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山地车感觉阻力较大,怎么改善?
山地车骑行时若阻力较大(通常默认为在铺装公路骑行时发生这种现象),可从零件配置调教以及骑行姿势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个人建议如下:
首先从轮胎着手:
轮胎气压关系到骑行的阻力。一般来讲,山地车在进行公路骑行时,胎压通常应控制在60psi(psi为自行车轮胎气压通用单位),越野时则通常为40-50psi。平路上,过低的气压会使轮胎过软,从而导致骑行阻力的增加。
如果你的骑行更多地是在铺装公路上完成而非越野,山地车粗壮而胎纹明显的越野轮胎则会为你带来较大的阻力。若是长期进行公路骑行,可以换装1.5-1.7的城市光头胎。光头胎的着地面积更小、胎纹更加平滑,能够在较大程度上降低骑行时的阻力。
合理使用避震前叉的锁死功能:
山地车在进行公路骑行时,是不需要任何避震的。避震系统造成的泄力,反倒会使骑行更加费力。
所以,如果你的避震前叉带有肩控或线控锁死功能,在进行公路骑行时,请将前叉锁死。整车刚性会大幅增加,泄力感觉也自然会随之减少。
零件调节是否合理?
主要是车座高度——过高或过低的车座高度除了会损伤膝盖,还会让你的骑行变得更加吃力。正确的车座高度是一只脚踩踏至最低点时,大腿的方向延长线和水平地面的垂线称25-30度夹角,即微微弯曲。
此外,车座的位置,也应调整为一只脚踩踏至水平位置时,膝盖尖端和脚掌前半部骨凸起处(正确的踩踏位置)同处于与水平地面的垂线上(下图A线所示,用公路车图片代替,山地车同理)。
这些调节会让你的骑行变得更轻松。
骑行姿势是否合理?
主要应注意踩踏位置和手臂姿势——正规的踩踏位置,应该是脚掌前半部分的骨凸起处,而非脚尖或足弓,这能够为你带来更高的力量传输效率。而手臂在骑行时应呈微微弯曲的放松状态——僵直而过于紧绷,会使你骑起来非常吃力,还会降低对整车的控制能力。
学会使用变速系统控制踏频:
踏频即每分钟单侧脚踏转动周数,单位为rpm。平路公路骑行时,踏频在90rpm左右为宜,这能够让你的骑行更省力、更耐久。
要学会在体力下降或速度变更时,通过调整变速系统的档位来保持踏频,这样才会骑得更轻松。
以上方法都可以使山地车的骑行更轻松。
十余年骑行、比赛经验,专业自行车运动媒体人。欢迎关注摇滚骑士,关于单车的问题我来答!如果回答让你满意,请为我点个赞!
阻力大首先考虑是不是腿力不够,这个多骑骑强度大的就好。我自己在反爬卧云山(昆明)之前见坡就推,后来被朋友骗去反爬了一次卧云山,当天想死的心都有。但从那之后除了变态土坡,公路坡再也没推过了,包括长虫山和西山后山牌坊的变态坡。
其次看看是不是刹车太紧,我遇到过刹车太紧,没注意,累死。调好就好了。
第三检查轮胎是否打饱了气。如果气不足,骑起来也累。我上坡时喜欢打饱气。不过气也不要太饱,小心爆胎或过某些路段时摔跤。
第四,检查是不是座位太矮。座位太矮导致腿没伸直,很难发力,而且很伤膝盖。调整座位脚掌后跟猜在脚踏板上,屁股坐在座位,膝盖刚好全部打直,然后踩踏时用前脚掌三分之一的位置接触脚踏板。或者找老鸟或车行师傅帮您调整座位高度。
如果以上四个都无法解决您的问题,我估计要像其他网友回答的那样,换硬叉、换光头胎,乃至最后换公路车。
换外胎比换什么都直接
轮胎的学问就大了。胶料好的。花纹好的。气压合适,才会省力。
想省力,没有个转动关节都要保持性能稳定
例如高框轮组,再配那种20元一条的齿胎。一定跑不动。
低框的,配合马牌小齿胎。加速也会很好。
在就是花鼓。shimano4000套件里面的配套滚珠花鼓级别的,用到好的轮组上,滚动效果一定出色。
辐条也有影响。
使用45号钢的圆条和破风条。路感就差很多。轮组自身反弹性,吸震性。
有了轮组的数据,就要考虑车架和前叉对震动吸收的因素。
所以建议整车厂的成品车,例如捷安特,美利达的3000以上的整车,直接更换小齿,大品牌的外胎来进行路感的提升例如台湾产正新。
马牌
世文
一般来说,山地车骑起来比公路车重一点很正常,但如果骑起来阻力很大、比较费劲,那就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检查和调整:
一,检查前叉减震器是否锁死。减震器在崎岖不平路面上应打开开关,骑车就比较舒服。但到了平整路面如果不锁死,那就分散前进动力,阻力加大。
二,轮胎胎压不足。轮胎气压较软,阻力就大,骑起来就很费劲。应打足轮胎气压。
三,使用了较重的档位。一般来说,使用最大齿盘和最小飞轮,虽能提速快,但骑车最费力。应该调整到较轻的档位,这样骑车比较轻松。对于一般休闲健身者,不建议使用较重档位,费力还对膝盖关节有所伤害。
四,链条缺乏润滑油或油污太多。应该定期清理链条上的油污,擦干净后加上润滑油,这样骑起来就比较轻松省力。
五,刹车片摩擦碟盘。刹车片间隙太小,骑车过程中摩擦碟盘,导致阻力加大,骑车肯定费劲。应该把刹车片调整到正常的范围内。
平常要定期对自行车进行保养,确保各个部件运转性能良好,这样骑车就比较轻松省力。
感觉阻力大?意思是骑得吃力吗?如果是这样,我想,应该是这几个问题:
不懂得变化档位,无论什么地形,都是大盘带小飞~~你骑的是可以变换档位的变速车啊,所以,重新学习根据自己的体力地形风速等条件来变速吧
你使用的外胎太粗了,或者是使用的是那种抓地力很好的齿胎~~换一种胎纹,或者是换一条细一点但是抓地力还在你可以操控的外胎!
没有踏频,只懂得猛的用力,甚至站起来摇车,结果可能会是拉伤肌肉,损伤膝盖~~踏频,通俗来说就是你双脚赋予踏板的转速,发动机(也就是车手本人)功率不够的时候(不是大力金刚腿),就练习好踏频,用转速来维持自己的速度吧
您好。很高兴能和你一起分享骑行经验。我们平时骑行的时候速度比较慢,骑自行车也会感觉不到什么阻力。但是如果你想快速骑行,下面几个因素可能影响到您的加速:
第一是外部的环境。有风的时候我们骑行肯定比较慢。别说逆风骑行了,只要风的速度,赶不上你骑行的速度,你就是顺风骑行也有阻力。你的速度达到30码时,你就明显的感觉到风的阻力。除了风之外,还有的就是上坡下坡的状况。比较短的生活还好说,如果是比较长的上坡,骑车是比较辛苦的。为了保证锻炼的效果和身体的膝盖健康,一定要保证自己的踏频规律。就是每分钟踏平,大约是90-100下,自己去掌握。这就要通过前档后档的分配比例来降低车速。由于山地车的尺寸,配速盘差别很大,所以不能具体说前档与后档的配速比是多少,结合自己的情况,灵活掌握。
第二是山地车本身配置的影响。有锁死前叉的,在高速运行时可以锁死前叉,防止山地车卸掉你的骑行踩踏力。随时检查山地车的刹车和车轴的情况,保持灵活无阻力。您最好是在配备一对光头胎。光头胎爱骑行的时候阻力很小,在平硬的路面上的骑行速度是很快的。在雨天或者泥泞的路面上骑行时,再重新换回山地车胎,可以保持很好的抓地力。单车的轮胎气压一定要保持充足。过低的胎压很容易损害车轮。我每次骑行的时候都要捏一下两个轮子的车胎。用手指用力捏住轮胎,应该有凹陷的感觉,这样的胎压我感觉到骑行的时候最好。您要是有带压力的打气筒最好,根据天气的变化精确掌握胎压的压力。
最后就是我们要养成良好的骑行习惯。不要一上来就是高速度,恨不得要赶超一切骑行者。要保持长距离的快速骑行,保持自己适当的踏频真的很重要。我以前仗着自己身体好,曾经盲目的跟别人骑行过100公里的路程。膝盖和大腿疼了好几天,屁股疼的连坐都不敢坐。吃过几次亏后才学乖了。现在我的踏频基本上保持在90到95左右,骑行速度保持在28到30码之间。忘了告诉您,长距离骑行后,一定要记得拉伸。
趴着骑就好了,屁股上翘,大头冲下,跟我的节奏来,左右左右来前后前后来来来,和我大声一起喊什么都阻止不了你那六亲不认的步伐!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把浑身的汗毛刮一下,这样风阻就会减少很多!
选择山地本来就是增大摩擦力,改什么改嘛?要改,买个公路去,或者全地形的去。如果就是非要骑山地,又非要减风阻,那么
一,瘦瘦的身材
二,紧紧的骑行服
三,破风的脑壳(头盔)
四,破风手套,鞋套...
五,骑行时候尽量爬车把上
山地车走硬底路面,一般是很难追公路车的。骑行过程阻力大,这阻力有很多种,我们可以改变有,第一,轮胎阻力,你可以换1.5的半光头胎,胎压控制标准值内,轮胎上有,第二,风阻,穿着紧身的骑行服,下坡路段或者时速上到25以上的时候,尽量轮流破风,压低骑行姿势,这时候风阻是最主要的阻力,第三,单车传动阻力,经常保养链条、变速系统、牙盘、飞轮等,保持车身清洁,这也可以省不少力,最后,骑行安全第一,不要太过追求速度,山地车最佳均速25左右比较合适,再高就浪费的体力比较多。
骑行遇有较大阻力时应该改善这几个方面:一个是把两个轮台气打足一些,这样骑起来省力。二一个就是要调整变速,使自己骑起来不费力为止。三一个就是锁死前叉防止泄力。以上就是我多年骑行的一点领验,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