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中国在经济,军事,政治方面的发展,中国已经取得了无与伦比的话语权,在阿拉斯加的中美会谈中,中国第一次说出了,美国没有资格说站在实力的地位与中国进行对话。 获得话语权的背后是中国人经历工业化发展三十年的阵痛,是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走向工业国的艰辛历程。 以前我们会在新闻上看见工业化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人地矛盾,以及时常发生的矿难事故,每一件事情似乎都在刺激我们这种在象牙塔中学子的心绪,感到愤慨无比。 可是在我阅读经济学书籍,了解了中国工业化进程之后,才明白中国工业化是拯救了中国,中国自近代以来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直到今天仍然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因此,在历史上中国灾荒饥饿如影随行,让中国历史上有了观音土,易子而食,饿殍遍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这些短短的文字,却是一部苦难的中国农民的饥饿史。 曾在看到一部老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其中有一段和珅和纪晓岚的对话,纪晓岚斥责和珅赈灾不利,往救灾粮食中添加牲口吃的麦麸,允许赈灾的官员贪污。 本以为这是一段慷慨激昂的斥责,没想到和珅的回答让纪晓岚无话可说,和珅说:我之所以加麦麸,是因为饥饿的灾民已经不再是人了,人在饥饿的时候,什么道德生死,法律都不会再记得,只要活着,而朝廷粮草短缺,我不加麦麸百姓都会饿死,比起饿死,吃点牲畜吃的又有什么不可。 无论我们发展到何种程度都在面临一个问题,资源短缺,无论是粮食还是财富,我们都是极其缺乏。我们这一代人是幸运的,在袁隆平院士的努力下,我们摆脱了饥饿,让我们过上温饱的生活。 而中国粮食的产量的提高与工业化有必不可少的关系。 我们在憎恨工业化带来废水废渣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同时,却从未真正思考国工业化为中国带来了什么, 中国自清朝以前,中国人口始终没有破亿,就是因为中国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产力不足以养活庞大的人口。而且还没有相应的避孕措施,导致中国婴儿死亡率居高不下。 中国自明朝末年,引进了美洲的玉米,中国人口迎来了一次大爆发,然而中国人还仍然始终活在饥饿中。 而作为粮食增产的化肥,也是工业化的结果,如果没有工业化中国百姓就是能在贫困线下挣扎,是工业化让中国发展了城市化,拥有了四通八达的交通,漂亮的衣服,休闲的时间。 工业化的发展,让曾经生产军工的产业,可以生产民用的汽车,让那些工业化的结果反馈给普通百姓,中国是近二十年来才摆脱饥饿, 饥饿的感觉对于00后来说已经很久远了,对于现代孩子来说更是不可能想象饥饿的感觉。 随着中国的发展,也许我们这一代人不会再有贫困的记忆,自2022年中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之后,中国社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这也是中国良好工业化发展的结果,任何一件事情在特定的时代都有利弊,我们能做的不是指责弊端,而是思考其背后真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