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酸!都说"养儿防老",其实是养个冤家!关于这一点,有越来越多的老人都在用他们悲惨的人生验证过了,所以如果现在还有老人要早早告诉冤家存款数,那就离自己被遗弃的那一天不远了, 所以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都不会告诉子女存款数了,哪怕只有一个孩子的父母也这样,原因就只有一个——怕。 曾在电视上看到一件真实报道,说一名王姓老太原是一名教师,丈夫很早就过世了,老人独自一人将女儿抚养长大。为了女儿有个好的前途,老人又把女儿送到美国读书。 女儿与第一任丈夫育有一女,一岁起就由老人抚养,外孙女12岁时,老人随女儿、外孙女一同移民美国。为了能帮到女儿一家,老人卖掉了自己在北京的房产,钱全部给了女儿。但即使这样的付出,也换不到女儿哪怕一点的孝心。老人心灰意冷之余,决定回国。本来是6号的飞机,女儿外孙女却3号就把她早早送到飞机场,就这样,81岁的老人被遗弃在机场,因为语言不通,吃喝上厕所等都成了问题,疲惫不堪,机场人员多次拨打老人女儿的电话,却始终没有人回应…… 其实现在像上面发生在老人身上的不幸事件已经很多了,弄得很多老人也怕了:一、怕自己老了生病了没钱医治 妈妈家隔壁的一位老人生病卧床一个月,终于含恨死去。死之前没有儿女过问,也没有人送他去医院,据说原因只有一个——老人生前把钱全部分给他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了,生病了,身边没钱了,于是儿女们一个个装聋作哑,一个个不过问,可怜老人就这样悲惨地离开这个尘世,这样的不幸遭遇,怎不让其他的老人心生害怕!二、怕自己老了没地方住 如上所述,那个老人为了支持女儿一家,不怕自己老来没地方住,把自己国内的房子卖了支持女儿。女儿明明知道老人回国没地方住了,却还是把老人提前3天送到飞机场,然后不管不问,让可怜的老人伤心、心碎到何种地步!也让其他的老人怕了,从而心生防范心理,所以这种情况下老人也不会告诉儿女自己的存款数字。三、怕自己老了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了,儿女不孝顺,自己也没钱请人照顾 现在各个县级城市都建有老人养护中心,以帮助老人养老,可那每个月都是要一笔不菲的开销的。若老人早早把存款数告知儿女,只怕到时儿女不愿意出钱把老人送到养护中心,而他们自己也没有时间、精力照顾老人,那么老人晚年可就悲催了。老人们能不怕么! 四、面对困境选择应对:身边一定要余点钱,足够自己养老,那么老的时候有钱治病、有钱请人照顾,也会让老人的晚年活得有尊严。房子一定要保住,这样老的时候不至于流落街头。积极响应号召,积极参与政府养老、集体养老。要有好的心态,积极生活,理智看待生老病死。积极锻炼身体,因为于自己来说,身体的健康总是最靠得住的。五、小结: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可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纪伯伦 所以,人老了,就要有计划地留有足够的养老钱,同时放开儿女的事情,放开心中的焦虑,积极锻炼身体,积极学习养生之道,时常与老友聚在一起,下棋喝茶,享受幸福人生,这应该是现下最可靠的养老方式了。 以上观点,大家赞同么?欢迎留言。 老人把存款数字告不告诉儿女,全凭老人自愿,老人不愿意告诉,儿女也无权让老人说出存款数,存款银行及支取密码。这还得看子女对老人的态度,例如,老人只有一个儿子,或者一个女儿,而且这个子女非常孝顺。对二位老人关怀备致,无微不至地照顾老人,老人就应该把存款信息毫无保留地告诉这个子女,没必要隐瞒。反之,如果老人的子女对老人不孝顺,平常对老人就不管不问。生病时也置之不理,都不如邻里,或者朋友照顾的好,对老人恶言恶语,尤其是老人患上卧床之病,儿女不上前,躲得远远的,看老人不久于人世时,才到身边,套老人的存款和密码。这样狼心狗肺的儿女老人伤心至极。不可能告诉他(她)们。宁可烂到肚子里,或捐给社会,也不给。 总之,老人的存款告不告诉,给不给儿女,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都是私家事,别人无权干涉。有的家庭因老人的遗产问题闹矛盾,打扙,甚至哥俩、姐俩、姐弟、兄妹闹到法庭的也不再少数。 老人趁着明白想好身后事如何安排,别让子女因老人遗产闹不团结。 老人不会将存钱数告诉子女,那怕独生子女也不例外。主要是因为几下几点: 一、老人的存款主要是为将来养老准备的,老话说的好,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老了失去劳动能力或因疾病生活不能自理,又不想给儿女增添麻烦,钱是最好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使自己的生活质量得到保障,还能使自己活着更有尊严。 二、自己的钱自己支配,想吃、想穿、想玩自己做主,无需和别人商量。如果把存款告诉子女,用起来总觉不自在,还要考虑子女的感受,那不是自寻烦恼吗? 三、不告诉子女存款,对子女是好事。他们不会有依赖性,干什么事不会指望父母。对那些好吃懒做的啃老族更是最好的防范。 四、手中有钱,心里不慌。人老了钱就是底气,有人心软经不住儿女的甜言蜜语,今天孙子上学,明天儿子买车。三言两语把钱哄光,到你需要人帮忙时,那就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了。记得有个故事,说两外国老太太。老伴去世后,一个老太太将家产全部分给了儿女,另一个老太太将家产全部自己掌控。两人同住在养老院,分家产的老太太,从此儿女一个也不来看她。而没分家产的老太太,每个星期都有儿女来看她,还争先恐后地来看,因为每次来都会分得一定数量的现金。 看似讽刺确是现实,这就是为什么老人不会把存款告诉子女的原因。 我曾经在养老院做过3个月义工,在此期间我接触过不少老人,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处境很不好,老人们都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一定不要提前把钱给孩子,即使只有一个孩子也不行!" 老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种事情他们经历的太多了,这是他们的经验之谈,我举两个例子你们就明白了。 李奶奶82岁,她老伴去世十多年了,起初她和儿子儿媳住在一起,后来她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儿子把她送进养老院。 李奶奶节俭了一辈子,她攒下了两套房子和60多万现金,她把这些东西全都留给儿子,她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感化儿子,希望儿子给她养老,结果她失算了。 自从李奶奶住进养老院,儿子很少来看她,他只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假日才来一趟,每次带点吃喝,在养老院待上两个小时,平时他连电话都不打,这让李奶奶非常伤心。 有时她经常独自坐在角落里偷偷抹眼泪,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真后悔,当初提前把那些钱和房子给了儿子,要是我不这样做,或许他不会不管我!" 赵奶奶的年龄和李奶奶差不多,她的情况就大不同了。 赵奶奶腿脚不利索,常年需要坐轮椅,她儿子实在没有办法照顾她,只能把她送进养老院。 十多年前赵奶奶家拆迁,分得了3套房子,还有80多万拆迁款,加上她以前的积蓄,她总共有120多万现金。房子的户主全是她,并且这些钱她谁都没给,全都存在银行里。 赵奶奶有一儿一女,虽说平时她住在养老院,但是一到周末,儿子和女儿都会把她接到家里过周末,有时她的两个孩子还会因为赵奶奶去谁家过周末发生争吵。 无论赵奶奶周末待在谁家,她的子女都会好吃好喝招待她,从来不会嫌她麻烦,也不会给她脸色看,两个孩子对她嘘寒问暖,孝顺的不得了。 李奶奶和赵奶奶只是养老院里众多老人的代表,从他们身上我们不难看出这样一个道理:要是老人提前把钱给了子女,子女很可能会不管老人;要是老人把钱留在自己手里,子女一定会对老人非常孝顺。 我们常说"养儿防老",时至今日这句话渐渐成了一句空话,即使有儿有女,孩子同样有可能不给老人养老,如果老人想要拥有一个幸福的晚年,不把钱过早的给孩子或许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这种做法听起来有些悲凉,却很现实,也是老人迫不得已保护自己的一个办法。 我是便江春色,应邀回答你这个提问。 人老了。有老本,有老窝,有老伴,有老友,才能老了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