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前,日军侵华时,中国是怎样错综复杂的局面(浅说)
1931年,日本策动了著名的九一八事变,向中国东北的驻军发起了大规模进攻。日军在短短几个月内侵占了整个东北三省。随后,日本又在1932年1月在上海挑起事端。1932年的1月28日,日本海军陆战队在上海向中国驻军第十九路军悍然发起了进攻。1933年,日本驻扎在东北的关东军又侵入了热河、河北等省份。试图把整个华北从中国分离出去,此时的中华大地危机四伏……
在这段时间里,日本首先是利用一些事端,迫使当时的国民政府签署何梅协定、秦土协定,把中央军、东北军等相继赶出华北。然后日本的特务机关随即策动华北的军阀脱离中国独立。
在日本积极分离华北的这个阶段,当时的国民政府试图和日本的中央政府进行交涉,希望日本中央政府能制止所谓的日本关东军的暴行。
但是日本的中央政府却随后向中方提出了臭名昭著的广田三原则。第一条是要求中国不要去联合英美等国家来制约日本。第二条日本悍然提出,中国必须承认伪满洲国。第三条,日本还要求在中国和所谓的伪满洲国以及蒙古地区交界一带设立双方的共同防共区。
这个原则完全暴露了日本对于中国全面侵华的野心。至此中方对于日本的野心有了清晰的认识。
然而如果中国一旦彻底拒绝,那么侵华野心受挫的日本也必然图穷匕见,对中国发起大规模的侵华战争,面对日本一步步扩大对华的侵略,中国方面应该做出怎么样的应对呢?
▼ 中国的局部抗战和大规模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从九一八事变到一二八事变,中国对日政策发生了重要变化。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东北地方当局下达了指令,命令对日本的侵略不抵抗,即有名的不抵抗主义。
为什么要搞这个政策?
当事人张学良在晚年有回忆:他当时误判了日本的举动,认为日本只是一个小规模挑衅,忍一下就过去了。当然另一个原因是张学良对日抗战没有信心,他认为打不过日本。不仅张学良当时是这个态度,作为全国领导的蒋介石也是这样一个态度。蒋介石得到日本侵略的消息,也发出了极大的愤怒。他曾在日记里写到:"日本人不是个东西,趁我们内忧外患来侵略我们……"
但是又深感全面抗战不行,他认为中国人目前是一盘散沙极不团结,党内各种力量明争暗斗,根本没法跟日本打,甚至蒋介石还在公开演说中表示:一旦全面抗战,日本几个月就能够把中国灭了。因此东北方面搞了不抵抗主义,中央政府又对此加以了默认。
不论是张学良还是蒋介石,这时候都对通过"外力"解决日本侵华寄予希望,他们把希望放到了国际联盟简称"国联"身上,希望"国联"能够主持公道。
但是几个月过去,日本人把整个东北都占了,但"国联"却没有什么表现。原因很简单!操控国联的英法等列强,根本无心制裁日本,他们对日本更多采取绥靖政策。国联靠根本不住,而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又在日益扩大。尤其当日本侵入到上海的时候,此时已经到了不能不进行抵抗的时刻。因为当时日本人在上海的军事行动,对蒋介石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蒋介石在日记里写"日本是不是要一举灭了中国?"
此时蒋介石才下决心对日本最起码要进行局部抵抗,于是对日的政策由不抵抗主义转向了一面抵抗一面交涉。当第十九路军在上海遭到日本军队进攻时,他们还没有得到中央政府的同意或批准,就奋起抗击。而蒋领导的中央政府在随后也赞同了十九路军的行动,而且还在之后派出第五军赶赴上海,令其在十九路军统一指挥下和日本作战。
这个政策的重要变迁,标志着中国在中央政府层面开始倾向于局部抗战,但是国民政府对于长期抗战决心不足。
这一点从日军在侵略行动中受到抗击而缓和时,国民政府就一厢情愿的希望通过某些对日妥协以让日军停止侵略就可以看得出。
但当时局部抗战的最早源头其实不在上海,而是在东北。当东北大批军队接受不抵抗主义的命令——缴械投降是或者撤入关内时。有一部分东北的军队在没有命令甚至拒绝接受不抵抗主义命令时,奋起抵抗击日军,组建了规模浩大的东北义勇军。
到1932年,东北义勇军一度发展到几十万人,一度令关东军感到手忙脚乱。但是东北义勇军缺乏统一的领导指挥,也得不到当时中央政府和在华北的张学良的有力援助,最终使得有些部队被打败消灭或者投降。有些退入关内少量的武装力量,则逐步加入到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抗日斗争队伍中。
到了1933年,日本又悍然侵入热河、河北等地。这个时候在华北的国民党各路部队包括东北军,西北军,晋军,以及从南方调来的中央军等。伺机沿着长城一线和日本关东军展开了激烈的抗战,即历史上著名的长城抗战。虽然这场抗战最终以中方的失败而结束,但这是1931到1937年之间中国最大规模的一次对日军事抗战。
与此同时,广大爱国的青年学生首先充当了这场救亡运动的急先锋。早在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不久,就有大批的大中学生赶赴南京,向国民政府请愿,请求蒋介石尽快带兵北上抗日。
1935年,当华北危机日趋严重的时候,首先是平津大中学生游行示威,掀起了一二九运动,华北各地的大中学生纷纷响应。广大学生的爱国运动,社会各阶层积极参加的抗日救亡运动,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也为未来的全民族抗战奠定了扎实的思想组织基础。
而面对日本一步步日益扩大侵华地区,中国此时必须要做出更为合理的更为坚定的应对。
裁员卖项目求助国资,地产老炮儿胡葆森的艰难一年本文来源时代财经作者刘新歌图片来源图虫创意为了缓解危局,胡葆森终究还是将建业地产的股权拱手出让。6月1日晚间,建业地产(HK00832)公告称,大股东恩辉投资以6。88亿港元出售了
毒教材的背后,清华美院崇洋媚外的风气决不能持续下去最近毒教材事件沸沸扬扬,但毒教材的背后是我们失守的文化阵地。而且这个问题自从百年前就已经开始。毒教材事件和将劣质平板卖给学生,这些行为看得出来身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却抛弃了人民和教育,
铁架子巨蛇传说(二)从大胖口中得知,镇压巨蛇的铁架子那片的地被一伙外地人承包去了,拉起了院墙,架起了电网,院子里还养了好几条大狼狗,说是搞什么果木研究,但是其实不知道在搞什么鬼呢!这倒是勾起了我们的好
融合科技与海康威视达成战略合作5月31日江西融合科技与杭州海康威视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融合科技公司总经理童金喜常务副总经理钟斌副总经理李齐副总经理聂东斌,海康威视高级副总裁徐习明能源冶金业务部总经理王淑文副
六一终于结束了,参加完幼儿园汇报演出后,家长终于如释重负导语对于学生们来说,除了寒暑假以外,最期待的应该就是儿童节了,记得笔小学的时候,在农村,虽然没有动物园游乐场,但是老师会带我们到学校后边的一个山坡上郊游做游戏,然后下午就可以被家长
iOS16新功能AOD分屏大部件,升级点有点多WWDC22将于6月7日凌晨1点,届时将推出iOS16iPadOS16WatchOS9MacOS13TVOS16新版系统,以及新硬件,目前曝光新硬件有多彩外观的新版MacBookA
学习进行时丨这部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总书记多次提及编前语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一部震撼人心的史诗,总书记多次提及,它就是格萨尔王,新华社学习进行时为您梳理。这部史诗已传颂千年,它以韵散文兼行的叙事方式,讲述了藏族
女王登基70周年大典嗨爆!但是路易你把镜头都抢完了啊今天6月2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位70周年纪念庆典,即白金禧年庆典,正式在伦敦拉开帷幕。庆典为期4天,活动内容包括阅兵式教堂感恩仪式赛马会生日派对音乐会大型午餐会游行和街头派对
雪峰山稻作文化插秧节举行华声在线6月1日讯(通讯员夏喜衡谌许业全媒体记者彭可心)梯田荡漾农耕歌,花瑶摆舞闹秧门。5月31日,雪峰山旅游2022山背梯田景区稻作文化插秧节在雪峰山举行。活动以夏插一兜秧,秋收
呼伦贝尔号旅游列车一场休闲的旅程,让生活慢下来,拂面的风都变得温柔。你是否期待着有一种奢华舒适的旅行方式,带你探索远方的壮美风光?呼伦贝尔号旅游列车仿佛听到了召唤的号角,着轻奢华丽的装扮,向我们驰聘
红得快,凉得更快,这12位风光不再的明星,各有各的难处俗话说事出无常必有妖,在娱乐圈这个行业里,有人兢兢业业打拼了几十年依旧无人问津。还有些人通过努力加上自己的运气在走过了漫长的奋斗岁月后终于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这两种人都属于很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