟如今都承认,在中国问题上西方身处事实上的"冷战2.0版"。西方将对中国实施遏制政策,把以中国为中心的协约作为一个政治、经济、军事群体和对手。中国不会甘愿遭受遏制,因此西方要做好激烈冲突爆发的准备。当美国总统乔·拜登下个月访问中东时,他的东道主特别是沙特阿拉伯很可能会试图说服他重新与该地区接触。 他们可能会说,与中东的战略性脱离接触,无法使美国集中精力加强它在与中国、俄罗斯的大国竞争中的地位,反而会给中国一个机会增强它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但现实并没有那么简单。作为主要的化石燃料生产地区,中东显然对美国很重要。事实上,正是高企的能源价格迫使拜登努力修补他与沙特的关系。拜登的突然转变凸显了沙特的影响力。沙特很可能利用这种影响力要求美国维持在中东的军事接触。 关于中国将迅速填补美国留下的任何安全真空的警告,并且以色列可能会予以附和,似乎将进一步支持它的观点。但中国不大可能在中东留下军事足迹,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是它在该地区的主要伙伴,例如埃及、伊朗、伊拉克、以色列、沙特和阿联酋互为对手。中国在推进其在中东的安全利益上的犹豫,表明它很清楚这一点。即便中国在中东有更大的战略回旋余地,它可能也不会显著扩大在那里的战略足迹,因为它不认为该地区对其安全至关重要。 北极可能会在未来中美竞争的大棋盘上榜上有名,因为它拥有越来越容易获取的矿产和碳氢化合物资源。而且随着极地冰层的融化,它有望提供一条连接东亚与欧洲的海上替代通道。最后,与美国的遏制战略一样,有中国特色的反遏制战略会避免在全球各地进行永久性军事部署,而是采取推诿责任和极少干预的策略。只有在本地区友好国家证明无法维持稳定的地区平衡时,才会出手干预。文/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