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让朋友保管的八宝箱是什么?死后被林徽因陆小曼疯抢
1931年,徐志摩遭遇空难,陆小曼、林徽因两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给"丈夫、挚友"收尸,而是纷纷写信给一个女人——凌叔华,争抢徐志摩的遗物"八宝箱"。甚至还把沈从文、孙大雨等人也牵连了进来,胡适更是直言,为这一件遗物:北京城闹得满城风雨,闹得我在南方也不得安宁。
"八宝箱"是什么?为何惹得骄傲如林徽因、丈夫去世安葬都不顾的陆小曼两人争抢?凌叔华又是谁,"八宝箱"这么重要的东西,徐志摩为什么不委托前妻、现任或初恋保管,反而让她保管?徐志摩又为何六年不取?
要弄清楚这些真相。我们还要从1924年泰戈尔访华说起。
1924年泰戈尔访华,负责接待的不仅有蔡元培、胡适、鲁迅,还有徐志摩、凌叔华、陆小曼、林徽因等人。也正是在这次相聚中,徐志摩结识了林叔华。
凌叔华出身官宦世家,爷爷凌朝赓是广东巨富,父亲出身翰林院,做过清朝高官。而凌叔华本人也是容貌清绝,温婉内敛,更被泰戈尔夸作:"才华高过林徽因"。
泰戈尔在访华期间,并不太看好徐志摩和林徽因两人的未来,反而一直撮合徐志摩和凌叔华的姻缘,后来由于一些不为人知的原因,凌叔华并没有和徐志摩在一起。但是,两人私下里互动较多、交往频繁,徐志摩认定凌叔华是他的一生知己,给凌叔华写过数十封长信,更对后来妻子陆小曼说:只有凌叔华是唯一有益的真朋友。
后来,徐志摩放弃林徽因,改追有夫之妇陆小曼,在文坛引起震动,众多大家群起而攻。
为了不被骂得太惨,徐志摩准备出国避一避。
于是在1925年2月底,徐志摩把一些珍贵物品、文稿、信札、和林徽因相恋的康桥日记,以及给陆小曼写的情书,陆小曼对林徽因的批评言辞,都装在了一个小手提箱里,交给凌叔华,委托她代为保管,之后便一走了之。这个箱子也就是后来的"八宝箱"。
同年3月10日,徐志摩赴欧游学,开玩笑似地给凌叔华说:如果我回不来了,还得请你帮我写自传。
1926年徐志摩回国与陆小曼成婚,但不知为何,在之后的六年间,一直未找凌叔华取回自己的"八宝箱"。
直到1931年11月19日,飞机"济南号"触山坠毁,乘坐这次航班的徐志摩不幸逝世。同月,林徽因、陆小曼两人围绕徐志摩遗物,展开"八宝箱"争夺战!林徽因先发制人,不愿让自己和徐志摩的恋爱细节曝光,第一个找凌叔华索要"八宝箱"。
凌叔华则认为徐志摩把遗物交给自己有研究写传记的意思,而且有陆小曼讥讽林徽因的部分内容,不能轻易交给林徽因。再者说,林徽因又不是徐志摩的妻子,要交还也应给陆小曼来着。
看过"八宝箱"里面资料的沈从文,也委婉表达说:志摩既然把"八宝箱"交给凌叔华,自然是凌叔华处理比较妥当。
陆小曼与林徽因自然不允,不断向凌叔华索要"八宝箱"。
凌叔华不堪其忧,留下一本日记后,委托文坛大咖胡适,作为中间人,把"八宝箱"中的其他遗物交给徐志摩的遗孀陆小曼。
然而,胡适收到八宝箱后,鉴于徐志摩跟林徽因的关系,并没有把"八宝箱"的遗物给陆小曼,反而交给了林徽因。
自此,凌叔华、林徽因、陆小曼三人关系失和。
同年12月6日,举行徐志摩追悼会,而围绕着徐志摩遗留下的"八宝箱"中剩下遗物展开的争夺,并没有就此结束,反而愈演愈烈。报纸上大篇幅刊登,林、陆二人展开的争夺。
后来,林徽因又设法从凌叔华手中索要回半册日记。
1932年,胡适写日记自述:"为了志摩的半册日记,北京闹的满城风雨,闹的我在南方也不能安宁。"
后来,"八宝箱"又辗转多地,经过多人之手,对于其中物品下落,相关人员众说纷纭,成了文学界的一大不解之谜。
1947年2月,陆小曼为纪念徐志摩50岁生日,把家里徐志摩写的旧日记集中起来,编撰成了一本单薄的《志摩日记》,陆小曼酸酸地说:"其他日记倒是还有几本,可惜不在我处,别人不肯拿出来,我也没有办法。"暗里讽刺的是谁,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