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今天是10月1日,伟大祖国的73岁生日。"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正是因为有了毛主席这一代前赴后继的革命和牺牲,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繁荣安定、生活美满。谨以此文,《青年毛泽东的蜕变》系列的最后一篇,纪念我们伟大的毛主席。 毛主席晚年回忆说,他一生中有三段非常难挨的时光。而第一段至暗时光,大约就是1919年至1920年左右。 人在北京组织赴法勤工俭学的毛泽东,接到了老家母亲病危的消息。在1919年3月,辗转护送留学队伍至上海后,毛泽东归心似箭、星夜兼程地赶赴长沙。 回到长沙的毛泽东,立即安排母亲就医。母亲文七妹患上了淋巴腺炎,三兄弟"亲侍汤药",尽管略有好转,但过了夏天,母亲的病情几经反复持续恶化。可能自感于时日不多,母亲坚持要求回韶山老宅静养。1919年10月5日,母亲病逝于韶山。临终前,毛泽东因为在长沙积极组织驱张运动,母亲去世时未能在她身边尽孝。 几个月后,始终没有从丧妻的悲伤中走出来的父亲毛顺生,因伤寒去世。而这一次,毛泽东第二次上北京,亦在不亲人身边。 年轻的毛泽东生来就是这么一个"顾大家、舍小家"的无私者。 五四运动爆发,因为有了毛泽东,千里之外的北京与湖南长沙,开始有了联系。长沙成为了北京、上海、天津之外,五四运动影响力最大的城市。 为了响应、策应北京,毛泽东与新民学会成立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湖南人彭璜担任首届会长(毛泽东已于1918年夏天毕业,此时在长沙修业小学担任历史教员。毛泽东鉴于自己的教员身份,没有担任学联的领导职务,但被公认为"实际领导者"),积极组织学生大罢课,号召全省各学校自6月3日起一律罢课。 学生罢课的目的很明确,就是驱逐亲日的湖南军阀张敬尧。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这个张敬尧简要介绍一下。1880年生于安徽,弟兄四个分别叫尧、舜、禹、汤。1918年3月至1920年6月任湖南省督军。张敬尧虽名为"敬尧",但做起事来却毫无底线。都督湖南期间,贪婪成性、贩卖鸦片、捕杀进步学生,遭到长沙师生激烈反对。1932年投靠日本人,当起了汉奸。连蒋介石都看不下去了,1933年5月派戴笠将其暗杀于北平六国饭店。 这么一个坏的流脓的家伙,自然成为了毛泽东极力驱逐的对象。为了揭露张的黑暗面目,毛泽东创立了《湘江评论》,担任主编和撰稿人。每周一期,文章全部使用白话文。由于常常出版前,预约的稿子不能收齐,只好自己动笔赶写。文章写好了,又要自己编辑、自己排版、自己校对,有时候还要自己到街上去叫卖,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劳和压力。 《湘江评论》创刊词 这段时期的毛泽东,白天要组织、安排学生罢课、"驱张运动",晚上要赶写稿子,来源于斗争实践的经验既让他的文章更富有战斗力,也进一步提高了毛泽东的组织能力和"下笔成文、落笔成章"的急才。30年后的三大战役期间,毛主席一天撰写几十封电报、高达数万字,应该就是这个时期打下的基础。 军阀相当害怕毛泽东的文章。毛泽东热情歌颂十月革命,批判军阀主义、帝国主义,令张敬尧非常害怕。《湘江评论》出版到第五期时被查封,刚刚印出来的刊物被没收销毁,学联被强迫解散——否则就要砍学生的头。 这一事件使青年毛泽东深受刺激,他应该第一次意识到"笔杆子终究斗不过枪杆子"。但是,此时的他还没有完全放弃社会改良的努力。一方面,他改变阵地,在《新湖南》、《大公报》等报刊上,继续撰写文章反对张敬尧;另一方面,他开始寄希望北京的北洋政府,开始主张组建请愿代表团,赴北京进行呼吁和联络,达到"去除张毒"的目的。 毛泽东第二次赴京 这就是毛泽东第二次赴北京,时间是1919年12月18日。这次北京之行,最大的收获,莫过于看到了真理的曙光。 在京期间,毛泽东组建了"旅京湖南各界联合会",作为驱张活动的机关。为了宣传自己的驱张主张,毛泽东组织成立了"平民通讯社",自任社长,大量撰文揭露张敬尧的种种罪行。 尽管这些手段和文章使得张敬尧声名狼藉,但是"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并没有达到把张敬尧赶出湖南的预期效果。张敬尧退出湖南,还是在6个月后,北洋军阀内部斗争,张失势造成的。青年毛泽东的社会改良梦想,又一次受到了冲击。 命运给予青年毛泽东的折磨和考验接踵而来。 1920年1月17日,恩师杨昌济因病于北京德国医院去世;6天后,还在给恩师守灵期间的毛泽东又接到父亲在家乡去世的消息。这时候的毛泽东,内心的苦闷和痛苦可想而知。 这段时间,毛泽东与李大钊接触频繁,在他的影响下,高度关注报刊上发表的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并特别留心搜集和阅读中文版的马克思主义书籍,比如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考茨基著的《阶级斗争》和柯卡普著的《社会主义史》。 1936年,毛泽东同斯诺谈话时回忆道: "到了1920年的夏天,我已经在理论上和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而且从此我也自认为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毛泽东是一个极为看重信仰的人。他对信仰的追求,既是体现个人奋斗的价值,更是能解决中国救国图存、解决人类问题的终极目标。他从韶山冲走到长沙,从长沙都到北京,开始了一次又一次对救国救民的求索,从早期康有为梁启超的君主立宪到孙中山的共和革命,再到西方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再到社会改良主义,他都认真研究过、鼓吹过,甚至尝试过,但无一例外都失败了,走入死胡同了——直至他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 1920年12月,毛泽东写信给蔡和森,明确表示: "深切赞同组织共产党,实现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蔡和森(1895-1931) 毛泽东还预言: "如果我们全力以赴,共产党在30年至40年的时间里,就能统治中国。" 1949年,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新中国的成立,证明了这个预言惊人的准确。 顺便说几句,伟大的毛泽东同志有几个惊人的预言,后来全都证明正确了(大家知道是哪些预言吗)。是毛主席未卜先知、会占卦吗?显然不是!这是基于大量的阅读、渊博的知识基础上形成了惊人的判断力,以及对信仰的追求和坚持。 在接受五四运动洗礼的先进群体中,毛泽东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并不算早,但正如他自己所说: "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 毛泽东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也就是在这个冬天,毛泽东与恩师杨昌济的女儿杨开慧结婚了。中国革命史上最出名的一对革命伴侣诞生了。 毛泽东与杨开慧 1921年的6月29日,那一天的长沙乌云密布、山雨欲来。湖南的两位代表毛泽东和何叔衡,从湘江码头登船,通过洞庭湖进入到长江,最后达到上海。他们参加了后来被称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它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上海兴业路76号中共一大会址 原创不易,希望您能关注我,更多优质内容持续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