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这些中药名不同、功效主治也不尽相同的药,竟然来自同一棵植物。 何首乌,图片来自网络 1.何首乌和夜交藤 何首乌(是植物何首乌的根块)(一般制用): 功效:润肠通便,截疟,解毒消痈。 性味微温,味苦,甘,涩。 主治:疮痈,肠燥便秘,久疟体虚,风疹瘙痒,瘰疬。 夜交藤(何首乌的藤茎或带叶的藤茎): 功效:养心安神,祛风通络。 性平,味甘,微苦 主治:可用于治疗失眠,多梦,血虚身痛,肌肤麻木,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等病症。 枸杞树 2.枸杞子和地骨皮 枸杞子(枸杞子是茄科植物枸杞的成熟果实): 功效:滋补肝肾、益睛明目。 味甘,性平。 地骨皮(是茄科落叶植物枸杞的根皮): 功效:凉血除蒸、清肺降火 味甘,性寒 忍冬 3.忍冬藤和金银花 忍冬藤:忍冬藤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藤茎。 功能:清热解毒,疏风通络。 主治: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肿疮疡,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 金银花,是忍冬科植物忍冬藤的花蕾。 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性寒,味甘 主治:可用于治疗外感风热,咽喉肿痛,痈肿疔疮等病症。 瓜蒌 4.瓜蒌和天花粉 瓜蒌:是葫芦科植物瓜蒌或双边瓜蒌的干燥成熟果实。 功效: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 性寒,味甘 主治:可用于治疗痰热咳喘,胸痹,结胸,肺痈,肠痈,乳痈,肠燥便秘等病症。 天花粉:葫芦科植物瓜蒌的根。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润肺化痰,消肿排脓。 性微寒,味甘,酸,微苦 主治:可用于治疗热病口渴,消渴多饮,肺热燥咳,疮疡肿毒等病症。 旋覆花 5.旋覆花和金沸草 旋覆花:菊科植物旋覆花或欧亚旋覆花的干燥头状花序。 功能:降气化痰,降逆止呕。 主治:主要用于咳喘痰多,痰饮蓄结,胸膈痞满,噫气,呕吐及胸胁痛等 金沸草:是旋覆花干燥的地上部分。 功能:降气,消痰,行水。 主治:外感风寒,痰饮蓄结,咳喘痰多,胸膈痞满。 益母草 6.益母草和茺蔚( chōng wèi)子 益母草:是唇形科植物益母草新鲜或干燥地上部分。 功效: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 性微寒,味辛,苦 主治:可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经闭,瘀血腹痛,跌打损伤,小便不利,水肿等病症 茺蔚子:益母草的干燥成熟果实。 功能:活血调经,清肝明目。 主治:妇女经产瘀血诸证,肝经热盛,血逆于上,头痛头晕,心烦不宁;肝热上攻,目赤肿痛。 菘蓝 7.大青叶、板蓝根、青黛 大青叶:是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叶。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斑。 性寒,味苦 主治:用于治疗热病高热烦渴,神昏,斑疹,吐血,衄血,黄疸,泻痢,丹毒,喉痹,口疮,痄腮,痈肿等病症。 板蓝根:是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性寒,味苦 主治:可用于治疗外感发热,咽喉肿痛,温毒发斑,丹毒,痄腮,痈肿疮毒,流行性感冒等病症。 青黛:爵床酬科植物马蓝、蓼科植物蓼蓝、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团块或颗粒。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泻火定惊,止血。 性寒,味咸 主治:可用于治疗温毒发斑,血热吐血,衄血,咯血,肝热惊痫,肝火犯肺咳嗽,喉痹口疮,丹毒,痄,疮肿,蛇虫咬伤,小儿惊痫等病症。 槟榔 8.槟榔和大腹皮 槟榔:是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成熟种子。 功效: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 性温,味苦,辛 主治:可用于治疗虫积,食滞,脘腹胀痛,脚气,水肿,疟疾等病症。 大腹皮:是槟榔的干燥果皮。 功能:行气宽中,利水消肿。 主治:胃肠气滞、脘腹胀闷、大便不爽,水肿胀满、脚气浮肿、小便不利。 还有什么你知道的,可以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