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拜登结束了为期四天的中东之行,从媒体报道来看,拜登此次出访沙特阿拉伯,几乎是空手而归。 不仅没有开启美国和中东关系"新篇章",连拉拢中东国家对抗伊朗也未获响应,甚至还在这次"寻油之旅"中和沙特王储谈人权遭"回怼"。显然,美国的石油外交行不通了。 拜登访问沙特"空手而归" 有意思的是,美国总统拜登刚从中东地区离开,俄罗斯就传出了普京,将前往中东地区的消息。 不仅如此,7月18日,根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最新消息,俄罗斯和伊朗两国,将在重大合作—在交易中,不再使用美元进行结算。 俄乌冲突爆发之后,全球各国在去美元化的进程中,已经按下"快进键",蝴蝶效应愈演愈烈印度率先在美国眼皮底下,大量购买石油,还专门绕过美元进行结算。接着倒卖给欧洲国家,做起了石油生意。 最让人意外的是: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国的沙特,也大量从俄罗斯购买石油,数据爆出,沙特第二季度从俄罗斯进口石油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多。通过购买俄罗斯廉价石油,赚取差价。 沙特大量购买俄罗斯石油 这些无疑都是在向美元的地位"宣战"。俗话说得好,"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美元当下遭遇的信任危机,是世界各国对美元霸权不满的长期积累。当下石油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正在加速瓦解。 二战结束之后,欧洲因战争逐渐走向衰落,经济实力大不如前,凭借自己占有全球四分之三黄金储备和强大军力这两大因素,迫使欧洲接受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趁此机会成为了全球独一无二的经济霸主。同时借由"马歇尔计划"以及北约组织加强了对欧洲的控制。 上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国又将目光瞄向原油。并通过各种操作,与沙特、委内瑞拉,伊拉克、伊朗等原油出口大国进行多次协商,最终达成了只以美元进行原油贸易的协定。美元成功与石油挂钩,成为国际原油计价和结算的货币。继续稳坐世界货币地位。一直到现在仍未退出舞台。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如何建立的 近些年,无论是当下这场俄乌冲突,还是之前中东地区的战争动乱,其背后都和石油美元脱不了干系。美元的实质,就是"货币剥削"。天下苦美元霸权久矣。 截止当下,已经有40多个国家,"叫停"美元。放弃美元交易的队伍越来越大!不少国家大量清除美元储备、抛售美债,也在积极建立新的贸易结算体系。 多国大量抛售美债 除去俄罗斯,伊朗之外,2022年,印度银行公开宣布,推出一套以印度卢比,进行国际贸易结算的体制,甚至有媒体爆料,日本当下也正考虑建立一个用于数字货币支付的跨境交易结算网络。而我们国家,也在中美贸易战,开打初期,也就是2018年3月的时候,成立了以人民币结算的石油期货交易所—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INE) 。 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INE) 当下,我们都能看到美元货币地位开始动摇,美国自然比我们更清楚。如果石油真的是不可再生资源,预计将在2050年,全球石油可能就会被消耗殆尽。还有一种情况,就算石油像有些人说的是可再生资源,一旦主要的石油供应国和美国闹翻了,不再以美元交易了,那么,美元也会快速失去世界货币地位。 这样的潜在危险,美国必定比我们更清楚,按照这个推理,美国必定会提前做准备:为美元进行第三次重构,重新寻找一个新的锚定物。 假如美国真的在为美元谋划锚定下一个锚定物,这一锚定物,不仅要和黄金,石油一样,被人类广泛认可,而且还要保值,且储量更大、不可或缺、价值稳定,还要直接关乎全球经济命脉。重要的是美国这个锚定物美国不缺,能被美国自己掌控。满足这些条件的锚定物,又会是什么呢? 思来想去,对于美国而言,或许有两个选项,其一:粮食。 美国是世界地产粮大国 美国是世界地产粮大国,粮食产量常年位居全球前列,目前美国拥有全球最多的耕地面积,也是世界上,农业生产水平最高的国家,农业机械化程度非常高,粮食单产量也很高,这也都奠定了美国产粮大国的不可动摇的地位。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假如美国捣鼓的这场乌俄危机,真的导致全球出现粮食危机,美国有没有可能在合适的时机,完成美元粮食挂钩模式的重构呢? 当然,我在网上也看到有人说,美元的下一个锚定物,可能是科技。其实也不无道理。 掌控科技制胜权 仔细回顾美国的一些动作。无论是近期拜登亚洲之行,先访韩国三星,还是之前的恶意打压华为,利用芯片卡中国企业脖子,限制中美人才交流;强制要求日韩和台湾地区半导体产业上缴数据等等,都与科技领域相关。 从人类历史上的前三次工业革命来看,谁掌控其制胜权,谁就将成为世界的领导者,显然,掌控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制胜权,必定是美国必做的事。所以,网友说的这种可能也是存在的。 四次工业革命 但问题是,这只是站在美国的角度分析,事实是,美国通胀持续上涨,6月份美国通胀同比增速为9.1%,创1981年11月以来最大增幅。美国内部矛盾日益激烈。美国正加速衰败。先不谈外围环境,美国自身能否坚持到,成功进行美元的第三次锚定还得打一个问号~ 美国通胀剧增,国内矛盾日益激烈 反之,我们再来看看人民币。客观地讲,中国近些年的经济快速发展,实力肉眼可见的增强。中美差距越来越小,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之路趋渐宽阔。 数据显示,截止今年的五月份,人民币已经被70多个国家和地区纳入外汇储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新西兰,人民币的地位,已经超越了澳元。人民币成为了,新西兰国内权重最大的货币。 一些国,企业,也开始尝试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俄罗斯、伊朗、沙特三个国家,已经开始以人民币结算石油贸易。今年三月份的时候,土耳其方面也表示,和俄罗斯之间的交易可以用卢布、人民币和黄金来开展商贸活动。 近期,甚至一些和我们关系不太融洽的国家的一些国家的大型企业,也开始尝试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 越来越多的国家贸易用人民币结算 比如说:据路透社6月29日报道称,印度最大水泥商-超科集团,从俄罗斯西,伯利亚煤炭能源公司的进口15.7万吨煤炭,并且使用人民币进行付款。 虽然金额只有1.72亿人民币。但这是印度,第1次用人民币结算。意义非同凡响,不仅如此,印度政府官员还表示,这种情况以往很罕见,但由于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之后会越来越频繁。话语背后的意义,大家自己去品。 除去印度的超科集团,澳大利亚铁矿石供应商:必和必拓公司,也开始用人民币结算! 在这次澳矿交易中,双方使用人民币结算,也是中澳一个多世纪以来的铁矿交易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先例。 但是人民币国际化之路并不简单,当我们把中国的贸易出口占比,和人民币国际支付比例对比的时候,反差太大。 数据显示,2021年的全球贸易额排名中,中国同样独占鳌头,以6.051万亿美元的贸易额,排名第一,美国则以4.692万亿美元,贸易额排名第二。 但是,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的各种货币在全球的支付占比中,美元为38.85%、欧元为37.79%。人民币仅约3%,虽然,人民币超越了日元,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 在2011年的时候, 人民币的全球支付占比只有0.31个百分点,当下是3%左右,相当于10年里翻了10倍。 最后 尽管我们一直在进步,但从上面客观的数据上来看,人民币与美元,欧元的差距还是很大的。美国也并不像有些自媒体说的那样衰弱。美国能在世界头号强国上呆这么久,凭借的是各方面的实力。 所以说:人民币国际化,是一项需要长时间积累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弱肉强食的国际舞台上,一切靠实力说话,我们更需要做好自己,以领先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地位,与其它国家拉开差距,继续增加世界各国对人民币的刚需。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国家信誉威望不断提升。人民币会成为越来越多国家和投资者的投资避险货币。 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或许坎坷,但前途必定是光明的! 人民币国际化道路将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