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印度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之后,对我们形成的战略威胁和竞争
#印度2023年将成世界人口最多国家#
7月11日是世界人口日,今年联合国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22》报告显示,到2023年,我们的近邻印度将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数量预计在2050年达到恐怖的16亿。2050年又是我们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面对和我们关系似乎并不太友好的人口巨量的超级大国印度,我们必须警惕它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以后,对我们形成战略上的威胁和竞争。
有很多朋友们,经常对于印度的态度是不屑一顾,认为这样一个贫穷、肮脏完全不靠谱的国家,凭什么,有什么资格和中国叫板。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一个字——人。目前印度出生率为2.0,而我们已经下降到1.3以下,印度早已经在出生率方面超过了我们,并且印度当下的人口结构非常好,也就是令我们极其羡慕的青壮年劳力人口基数非常大,可以持续为印度提供很长周期的人口红利的保障。
一些人始终认为,虽然说印度的人口总数和人口红利对于我们拥有巨大的优势,但是印度内部的种姓问题突出,各方面矛盾突出,连一个语言都难以统一起来的国家,有什么好担心的。其实不然,印度看上去问题特别多,给人表面上的感觉一直是贫穷、肮脏和落后的,请不要忘记,印度所面临的任何问题,最后始终是人可以解决的,一旦,印度在某任强硬的国家统治者的带领下,抓住了历史发展契机,凭借如此巨大的人口红利,会在很短的时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得不让我们需要谨慎对待。
印度和我们之间,从历史渊源到当前比较敏感的两国之间的关系,可以这样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冲突和制衡是不可避免的主题。我们的优势是全方位的,拥有青藏高原这个世界屋脊作为屏障,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是全方位压倒性的优势,实事求是的讲,当下的中国对于印度是降维打击的节奏,这也是客观不争的事实。
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如果任凭印度现在按部就班的发展,不久的未来,我们的优势将不复存在,而印度将逐步一点一点蚕食我们对于印度的全方位优势,甚至在局部的高科技领域里,超越我们。所以,我们必须防患于未然,尽早做好战略布局。例如我们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问题,国家应该再加大力度,鼓励我们的年轻人多生孩子,从实质上减轻他们的生育负担,保障青年人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方方面面的权益,不能仅仅以健康引导为主,应该上升到国家战略的程度上对待。
现在我们的青年人,晚生孩子,不生孩子,独居主义盛行,外加"躺平"主义的喧嚣呈上,使得我们年轻人越来越多选择一种空虚和迷惘的生活方式。一个个看上去光鲜亮丽,俊男靓女的背后,似乎我们也说不出他们有什么不好,甚至有时候会羡慕他们的青春无敌,但问题是,这样的生活选择对于他们个人而言,十分优化,无可厚非,如果放在全局和一定国家战略高度上,问题就很大。
水木老师十分担心,我们国家的年轻人也会成为邻邦日本和韩国青年人的现状与思想意识形态,虽然他们有美国幕后黑手操作的直接原因,但是,也不能仅仅把出现这些现象级问题的所有原因都放在老美身上,他们内部没有在时间节点上认真对待这些问题,也是主要的原因。我们可以看看现在日本和韩国的年轻人,几乎未来无望,根本没有上升的渠道与发展的空间,完全是一种混吃等死的空洞生活状态,他们对于今后的生活没有任何积极向上的东西,这对于我们的核心利益来讲,是好的局面,可是,如果我们也走上日本和韩国的老路,后果会更加严重,千万不要忘记我们国家人口的巨大总量,亚洲的地理位置,历史上和周边留下的极为复杂的历史纠葛。
总是还是那句话,最终的问题就是人的问题,人口的数量不行,结构再出现不可逆转的情况,你用任何办法也是徒劳的,正如最后连学生都没有,水木老师多么的优秀和出色,去教谁呢?难道要跑到印度去,对他们的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思想的洗礼,很显然,这是完全不靠谱的一种想法。
所以,我们必须从国家战略的角度上,迫切地关注生育率下降过快的问题,卓有成效地减轻年轻人的负担,鼓励和创造有利条件他们生育的意愿。同时,也要提高全社会人力资本水平,通过技术的创新,生产要素的不断改革和调整,把劳动力下降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特别在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领域,应该加大力度扶植与培育。
我们每个人也要改变对于印度以往固有的思维,认为他们是不靠谱的,并且一直不靠谱下去的认知偏差。如果人家印度突然靠谱了呢?按照印度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巨大的人口红利,突然爆发,到那时候,我们在反应过来,为时已晚!
水木老师经常给自己的学生相互之间做月老,希望他们大学毕业之后,不仅把婚结了,甚至带着出生的宝宝读研究生,这不是双喜临门,而且现在政策也是允许的,并且鼓励生育。从现实的角度看,早结婚,早生子,多生子女,不仅家庭稳定,老人也能在身体比较好的时期,多给予子女提供帮助,实现自身的财务自由和人生梦想的时间节点都会提前,百益而无一害。年轻人,听水木老师的话,早点结婚生孩子吧!好处和优越性是你想也想不到的,这不是水木老师在忽悠你,而是在现实中,自己所教授的学生,真实的反馈。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相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