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天来,最火的词,莫过于"稳住全国经济大盘"。 5月25日下午,"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召开,总理和四位副总理全部出席。会议在各省、市、区县设立分会场,据经济观察网报道,一个区级政府通知的参会者就超过了50人。按照全国2844个县级行政区推算,会议规模逾10万人。 如此阵仗,实为罕见。也可见当前经济形势之严峻。 会议迅速明确释放了6方面共33项提振经济导向的强力政策,网上有很多解读和原文可查,这里只简单总结一下—— 1.投资方面,迅速推进新一轮新基建,以新基建和投资带动经济发展; 2.针对核心产业链如汽车行业,专项出台刺激政策如减征购置税; 3.缓解企业尤其中小企业经营压力方面,大力实施退税减税,大力加大贷款发放+延缓贷款偿还,同时提供多项消费补贴; 4.保障个体方面,同样减税+延缓贷款偿还同步落实。 一系列措施,力度不可谓不大,作为排头兵的深圳,也在今天第一时间就发布了关于促进消费恢复的若干措施,包括提供多类专项补贴、发放消费券等举措都赫然在列。 要稳住经济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可见一斑。 然而,对经济没有那么专业的我,会有一个不知道是否正确的担心—— 当前,除了核心产业、资金供给和宏观政策引导之外,个体层面普遍存在缺乏"折腾"动力和"消费"意愿的现象,是否会成为快速重新提振经济的阻力? 目前一系列关于稳住经济大盘的举措里,仍然是偏重自上而下,通过行业、产业、投资、关注扶持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等一系列举措,来重新让经济焕发活力。 放在以往,这样的思路绝无问题,力度也肯定足够。 但今年的状态是特殊的,以我个人观感,当下的普通打工人和中小企业主、创业者身上的悲观+躺平心理,可能前所未有。 作为一个服务着N多职场打工人的创业者,我有些切身感受到的事实—— 过去这半年,是人们对于"中大型组织、中长期规划"的信心降到冰点的半年——几乎所有的中长期规划,都在不断失效,无论老板和打工人都特别焦虑+没有安全感,相反大家的感受都是"心好累",员工层面要不断担心自己的饭碗还要不断接受业务的变化调整,老板方面也要不断担心自己举步维艰的现金流和各种一再失效被推翻的计划。 所以如果当下,一下让他们要去接受一个宏大而长线的故事,也许并不足以迅速调动起大家的动力和积极性——讲真的,我自己现在都不怎么敢相信一些稍微中长期一些的东西,都觉得一定要做更多"轻而灵活"的事情。 就更不用说,宏观的政策和产业刺激,也不能很快惠及到一些中小企业主和大量普通一线打工人。 昨天,我在我们的用户社群里(主要是一些互联网打工人)做了个调查,大意是问用户们,如果当前的疫情结束,大家的消费意愿是否会有所恢复,出现"报复性消费"的可能性会有多大? 结果,我收到的所有反馈都是一边倒的"悲观",所有人都说,消费意愿较以往会显著降低,且短期内不会有所改变,并且大家也普遍缺乏折腾+奋斗的动力。 倘若一方面所有个体都普遍缺乏动力+消费意愿,另一方面所有组织也都在"举步维艰"状态下,我们还力图希望自上而下迅速提振经济,我担心在时间紧迫的当下,我们的一系列措施并不会那么快能够见效,并迅速真的拉动+稳住经济大盘。 所以,假设这是一个真问题,当前是否还有什么较好的解法? 有一个未见得成熟的思考是—— 在宏观政策刺激的同时,我们是否也要考虑调动资源,通过一些"轻快而灵活"的措施,让个体有动力+有途径,迅速就能活跃行动起来,产生"折腾"+"消费"的意愿。 一个设想是,也许可以考虑全面鼓励+发展各地区地摊经济+个体经济。让每一个个体无需依赖于组织就能快速行动起来,重新激活我们民间经济里蚂蚁雄兵的力量,让个体经济也能成为我们本轮经济提振的核心动力。 结合个人的有限愚笨思考,再试图进一步提供一些更具象些的设想如下—— 第一,明确出台相关政策,在当前形势下全面鼓励地摊经济+个体经济,全国全范围开展地摊经济+个体经济激励专项活动。 第二,政府出面牵头,联动微信、抖音、快手等大型流量平台,发动全民级"摆摊节"+"个体户激励计划",专项为接下来在各地摆摊、尝试作为个体户启动的用户提供专项流量扶持+补贴。 让互联网大公司的数据、流量在此刻成为全面激发个体活力的关键要素,或许也是某种社会价值最大化。 第三,以各地政府为中心展开分地区运营。可让各地政府出面,整合当地土特产等优质供应链,让大量摆摊摊主+带货主播+个体户们只需要专注"把货卖出去就能赚到钱",发货、配送、供应链等全部由政府集中解决,全面激发个体动力和活力。 同时引入优质直播、私域运营、线下摆摊、个体户小生意经营等培训课程资源,面向全民提供,号召全民皆可通过学习快速摆摊带货,并且线下实地摆摊+线上直播/私域摆摊,同步大范围推进。 尤其亦可鼓励今年就业形势严峻的很多大学生积极参与到摆摊经济+个体经济当中来。 第四,各地区政府如缺乏类似线上线下活动联动运营组织落地的经验,亦可采用竞标制,集中面向社会,尤其是面向最近下岗待业的一批互联网从业者公开征集相关活动落地方案,并可请他们来组队再当地操盘落地执行。 后续如果落地得好,完全可以政府投资在当地开设经销公司长期带货本地土特产,甚至还能借此创造机会引入优秀人才回归本地。 而对于诸多在一线城市陷入焦虑悲观的互联网下岗员工,借此为自己赢得一个回老家良性发展的机会,未见得不是一个好选项。 第五,以运营思维+赛马PK机制为中心驱动整个专项大活动。 例如,各地区、城市之间,要围绕个体经济发展相关指标开展相互PK,并纳入政绩考核体系。 各地区内,也针对所有新手摊主、带货主播进行相互PK+提供激励,让靠谱的个体户们能迅速赚到钱。 乃至各个地区的专项活动执行团队之间,亦可展开专项PK,优秀团队可以获得额外奖励,甚至投资。 最后,至少在上述专项大活动范畴内,要关注让更多人能看到自己通过成为一个个体户能够每月踏实体面赚个8-10W的希望和机会,而要避免少量头部主播或玩家迅速崛起把N多人远远甩在身后的局面。 综上,是一些未见得成熟,但个人认为具备一定可行性的思考和假想。 最后有必要认真声明下:本人是一名普通的互联网从业者+创业者,对于当前的整体经济数据、各地区情况等,并未有过细致分析和研究。 本文中的更多讨论思考,也偏定性而非定量,倘若本文中提出的"个体层面普遍存在缺乏"折腾"动力和"消费"意愿的现象,是否会成为快速重新提振经济的阻力?"一问是个真问题,那希望文中的一些思考可以提供些许价值和新的角度。 同理,倘若本文的基本假设和思考存在重大错误,也欢迎及时指出并勘误。 总之,当前环境下,希望有更多与民同心、与国同利的思考讨论和切实行动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