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就是病,和感冒一样" 我们常常把"抑郁"二字挂在嘴边,但对于抑郁症,我们到底了解多少? 有人以为抑郁症是"不开心",是"小题大做、无病呻吟"、矫情、犯"作",甚至是"精神病"、"脑子有问题"。 到底什么是抑郁症? 有抑郁症患者说:"抑郁症的对面从来不是快乐,它的对面是活力。它就是一种病,身体被病困住了,导致我的人生也如同被困住。" 《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第二版)》指出,抑郁症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一类心境障碍。 很多人常常把抑郁和抑郁症相混淆,抑郁症发作的主要特征是心境低落、兴趣减退或缺乏愉快体验。他们常常感到十分悲伤或者"糟透了",对以往热爱的活动失去兴趣,也无法从中获得愉快感,有时会出现典型的"三无"表现,无用(useless)、无望(hopeless)和无助(helpless),多数患者还会出现食欲下降体重减轻,严重者就可能出现自伤或自杀行为。 抑郁的心理学原因是丧失,这种丧失可能是失恋、失学、亲人去世等等。但抑郁症的发生却不是单一因素所致,它的发生可能有很多起因,包括基因易感性、神经递质功能失调、性格基础、压力事件和药物作用等单一或共同作用导致。 "身处低谷的我,离抑郁症有多远?" 情绪像天气,有晴朗,也有阴雨,甚至有风暴,面对生活的苦闷、挫折,会逃避、会发泄、会自卑、会自责、会躁动不安…… 这样的我们,又是否已经患上了抑郁症?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有关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主要有以下9条: 1、兴趣丧失、无愉快感; 2、精力减退或疲乏感; 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 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 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 9、性欲减退。 只有同时满足心境低落和以上任意4种症状,并且症状发作持续两周以上,排除其他躯体等因素,才可能考虑诊断为抑郁症。当然,真正要明确是否是抑郁症,还需由心理科/精神科的医生进行专业访谈才能确定诊断。 当然,在去医院之前,你也可以通过心理学量表来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其中患者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 PHQ)抑郁症状群量表(PHQ-9)是《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唯一推荐用于评估抑郁严重程度的量表,统计的是过去两周的实际情况: 评分规则:总分0-4分,没有抑郁;总分5-9分,轻度抑郁;10-14分,中度抑郁;15-19分,中重度抑郁;20-27分,重度抑郁。 "治疗的路上,需要专业支持" 很少有疾病像抑郁症那么糟糕,它折磨着肉体,也折磨着灵魂,它有抹杀一切快乐、希望、愉悦的能力。如果生活不再快乐,生活的意义又在哪里? 抑郁症患者的世界是灰色的。 专业的治疗是对他们的拯救!实际上,抑郁症的专业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是可以管理、可以治愈的。 首先,药物治疗是最方便、最快捷、很有效的方式。药物能有效解除抑郁心境及伴随的焦虑、紧张和躯体反应,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优化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药物都是处方药,不会上瘾,可放心服用。但药物起效通常需要1-2周,务必严格遵循医嘱,切勿擅自停药。 其次,心理治疗也是一种行而有效的治疗方式,对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治疗有很多种,包括精神分析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人际心理治疗等。 除药物和心理治疗之外,还有一种较为激烈但却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电抽搐治疗(电休克治疗)。对于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尤其是自杀倾向强烈的患者,这种治疗可以迅速缓解病情。 最后,给予抑郁症患者足够的理解与包容。 不要对他们指指点点,因为他们真的只是病了,这个病很正常,只是症状有点严重;不要对他们指责抱怨,因为他们已经陷入深度自责中了,你的指责抱怨只会让他更加痛苦;不要总自以为是地开导安慰,因为简简单单的安慰并不会让抑郁症简简单单地过去。 尊重他们、理解他们、陪伴他们,和他们在一起,是对他们最大的帮助。 "专家观点" 这个社会,抑郁症已经不再稀有。当我们遇到不遂心愿的事情、身处强烈的负面情绪中,抑郁情绪就出现了。为了避免抑郁情绪加重最后转变为抑郁症,我们需要适时地疏泄这种情绪,比如多交朋友,多多交流,适当倾诉、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当你发现自己无法调节,无法自救的时候,就及时寻求专业帮助,不要因为担心他人的嘲笑就拒绝治疗。 逃跑是没有用的,当你勇敢转过身面对它,看清它的本来面目,你就有了打败它的可能! 本文指导医生: 上海仁济医院—心理科—骆艳丽 我是个抑郁症康复者,已经完全康复15年了。康复后没有任何抑郁症的症状,每天开开心心,身体也比以前强壮了很多。我曾经个抑郁症病友一句话:权钱财色都是身外之物,健康快乐才是我们人生的唯一目标。 那么有多少抑郁症的人能正常生活下半辈子?没有权威统计,但据我接触和了解的抑郁症病友来说,很多抑郁症病友都是在半康复状态。也就的吃着药也还是有部分抑郁症的症状,带着症状生活,就已经很满足了。有个别病友,比如在我的QQ群里就有一个女孩。24岁吃了3年抗抑郁药,还是生不如死,就在最近实施自杀4次。有个管理员,家是海南省的,吃了几年药还是说活结巴。30多岁了还没有男朋友。 希望我们抑郁症病友能够在经历过抑郁症的折磨下,完全好起来。能够正常地过好下半辈子。开开心心一辈子,健健康康一百年! 抑郁症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主要表现为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消沉,表现为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迄今为止,抑郁症的病因并不清楚,考虑可能是遗传因素、心理与社会环境刺激等诸多方面因素导致的。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患有抑郁症而选择自杀的人数不胜数,这对于社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因此,对抑郁症的防治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轻度和中度抑郁症患者,经过医生确诊以后坚持使用药物维持治疗,正常生活下半辈子是很容易的事情,只有极个别的严重抑郁症患者才会走向精神分裂症甚至自杀等不可挽救的悲剧。 目前临床对于抑郁症的治疗有三个目标,分别为提高临床治愈率,最大限度减少病残率和自杀率,关键在于彻底消除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恢复社会功能;预防复发。通常以个体化药物治疗为主,根据患者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尽可能采用最小有效量药物,尽可能单一用药。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并及时进行处理,并积极治疗由于心理疾病产生的一系列躯体不适症状。对于轻度中度抑郁症患者可联合心理治疗增加疗效,另外,近年来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于轻中度的抑郁症患者效果显著。 有研究发现,有75%~80%的抑郁症患者多次复发,所以抑郁症患者需要进行预防性治疗。心理治疗和社会的理解支持对预防抑郁症的复发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家庭中有抑郁症患者,应尽可能解除或减轻其过重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帮助其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及问题。通过心理治疗增强抑郁症患者强大的内心世界,让精神世界不再空虚,提高患者自我心理上的应对能力。能够做到这些,大部分抑郁症患者后半生会和正常人一样,过的充实有价值。 点击页面下方【了解更多】可查看更多医师解答或免费向医师提问 关注"家庭医生在线"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抑郁症西医没有找到它的来处,只能说原因不详。中医的角度看,抑郁症是一种与人的体质有关的病,中国人讲"命运",抑郁症与"运"有关。运这个东西,会来也会走。体质好一些,同样的运,影响力就轻一些,否则就重一些。明白这个道理,就知道不要背心理病的包袱。来了就对付它,走了就赶快调理身体,让自己体质好一些。平常也要注意中医养生,注意保持自己的体质,注意休息好,心情愉快。抑郁症,你不把它当回事,就当是一个你不喜欢的客人,善待自己就好,等它走了,自己还是自己。下次即便它再来,情况多少也会有不同,还是同样对待。该干嘛干嘛。很多时候,大家是被抑郁症-心理病这几个字给拘住了,自己套进去,虽然那种病的感觉不好,但终归就是一段时间的病而已。中医认为身心合一,心理疾病其实根源在身体。抑郁症很多时候,身体的问题说起来都不是那种大问题,很多人可能觉得不值一提,但真正的问题根源,还是身体,人都不存在了,肉体没有了,精神何以支撑?这种身心一体的概念,西医没有,当然找不到抑郁症的出处,中医还是有办法的。所以,对于楼主的问题,所有人都能够好好的活下半辈子,只要你不把抑郁症当负担就好。病了就好好对待,不再来岂不更好!心境安宁,才是生命的守护神。总当回事,总有一天就是事。 积极治疗是不会影响寿命的。 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类情感障碍或心境障碍的疾病,是一组发病与生物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的,临床以"抑郁心境"自我体验为主要症状的心境障碍。所谓"抑郁心境"是一种一般持续2周或数月数年的抑郁情绪。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重性精神病。女性多于男性,在一般的人群中大约有25%左右的女性在其一生生活经历中,患过抑郁症,男性中约有10%左右患过抑郁症(张春兴著:《现代心理学》,1994)。即每4位女性中有1位女性在其一生中患过抑郁症,每10位男性中有1位男性在其一生中患过抑郁症。抑郁症最大的危险在于导致患者自杀。 抑郁症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缓解期精神活动完整,恢复到病前正常状态。多次发作后,不出现精神衰退,一般预后良好。少数患者可迁延为慢性。有些患者除了有抑郁发作外,还可出现躁狂发作,成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 为什么抑郁症患者会被家人、亲友、同事误认为没病?为什么一些抑郁症患者至死都未被人们发现是抑郁症患者?这得从抑郁症名称的含义或此病的特点来看,抑郁症的"抑"字有压抑、抑制、向下压的含义,"郁"字有忧愁、忧伤、愁闷、沉闷、郁闷的意思,"抑郁"两字合起来有两种含义,一是表示患者内心感受到心情压抑、郁闷不畅;二是表示患者因为不愿给家人、亲朋带来痛苦而有意压制其内心的忧郁苦闷体验,不表露出来;故名之曰抑郁症。相当一部分抑郁症患者压制其内心忧愁苦闷情感体验,不向外表露,甚至有些患者还可装出笑容与人交谈,因此家人亲朋往往误认为他们没病,从而导致发生自杀的不幸。另外,抑郁症的发病固然有社会心理因素诱因,但此病的真正发病原因是生物遗传因素,社会心理因素起诱因作用,故一般的心理安慰劝说是难以奏效的,必须服用抗抑郁药治疗,纠正其病理、生理,才能恢复健康。 你好,凌霄是学心理学的,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随着现在快节奏的发展,心理问题是一个不容小视的问题,尤其现在的人们生活压力大,而且,还面临着就业,医疗,工作等各种问题。所以有好多人都得了,轻度中度,重度各种类型的抑郁症,还有的人处于抑郁状态。 首先消除一种误会,抑郁症和抑郁状态,是不同的概念。其实随着医学的发展,许多抑郁症都可以得到缓解,甚至可以治愈。其次,秋都抑郁症不需要药物治疗中重度,抑郁症需要,药物治疗和各种和其他手段的干预。 题主说,抑郁症如何正常的过下半辈子?自己首先要有活下去的奔头,给自己一个方向,看到过报道说,多数的抑郁症患者不是因为劳累才得的抑郁症,而是因为不知道是为了什么才劳累,看不到生活的希望,所以才长期处于抑郁状态,最后想结束自己的生命。所以说给自己定一个目标,并且努力的奋斗,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这样会对你的病情有很大的帮助。 然后要确定自己的病情需不需要临床治疗,轻度的抑郁症状态不需要临床治疗,但是一定要好好的照顾好自己,多和别人交流,可以养一些花花草草,和一些猫猫狗狗,多一些陪伴,就多一些生机,也就多了一丝希望。 对于中度和重度的抑郁症患者来说,要通过药物治疗来稳定自己的情绪,离着窗台和菜刀等锐利物品远一些,防止精神的因素导致各种意外,家人要做好陪伴,减少患者的孤独感,让大脑的机能得到重新的释放,重新回归其正常的状态,要和医生护士做好长久的联系,做好持久战的准备。下半生可以,多多接触自己的子孙后代,看一看生命的新陈更替和茁壮成长。 生命是父母赐给我们最好的礼物,我们更应该坚定不移的活下去,感受生活的美好,让下半生得以安稳的度过。 欢迎关注头条号凌霄,有什么问题可以留言私信。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生活工作压力等缘故,很多人不堪重负而患上了抑郁症。并且近些年来,患上抑郁症的人越来越多。于是,就有人在疑惑,究竟有多少抑郁症的人,能够正常生活下半辈子? 根据相关研究,大概有75%~80%的抑郁症患者会发生病情多次复发的现象。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进行积极的预防治疗,那么,下半辈子大约最多只有25%的患者能够正常地生活。但是,如果病人能够积极进行预防治疗的话,其实大部分都是能够痊愈并且下半辈子正常生活下去的。所以,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到底要怎么进行积极的自我调节 吧。 第一,凡事看开点。很多人之所以患上抑郁症,就是因为事情看不开,总是喜欢斤斤计较,内心苦闷得不到疏解导致的。所以,刻意地把什么事情看开一些,比如说遇到事情的时候可以换个角度想想,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可以多告诉自己要拿得起,放的下。 第二,以静制怒法处理问题。大部分的抑郁症患者都具有脾气暴躁、容易激怒的特点,尤其是男性抑郁症患者。所以,自我调节首先要学会控制怒意、控制情绪。 第三,做让自己最感兴趣的事。如果患者抑郁是因为在事业上没有取得成功,那么,可以想办法来增进自己的机能,比如说从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开始入手,寻找成功的机会。相信有计划地做事是可以帮助你获得自信与快乐的。 第四,学会享受音乐。很多抑郁症患者都不懂得放松自己。其实,听音乐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每天辛苦工作后可以利用短暂的休息时间听听喜欢的音乐,优美的音乐旋律中放松自己的大脑神经,就算时间很短,减轻疲劳的效果也是不可小觑的。 除此之外,大家还可以多运动。通过运动来强健体魄,增强体质,放松心情。如果不喜欢激烈的运动。那么每天抽点时间去散散步也是可以的。指导专家:庞吉成,主治医师,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心理科。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级心理治疗师,擅长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睡眠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障碍的治疗和康复。 觉得本文有用,欢迎点赞或推荐给朋友,并关注【医联媒体】。 患有抑郁症的人,完全可以正常的生活一辈子,与平常的人没有什么区别。我们不必歧视抑郁症病人,更不必把他们与正常人有所不同。一些抑郁症程度轻微的人,完全可以用自我的心理调整而和正常人一模一样,可以自发停止用药。有的抑郁症经过自我的心理调节后,不仅停掉了抗抑郁症的药物,而且娶妻生子,和普通人的生活没有什么区别,而且他们的生活都非常的幸福。如果他们不主动说,你根本不知道他们曾经得过抑郁症。而一些抑郁症程度高的人,是不能通过自我心理调节而停药的。但通过积极的医学治疗,完全可以控制住病情。关键是不能刺激他们,要给他们尊重。重度抑郁症患者也应该树立信心,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不仅要做自我心理干预,而且要定时定量的服药,不要擅自做主停药或者减药的服量。此外,抑郁症患者应该积极的进行户外运动,据研究,一定强度的体育锻炼可以极大的缓解抑郁症的病情。医学研究者发现,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对所有的抑郁症患者的康复起到疗效作用。慢跑,跳绳,跆拳道,有氧体操,这些体育运动,都可以极大的缓解抑郁症的病情。此外,医生还建议患者可以多读书,读书也可以起到缓解抑郁症病情的作用。抑郁症患者一定要树立康复的信心,不必把抑郁症看成不得了的事情。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极医学干预和治疗,抑郁症会被严格控制住,患者的日常生活会和普通人没有特别的差异。虽然目前医学上还不能根治抑郁症,但随着医学的发展,将来一定可以解决这个难题。 患有抑郁症≠判了无期徒刑,掌握这三条,依然可以过好这一生! 抑郁症对人的最大影响就是破坏认知系统,让一个人变的悲观和消极,看不到希望!缺少希望就会让人失去动力。没有行动力生活就不会有新的变化! 掌握这三条原则,重新做自己的主人! 1.从今天起,学会积极思考。抑郁症就像是一场情绪感冒,虽然有些痛苦,经过系统治疗可以康复!每天去关注抑郁症康复者的故事,从他人的故事中看到希望!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不给自己的人生设限!关注自己的进步和优势,即使在小的优点也要牢记于心!积极的思考会带来积极的行动,积极的行动会带来不一样的人生! 2.从今天起,学会积极的行动。从最小的事情开始,定期看医生,做一顿早餐,跑步半小时,读一本书,学一项技能。从行动中找回对生活的掌控感!不要设定过高目标,踏实的过好当下生活!不要想着征服世界,重要的是学会驾驭自己! 3.重新定义幸福和快乐,不做成功学的炮灰!寻找一种精神寄托,不在物欲横流的社会迷失。不去攀比和比较,在喧嚣的世界里建立自己的精神家园!先安心,再立业!先把生化简单化,再去追求功与名! 关注我,每天学点心理学!我是张现利,心理学硕士,心理治疗师,二级心理咨询师,我在这里提供有温度的心理学内容! 我好像是从2015的下半年,情绪低落,不想出去见人,曾经两个月只待在小房间,还有很多事,我想过自杀,后来没有去实施。没money,所以还没确诊抑郁症。 对于你所关心的,有多少抑郁症的人能正常生活下半辈子? 我的答案 1。多少我不清楚,要看相关数据。 2。什么叫正常生活? 你给生活下了定义,告诉它一定是正常的… 那你就是在生活前面设置了一道门槛,让很多人跨不过去。 我不了解什么是正常生活,我只理解大家都是在生活。无非是,有的人过好一点,有的人还在熬着向好而生。 生活就只是生活而已了,能开心,难过也有。 3。 没有下半辈子这种说法。若是人生也有下半场的话,那我们从20岁,就开始大脑衰老。30岁就开始坚持难过。人生没有下半场,不管年龄怎样,享受此刻开心。 4。其实抑郁症最难的是确诊,可能我们生活中的抑郁症人,十人中最多,都超不过四人会去主动确诊,配合精神医生和心理咨询师的治疗,和家人的日常陪伴,全世界自杀人群中,有超过百分之八十的人属于抑郁症的人群。 抑郁症不是说治好了,就不复发的。好了以后,它很有可能再来找你,跟你叙述从前的友谊。当然,也有一部分人能够彻底治愈抑郁症,它们很普通,不会像名人大V一样被我们关注,但它们的勇敢值得点赞。 4。我是一个未被确诊的抑郁病人。 抑郁症带给我最可怕的感觉,就是你觉得什么都是没有意义的,这个世界,一切的一切都没有意义。 所以,给抑郁症人说什么坚持鼓励的话,无用且无效,陪伴它们就好,尊重它们的感受,认同它们的痛苦。 我21岁男生,躺床上写回复,乌鲁木齐的早晨很冷,今年春晚到,过一阵子又是暴雪。 若你也是抑郁症人。 我想说,活着有时候或许会难受,我还是希望,不带任何负罪感的拥抱过去的自己,我可能在现实生活中价值低微,但在抑郁世界中,我是英雄。 我会努力珍惜,享受生活的微小部分。 我和你一样,你看到了,我。 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