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是除夕,是中国传统节日。指阴历腊月三十日(小月为二十九日),是一年的最后一天,故又叫"除夕",俗称大年三十。这一天有许多古老的民俗活动,如送恭喜,包饺子,吃年饭,放爆竹、收压岁钱,守岁等。 这是我们中国独有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反映了我们老祖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许多地方也称除夕夜叫"吉祥夜"。就是要说吉祥话,送恭喜,图个吉利、图个平安。 一、大年三十包饺子 在我国北方有过年吃饺子的习惯,这一天全家一起团圆,坐在一起,互相分工,擀面皮、包馅,充满着欢声笑语的氛围。 饺子的外形要像元宝,吃饺子寓意着"招财进宝",象征着发大财的意思。 二、年年有"鱼" 一年一次的年夜饭,是全家都要动员的大餐,一家老小互敬互爱、共叙天伦,年夜饭是幸福的饭、是团圆的饭。 餐桌上都少不了一道鱼,表示年年有"鱼",鱼和"余"同音,寓意着"年年有余"。 除夕晚上在吃鱼时最好留着鱼头或者鱼尾巴,到初五再吃。这也表示"年年有余",这也反映了老祖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贴春联,福字 红色是最喜庆的颜色,过年这一天要贴年红(春联、窗花、门神、年画、福字等),贴年红寓意着红红火火,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贴"福"字表示福气、福运,寓意着"福"来了,但是贴"福"字时很多人都容易出错,容易留下笑话。很多人会把"福"字倒着贴,表示"福气到了"。 其实"福"字不能倒着贴,"福"字倒着贴福气会跑掉。 只有上面有"口"的物品才需要把"福"字倒着贴,如米缸、水缸、箱子等开口的物品,才需要倒贴"福"字。 四、放爆竹 吃年饭前,人们都会燃放烟花爆竹。一到年饭时间爆竹声就会不绝于耳。过年村里会舞龙,家家都要接龙接福气放鞭炮发红包。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过年燃放烟花爆竹可以极大地烘托年味。屋内是欢声笑语,屋外是震天的响声,鞭炮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高潮。 古代大年三十燃爆竹还可以驱赶"年兽"。 为了赶走年兽,除夕这天家家户户都会燃爆竹,放爆竹也渐渐成为节日习俗。 五、除夕祭祖 大年三十古人都会祭祀,以谢天地神灵、祖先恩德。 摆上一道肉、水果,点心,茶酒、点上香,按照长幼顺序进行跪拜。先拜天地,然后拜老祖宗牌位,以祈求新的一年平平安安、大吉大利。 六、除夕守岁 除夕这天是年末最忙碌的一天,但是这天晚上是不能早睡的,除夕夜当晚家家户户灯火通宵不灭。 三十晚上火,元宵晚上灯。 灯火通明、岁火不熄灭,三十晚上家家通宵守夜,以迎接新年的到来。 七、发压岁钱 除夕夜吃完年夜饭后,就是小辈向长辈们收红包的时候了,长辈会将提前准备好的压岁钱给晚辈。而古人认为"压岁钱"可以辟邪驱鬼,能够保佑平安。 你们那里的大年三十是不是也一样呢? 祝大家喜迎大2023年,家庭美满幸福兔年吉祥! 愿新年,胜旧年。 除夕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