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说,中医药文化的兴衰史
《微小说》——中医药文化的兴衰史
中华文明的正称叫华夏文明,道儒法一体,道为根,儒为本,法为用。这是最纯正的华夏文明,从春秋时期就已经开始大行其道了,期间没释什么事。
后来南北朝时期(东晋分裂后与隋朝大一统之间的朝代),在梁朝和北魏那个年代,达摩祖师一苇渡江后,才有了禅宗后来的"一花开五叶"的盛况。
我们再说中医,这可是华夏文明的钥匙,是纯正的"天地人"三合一。
中医治病四器:一是治神,心情好,不生病;二是养生,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三是针灸,针刺和艾灸,要懂穴位;四是汤药,邪气入脏腑,以药攻邪气。所以中医是治气的,说得直白一点也是治人的,本质上不是治病。
我们的祖辈们,都是靠服用中医活下来,然后才随心所欲自然而然地鼓捣出来了我们后人。以前的年代,不是战乱和饥荒的话,人都比较长寿。《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讲得很清楚:远古时代,天人不分,人不生病;上古时代,天人两分,人才生病。华夏人的历史,远比五千年要远的远,只是现在被西方人洗了脑。
道医,这可是我们中国的传统医学。其实西医进来之前,不叫中医,而是叫岐黄、青囊、杏林、悬壶、橘井、大夫、郎中等。中医叫法是为了区分西医,也是西方财团刻意制造出来打压中国传统医学的。
我一直相信与支持中医(中医大夫,中药,中医理论),当然绝对不是排斥西医!
但同时我们也要正视中医的现状,其实不是中医不行了,而是有7个方面导致如今的中医被人喷。
第一,医术。 是有的中医大夫的确学艺不精,不能辩证配伍中草药,甚至望闻问切都不精,导致君臣佐使开方不合理,最后病人自然没效果。
第二,工艺。 炮制工艺不合理,比如必须用银盆煎熬的用其他器皿都不行,比如成品需要12道工序少一个多一个都不行,再比如必须是半炙的否则就没效果。而必然半夜子时开始泡制的,放在其他时间段,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第三,用料。 偷工减料,仲夏用15g的就是君药,但改成10g了也许就是臣药了;再比如用二两的人参你偏用一两的能行吗?当然二两的人参,现在都比较少了。
第四,产地。 中草药的原产地,其他地方的三七,谁能好过原产于云南文山的?但现在很多地方都可以养植!更不可思议的是,养植期又被不良人等严重缩短了。另外如今土质被破坏,已经供给不了足够的养料了…~
第五,环境。 社会快速发展,人们不能静心而是一味追求快速,这就给以快见长的西医培养了土壤。没有一个配置的氛围,再死命吆喝也没有!
第六,利益。 西医的一系列检查下来,验血验尿、B超彩超拍片增强PET-CT、住院开刀开药等等那个费用高呀,多方都能得到十足的"好处"!而中医呢,寸口诊脉后,直接抓药煎熬即可,没有太多的复杂流程了,算下来就那么一点钱……
第七,打压。 西医集团多年培植(此处省略N个字,不知如何说)。
再补充一句,中医的检查设备超简单,就3根手指头,仅此而已!
对了,中医是"慢郎中"吗?
开玩笑的,怎么可能!中医同样一针扎下去,一个穴位按压下去,立竿见影。中医当然也可以一顿操作猛如虎,起死回生!完全可以一刀下去,手到病除!
中医也可以行外科手术?可以的!如果不信,就穿越去问问华佗和关二爷吧…~
那么,中医到底是怎么"失传"的? 因为无证,所以不让行医;
因为无法行医,所以不能糊口;
因为无法养家糊口,所以被迫改行……
真正的传承中医,是不会愿意把祖宗的遗产拱手送人的!那可是祖祖辈辈经过无数次总结实验,辛辛苦苦研究出来的家族遗产,谁会轻易送人呢?
于是最后带着遗憾,带着不甘,带着无法完成的心愿,撒手人间……
一切的根源,就是这么简单吗?还是用西医模式管理中医的后遗症?还因为中医是"慢郎中"?还是计划生育导致人丁稀少无人继承?……其实,这些都不是关键的。核心问题是,对我们传统文化的不自信!
那为什么会不自信?
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