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深夜表态,插图问题调查陡然升级,投石问路还是迫于无奈?
文江湖小舞
"深夜表态,问题不可谓不严重。"
周一深夜,当人教社小学数学教科书插图问题的热度逐渐归于沉寂之际,教育部突然放出重磅消息,"成立调查组全面彻查教材插图问题"。
从之前的"高度重视",研究决定后"责成人民教育出版社立即整改",到如今的成立部级调查组全面彻查,教育部的态度可以说在3天时间里陡然升级,让人错愕。
其实,自从教育部"研究决定"首次回应人教社教材插图问题,网友就对教育部的犹疑态度很不满意,认为对人教社提出的" 重新组织专业力量绘制教材插图",只不过是"罚酒三杯"的象征性鞭策,没有达到外界对事件严重程度的问责预期。
对比前后变化,从"责成到人教社整改"到部级调查组全面彻查人教社教材插图,"严肃追责问责,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这些 用词分量也较之前重了绝非一点半点,能够隔着屏幕让人感到震撼。
如此之大巨变可能意味着此事背后可能真的如同网友猜测的那样,水很深,不然,也不会让一套问题教材在全国范围内通用十年,而这一次,人教社教材问题的突然爆发,也让人觉得远非仅仅是插图问题,事态持续发酵似有深意。
有网友就直言不讳地指出,教育部一直在"投石问路,挤牙膏","之前发的声明探探路,一点诚意都没有"。
此番教育部陡然转变态度,如果非要说是网友的声音起到了作用,似乎比较牵强,毕竟,在教育部首次回应时网络汹涌的民意就非常澎湃,教育部当时就能感觉到那股喷薄而发的声浪绝非轻易可以平息,那时没有足够敬畏和重视网络声音,等了几天突然开窍的可能性不大。
在我看来,教育部的态度突变背后要么是这三天中事件调查浮现了重要线索,而且是事关重大的线索,要么是受到了更高层级的压力,不然,教育部绝不可能在人教社教科书问题插图退烧归于沉寂的时刻,深夜抛出重磅消息给自己找不自在。
要说教育部的态度升级,还可能与法治日报在周末掷地有声地"毒教材整改不能避开追责问责"评论有关,出现了如此严重的教科书纰漏,而且随后要暴露出更多与教科书、教辅书、配套阅读书籍相关的问题,仅仅是"罚酒三杯"的自查自纠显然太过温柔,让外界感受不到教育部的力度。
当然,教育部的态度巨变,还可能在胡锡进的文章中找到端倪,不知道是有意为之还是过分巧合,教育部和人教社的表态都在老胡发声定调之后,在极力劝慰网友把事态局限于就事论事范畴,不要搞得"好像我们的教育出版阵地真的丢了",让大家"耐心等待查处结果"。
老胡并没有细说"查处"的具体所指,但联系到网络传闻,以及自始至终作为人教版数学插图创作者的吴勇并没有站出来说一句话,哪怕是胡锡进直接喊话要他"把当时这样做的动机和想法向公众如实做一个交代",也没见吴勇露面,此举似乎不太正常。
吴勇到底身在何处,为何在舆论漩涡里能够如此镇定?显然,哪怕吴勇是教科书的插画作者,也没有100%决定插画就一定会被采用的能力,这其中牵扯到编辑把关、审核校对、拍板付印等多个流程,以吴勇作为画手的一己之力,不太可能畅行无阻搞定所有环节和流程,并最终让教科书分发到小学生的手中,这期间或许确实存在全链条的严重问题。
既然教育部已经成立了调查组,这就意味着关于人教社插图问题肯定会有一份调查结论出炉,如今,我们广大网友终于可以静待调查结果,再也不用担忧教科书问题了。
对教育部的亲自调查,有网友表示"无法信任",我倒觉得,事关重大而且舆论关注度极高,教育部肯定不会自损招牌,实事求是地查个水落石出,挽回公众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