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后的第6天,《满江红》票房已破26亿,无疑成为春节档最大赢家。 而档期总票房突破68亿的2023年春节档,也终于让沉寂许久的中国影市,重新热闹起来。 这个春节档,故事当然精彩。 有口碑分化却票房逆跌的《无名》; 有一波三折最终改为点映的《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 有继续稳赚不赔且口碑超稳的《熊出没》系列。 当然最具有戏剧性的,还是《满江红》对《流浪地球2》的逆袭。 大年初一,《流浪地球2》票房4.79亿,《满江红》为4.05亿; 仅仅第二天,《满江红》已经完成了单日票房的逆袭,随后持续票房逆跌,初四票房飚到了4.7亿,并将领先优势保持到了假期最后。 在我看来,《满江红》的成功至少有两个意义。 其一,标志着老一代电影人重回巅峰。 去年春节档,观众已经在票房第一的《水门桥》中看到了陈凯歌导演的名字,如果说那部合拍作品还不足以说明问题,那么当张艺谋在73岁的年纪,用一部个性十足的悬疑喜剧,在近十年来含金量最足的春节档里,在口碑相比《流浪地球2》并不占优的情况下,依然能逆袭拿下冠军,则足以说明,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其二,标志着古装悬疑喜剧在春节档的空缺被填上了。 陈思诚的《唐人街探案》系列,早已打开了春节档悬疑喜剧的市场,但此前还没有一部古装悬疑喜剧能在这个档期立足,然而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老谋子却用一部融合了历史、悬疑、喜剧的大片,打开了春节档古装悬疑片的天花板。 不得不说张艺谋不愧是张艺谋。 要知道,对于拍了40年的电影,金鸡奖才拿了十次的老谋子来说,作品口碑摔得最惨的一次,正是豆瓣评分仅有4.7的古装悬疑喜剧——《三枪拍案惊奇》,就连张艺谋自己也在采访中表示《三枪》是他最不满意的作品。往后十几年,他再也没拍过喜剧片。 张艺谋在《十三邀》里说,面对负面评价,他从来不会出来辩解,但会默默记在心里。 而这次,张艺谋不仅主动重新玩起了这个类型。 而且,还让他玩成了。看罢,强大的后劲让人久久无法抽离。 那么张艺谋凭什么用一部《满江红》,洗刷掉自己职业生涯的"最大败笔"? 一起看老谋子,收拾旧山河,朝天阙。1、拍《满江红》,张艺谋是偏向虎山行? 可以说,张艺谋凭《满江红》重回票房巅峰本身,就堪称2023年影坛最强反转。 因为在定档之初,《满江红》看起来确实像三枪式大杂烩。 你可以从《满江红》里看到很多《三枪》的影子,悬疑、凶杀、喜剧,电影主打"悬疑管够,笑到最后",老实说用作《三枪》的宣传语也并无不妥。 但《满江红》原本有更稳的选择。 在电影路演中,张艺谋透露原本想把电影做成很酷的悬疑风,自己临时决定要把主演换成喜剧人含量更高的配置,短时间内做了个急转弯。 很酷的悬疑风,是张艺谋近期最驾轻就熟的风格。 21年《悬崖之上》,谍战。22年《狙击手》,战争。 但两部口碑不俗的作品中一以贯之的元素,就是悬疑。 如果按原有的方式拍,可以说十拿九稳。 难怪当听说张艺谋要把电影改成喜剧风,跟他合作过3次的编剧陈宇(《狙击手》《坚如磐石》和《满江红》)都拼命摇头。 "你这就砸了。" 担心老谋子砸,因为悬疑+喜剧,等于在风格上回到了《三枪》的老路上。 就连当红谐星+演技派+流量小生的搭配,都像极了《三枪》的升级版。 而《三枪》的口碑失利除了选角,更大的问题是将原剧本《血迷宫》中的暴力惊悚进行了强行搞笑的解构。 简单来说,就是上次玩悬疑+喜剧,老谋子在导演生涯中绝无仅有地玩砸了。 这样的失败,张艺谋之前没经历过,其后也再未出现,可以说只要张艺谋不碰悬疑喜剧,几乎不可能有任何类型能难倒他。 但他却偏向虎山行。 除了类型风格,阵容也是一着险棋。 表面看,《满江红》的演员阵容正如张艺谋自己说的,是神仙阵容。 三位主演,沈腾的票房基本盘是20亿,上部作品《独行月球》几乎一己之力拯救了暑期档。 张译的基本盘是10亿,上部《万里归途》以一己之力拯救了国庆档。 易烊千玺的基本盘是15亿,是风头最劲、演技最稳的新一代电影小生。 三张王牌,再加上雷佳音、郭京飞这些实力派演员,够硬。 但一看选角就不对了,让沈腾演演贯穿全片的平民英雄,易烊千玺演杀人不眨眼的武将,张译演阴柔狡诈的家臣。 最离谱的是让雷佳音演阴郁卑劣的权臣秦桧,就连沈腾也表示看不懂但大为震撼。 还找来岳云鹏、魏翔、潘斌龙等喜剧演员,甚至连《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张弛也叫来客串角色。 张艺谋玩了一种很新的演员组合:以易烊千玺为代表的正在向实力派努力的流量,雷佳音、张译为代表的顶级中生代演技派,以沈腾、岳云鹏为首的一流喜剧人。 这么新的组合,演的又是满江红这样的历史题材,许多人看来,这不是胡闹吗? 于是电影最后的胜负手,全都落在了73岁的张艺谋身上。 73岁,对于导演来说,可以依然在创作巅峰。 但请注意,我们熟悉的斯皮尔伯格、马丁·斯科塞斯、雷德利·斯科特等王牌导演都在这个年龄段交出过经典作品,但都是自己熟悉的类型和风格。 然而张艺谋却在一部两小时的电影里,同时完成了对自己的三大颠覆,三大延续,这就几乎前无古人。 即便如此高难度之下,他依然弥补了自己导演生涯最大的遗憾——《三枪》。 老谋子,不愧是你。2、三大"颠覆",张艺谋挑战张艺谋 拍《满江红》,张艺谋至少完成了对自己的三大颠覆。 一是场面由大到小。 不是说张艺谋就爱拍大场面吗? 《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可以说开启了中国电影的大片时代。 除了电影,从2008年的北京奥运开幕式到冬奥会开闭幕式,那种梦幻、浪漫、震撼,是举世只有张艺谋能达到的艺术效果。 但在《满江红》,一个开启了中国大片时代的大导,却把"小"玩到极致。 电影时间发生在岳飞死后四年。宰相秦桧(雷佳音 饰)与金国会谈。 会谈前夜,金国使者丧命,密信丢失。 秦桧命令亲兵营副统领孙均(易烊千玺饰)与效用兵张大(沈腾饰),在一个时辰内查出凶手,找出密信。 紧接着宰相府总管何立(张译 饰)、副总管武义淳(岳云鹏 饰)、舞姬瑶琴(王佳怡 饰)纷纷入局。 宰相府,一起命案,一封信。 核心事件——抓凶手、找信。一个时辰为限。 倒计时滴答不停,如一把悬在众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为了完成任务,各方势力粉墨登场,在封闭的宅邸里上演了一出大型真人"剧本杀"。 作为一部共时电影,银幕内的时间和现实几乎同步,角色活动的范围也有限,全都在宅子里。 张艺谋在太原搭建了两个院子,再把两个院子打通,整部戏就是在这个"大红灯笼院子"里完成拍摄的。面积1万五千平左右,房间多达100多间,高墙林立,宛若迷宫。 众人穿梭其中,如同行走在迷宫里,从一个小院,切换到另一个小院,在高墙内顺藤摸瓜,挨个找可能知情的人,艺伎、打更兵、金国传译、车夫轮番出场。每当案情似有眉目,小人物便逐个丧命,线索随即断掉。 逼仄的空间环境,限时破案的紧迫感,以及绝妙的戏曲与鼓点,放大了"共时电影"沉浸的观影体验。 光影忽明忽暗,宅内暗流涌动。角色们像被扔在迷宫中,在狭小局促的空间中,不断的极速奔跑。 小人物看似是被命运逼着跑的人,其实是设局的人。赌注,是自己的命。 紧锣密鼓奔跑的长镜头营造出巨大的压迫感,裹挟着死亡气息,这种同步感,让观众都像沉浸在故事里,感受什么是同呼吸共命运。 每当我们跟随主角穿入一个房间,就像打开了一个盲盒,猜不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只能踩着人物脚步和锣点鼓点,迎接下一个疑团与高潮。 在剧情上,影片用无限反转的形式做出了惊心动魄的效果。 就像张艺谋说的:"它和你以往看到的悬疑电影都不一样。" 电影的结构是反向"剥洋葱"。两个小时里,人人都在践行自己的计谋,人人都在棋盘上,人人互为对方的棋子,一个念头便会改变棋局。 这种无限反转也一直持续到了影片最后,局中有局,戏中有戏,反转之后,还有反转。 众人真正的身份,直到最后一刻才得以揭晓。 而沈腾饰演的张大死于电影上映两个小时,刚好是一个时辰。 因为规模太小,很多观众甚至把《满江红》称呼为"小品电影"。 但看懂了却明白,场景虽小,格局却很大。 张艺谋,算是把小场面玩明白了。 第二大颠覆,是小人物史诗。 相信很多人在看到片名《满江红》的时候,都以为这部电影讲的是抗金英雄岳飞的故事。 但最终电影拍出的,却是一群无名小卒的故事。 电影中,沈腾说了一句:"你们这些大人物,偏偏打着小算盘。" 但小人物,反倒打着大算盘。 电影中,小人物的身份都很底层:张大这个效用兵连正式编制都不是,还有王佳怡饰演的舞姬瑶琴,潘斌龙饰演的打更兵丁三旺,余皑磊饰演的马夫刘喜。 这些牵涉进阴谋的小人物,一开始就没有生路。 "办妥了呢?亦斩"。 但就是这群小人物,干成了通天的事情。 我最爱片中几位女性角色。 瑶琴、蓝玉、绿珠等人都是歌伎,身份卑微,初出场,肌肤胜雪、朱唇粉面、风情摇曳,却能舍生取义。 瑶琴主动入局,虽命如草芥,却能以命刺杀奸相,哪怕不成,张大那三声"瑶琴,杀"中那让人动容的奋力回击,还是把一个弱女子的坚毅表现地荡气回肠。 电影通篇没有岳飞,但岳飞又无处不在。 因为所有小人物心里,都有一阙满江红。 电影开场一滴滴重墨砸在大银幕上,和着声声鼓点,汇出"满江红"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 看完电影后才真正明白: 小人物命若蝼蚁,就如这墨滴,看似无足轻重,但小人物的情与义汇聚在一起,却一笔一划,构成了一首满江红。 那般壮美,如此浪漫。 三是喜头喜尾。 "电影中至少要让大家笑30个次",是张艺谋对《满江红》的要求。 张艺谋的野心,当然不可能只是让观众笑,喜剧只是面子,家国情怀才是里子。 但最难得的恰恰在于,老谋子没有因为里子,怠慢了面子。 小沈阳曾说,现在的小品都是"喜头悲尾"。其实国产喜剧电影也是如此,爱在最后强上价值,强行煽情。 像《满江红》这么厚重的历史设定,观众想当然认为,必定"喜头悲尾"。 喜头倒是真的。 沈腾饰演的张大一出场,为了避免被杀,在秸秆抽签的时候,就耍各种小心思。 等到他对着易烊千玺大喊"三舅"求饶,顿时全场爆笑,他对观众笑点的拿捏,调节着影片悬疑紧张的节奏,每次嘴硬与反抗超不过三秒,刀架上脖子,立马变回唯唯诺诺。 张译 与岳云鹏则是另一对喜剧组合,每次岳云鹏用小拳拳锤张译的手臂我就笑到不行。 一个撒娇一个冷脸,这喜剧效果不就马上出来了。 不得不说,老谋子在玩一种很新的喜剧。 不是刻意抖包袱、挠笑点,而是极度紧张中,冷不丁点你一下笑穴。 但最绝的是,当全片进入高潮,观众刚哭完几轮,张艺谋却没忘记喜剧这回事。 尤其影片最后,雷佳音饰演的秦桧完成了最后的笑点,电影也实现了喜头喜尾。 但影片的情感张力却并未减弱,反倒散发出更强烈的悲剧感染力。 有人调侃《满江红》就是一出"剧本杀",可多少人是带着逗乐心态进去,红着眼睛笑着出来的? 老谋子,可没那么简单。3、三重"延续",张艺谋还是张艺谋 虽然张艺谋对观众的认知,来了一次颠覆。 但张艺谋依然是张艺谋,颠覆中,电影至少完成了对张艺谋电影风格的三大延续。 一是张艺谋式美学。 张艺谋电影,影像从来是故事的一部分。 《满江红》的场景构图,立马让人想到《大红灯笼高高挂》。 张艺谋在接受采访时也坦言,当年在乔家大院拍了《大红灯笼高高挂》,这次他就是按照乔家大院的标准在太原修建了新的院子,起名就叫"大红灯笼院子"。 电影中,那逼仄的庭院与甬道,一望无际的军阵,甚至戏曲与鼓点的节奏,都太张艺谋了。 之前有人调侃说,留给张艺谋的颜色不多了。 表面看,《满江红》全片选在灰蒙蒙的大院子里,影像也灰蒙蒙的。 但正是在晦暗的影像下,电影中多次甬道奔跑的镜头细节中,老谋子不但以奔跑时镜头中人物位置前后关系的变化,暗示了主导地位的变化,更以肢体动作入画,在快慢之间,迸发出紧张感,构成了镜头语言的张力,观众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暗潮汹涌的悬疑气氛。 而在晦暗中,张艺谋对红色的运用,可谓是一记妙笔。 无论是偶然喷涌出的一股鲜血,岳家军的红色刺字,甚至是一颗"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樱桃,都正如生死搏斗的黑暗中,一抹浪漫底色。 而最后假秦桧穿着红袍,出现在院楼上时,那一抹格格不入的红,更如带血的刃刺入历史,让人触目惊心。 电影转场也有妙笔,国师选用了河南豫剧。 韩红打造的配乐下,每当倒霉蛋二人组疾行奔下一场,浓烈奔放的豫剧和鼓点总会吓人一跳,更妙的是,其中唱词其实都诉说着每个角色的命运,像嵌在其中的彩蛋。 电影开篇的唱段选自《包公辞朝》,是豫剧经典包拯断案戏目,暗合电影"悬疑"破案主题。 瑶琴准备自我牺牲的那一段,配的是《穆桂英挂帅》,虽是慷慨赴死,却整个人光芒万丈。 张艺谋像是在完成一道自己出的课题——将悬疑氛围、历史主题与电影美学高度统一。 最后的效果,是电影内内外外劲道十足。 二是张艺谋式反转。 《满江红》的结局,会让人联想到2018年的《影》。 尤其这段对白——孙均:"是什么时候开始用替身的?"秦桧:"就你要上来那会儿,我觉得不对。也不能老用不是?" 《满江红》的结尾,孙均在完全可以得手之下放弃杀死秦桧,让他骂名永存,则更让人想起张艺谋开启了国产大片时代的《英雄》,故事结尾,刺客无名放弃了刺杀秦始皇。 可以说。《满江红》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张艺谋。 影片很多元素都很新,都带着突破,但品过之后又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三是张艺谋的中国式浪漫。 《满江红》并非只有形式上的腔调。 在内容主题上,依然厚重。虽然影院笑声不断,但结尾猝不及防也能让你哭。 当电影最后假秦桧眼眶发红,慷慨激昂地带着数千将士齐背《满江红》,有人觉得极其震撼,就有人认为大可不必。 但其实,这正是张艺谋最挥之不去的中国式浪漫。 《满江红》里的岳家军,用人命作赌注,一切都是为了接近秦桧,更要向其逼问岳飞遗言。 到了结局,所有参与者,除了被感化的孙均,已全部取义,包括张大。 观众原本充满了憋屈,觉得为了秦桧这个怂货,不值。 但当故事行至最后,灰暗了100分钟的画面,忽然随着朝阳升起,无比透亮,当孙均用佩刀逼迫假秦桧站到走廊,下令"全军复诵"时,但见天地朝霞满天。 此时秦桧一句,传令兵复诵一句,全军复诵一句。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那《满江红》响彻云霄,又让观众在那一刹那,意识到这部剧本杀电影里,蕴含的力量。 也让人想起去年北京冬奥会,张艺谋感动许多人的一句话:"中国人比我们想象得还浪漫"。 好一句中国人的浪漫。 电影重重反转,小人物无畏生死,只为一首岳飞在狱中做的词,岳飞不以词闻名,但这一首词,一词压两宋。 而张艺谋把这份荡气回肠融进了电影的血脉之中,而这中国式浪漫,好多中国人能读懂。 无名小卒,可以义薄云天。家国大义,为信仰赴死的悲绝,到此完成升华。 中国人骨子里的对岳飞,对精忠报国这四字精神的敬仰,足以让观众热血沸腾,甚至泪流满面。 你终究永远可以相信,张艺谋的中国式浪漫。4、国师的成败:洗刷一个遗憾,留下一个遗憾 所以张艺谋这次做对了什么? 我想,应该是他这次用一个悬疑喜剧的框架,说了一个好故事,塑造了一群好角色。 对于普通观众来说,才不管导演的那些奇思妙想,他只想看一个好故事,感受一份好的情感。 而看了《满江红》,还能说张艺谋不会讲故事吗? 在这部"高情节密度、多重反转、不乏喜剧色彩和浪漫主义"的电影里,全片没有一个废镜头、一句废台词,节奏行云流水,气氛拉到顶格,悬疑与喜剧的类型对撞,全员的巨大反差感和化学反应,让人紧张、爆笑,想哭,一会又冷不丁爆笑。 有人说《满江红》是一部成功的剧本杀+小品。 但在我看来,《满江红》具备春节档电影好看的各种必要条件:悬疑的紧张、剧情的反转、满满的笑料、热血的主题。 尤其最后全员颠覆出厂设定的设置,应该让很多人惊掉下巴。 观众没想到,张艺谋会从历史中撕开一个小切口,把一首传诵千年、家喻户晓的词拍成了惊心动魄、层层反转的深宅谜案,最后又在解谜中一步步升华到小人物共同成就的家国大义。 设下这么大一个局,喜剧好笑,悬疑抓人,其实是暗度陈仓,最后用故事打动观众。 最后侦探谜者看到悬疑;爱喜剧的看到梗;传统爱好者,看到豫剧国粹;而所有人,都在内心响起满江红。 曾经被质疑的选角,也成了最好的安排。 沈腾自如地切换了"硬汉"和"兵油子"两种角色,张大这个人物的反转,那种不正经的深情,带来了强烈震撼。 易烊千玺在直率鲁莽与隐忍坚毅之间游走。 雷佳音在演出阴险毒辣之外,最后的喜剧和反转都如画龙点睛。 张译完成了表演生涯中最阴狠的角色。 而所有配角的表现都恰如其分。 擅长调教演员的张艺谋并没有刻意抹去演员本身具有的特性。 而是在充分发挥他们优势的基础上,营造了反差感,最后构成了演员和电影的双赢。 可以说,《三枪》所有创作上的遗憾,张艺谋都用《满江红》弥补了。 但电影又留下了新的遗憾,就是《满江红》最初立项时,是想着拍成一镜到底。 张艺谋搭出如迷宫一般的"大红灯笼院子",就是为了完成一镜到底的拍摄。 华语影史上,还没有过一部经典的一镜到底作品。以张艺谋的技术,要做到绝非难事。 但最终张艺谋自己放弃了构想,因为他发现了两个问题。 一是一镜到底会牺牲影片的节奏。比如豫剧风格的弹唱转场就没了。 二是演员的表演会被削弱。而这无疑是对影片华丽阵容的浪费。 最终他放弃了一镜到底的方案。几位主演的反应是:"那也太没劲儿了。" 电影没有一镜到底,依然取得巨大成功。 电影是遗憾的艺术,哪怕对于张艺谋。 但这一把,张艺谋终究是赌赢了。 张艺谋说,这三年,国产电影很不容易,他希望新年春节是一个新的开始,希望全国票房都好。 他已年过七十,国内电影行当剧变,浪潮来去,有些和他同辈的导演离去了,有些新一辈的人物已被浪潮盖过去,又或者是自毁长城,而张艺谋依然保持着一年一两部的创作步伐。 当很多人都觉得张艺谋的时代已经过去,他却在热闹非凡的春节档,赢回了大导演的荣光,更为我们留下了一场荡气回肠的《满江红》的集体记忆。 没有一部电影所有人都喜欢,但影片能拿到这样的票房,证明许多一年难进影院一次的路人观众,走进去了。并在心中一遍遍复诵岳飞气吞山河的词句,直到涕泪满襟——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张艺谋的时代从未远去。 姜,还是老谋子的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