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在国外长大的孩子如何爱我们的祖国?
从小在国外长大的儿童,如何热爱祖国?
爱不爱祖国,首先是父母亲的教育,一个既爱家又爱国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子女几乎也是爱国的,但要经常回国看看,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怀念。
重中之重是:经常播放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天安门阅兵仪式,其次观看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軍成长的演习,特别是高科技飞速发展,屹立在世界东方。
从小教育小孩爱国爱家的热情,使儿童小小的心灵懂得我是中国人,我爱自己的国家,我是个华夏儿女,我是炎黄子孙的后代。
先得假定这个问题是在问,中国人的孩子在国外长大,这个国外是指西方发达国家。
一般来讲,在国外长大的孩子爱祖国,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这是因为:
爱不爱祖国,与文化教育的关系极大,没有接受过中国的文化教育,他凭什么爱祖国呢?
在国外长大的孩子爱祖国有这样的条件可能会是个例外,即,他的父母以中国文化对他进行教育熏陶,而他长大后正好也喜欢中国文化。但这同时还要满足一个条件:中国强大。
如此,在国外长大的孩子有可能爱我们的祖国。但我的结论是:基本上是不可能
个人觉得应该一分为二来说。
一种是,从小跟着父母在国外长大,父母对于祖国热爱和教育非常重要。著名哈佛心理学家刘轩8岁开始和父亲刘墉在美国生活,父亲对刘轩教育非常严格:在家必须讲中文,学中文,每周写作文,只要和父亲在一起,受到的是时时刻刻的中文教育,包括外出玩得很开心回来就要写游记,自此,父亲给他打下了中文基础,知道了自己的根在哪。
还有一种是最近疫情期间,1.5万名的在外留学的小学生,父母不在身边,接受西方的教育,跟当地的监护人一起生活,而监护人几乎都是当地的老人,与国内教育、信息几乎隔绝了,自然对祖国的感情就会弱一些。如果能选到当地的华人为监护人,或者父母双方有一人在身边,那么对孩子的爱国教育相对好一些。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长到7岁,我对家乡充满感情,我记得小时候水井,竹林,我会想念家长的美食,田野村庄。我会关心家乡的建设,看家乡的新闻,每年回回家3比,带上各种礼物给亲人,然后后备箱满载而归……
我的弟弟武汉长大,说武汉话,从来不爱回家乡,每次我回去都要到处走走,看看儿时地方,看看有什么呢变化,但是我弟弟回去之后,觉得很无聊,没有什么地方可去,也不喜欢家长饮食,没有任何记忆。没有经历家长的贫穷,跟堂兄弟也没有太多亲情。
那我想问,拿着从小在国外的长大的孩子,将来回比我们的祖国吗?能体会中国民族的苦难吗?能知道新中国艰辛吗?能懂得我们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吗?
这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教育,从小接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孩子基本上都爱国,这从抗战时期海外侨胞慷慨解囊,捐钱捐物帮助抗战,到解放初期海外学者想方设法回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中得到了最好的印证。改革开放后,儒家思想教育越来越少,结果是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了,而出国深造的多留在了国外,成了外国人的帮凶。可叹,可悲,可恨。
中华民族子孙无论走到哪里都爱自己的祖国,因为从骨子里就流淌着炎皇祖宗的鲜血。爱国不是教育的是基因传承,从小从外国长大孩子,受西方国度教育爱国人氏数无剩数,为祖国做出具大貢献。看看中国大城市学堂,有多少是他们投资创造的,国家兴旺匹夫有责!
少年儿童时期是一个人"三观"形成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可塑性最强。小留学生缺失了祖国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到初中高中学点历史,对鸦片战争、"八国联军"、抗日战争等,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历史书的"记载"与定性可跟祖国历史书不同!老师的认知与情感也根本不同——小留学生接受的是这种"去中国"的思想意识文化"洗礼",整体上怎么可能对祖国有情有爱?就剩下家长的零碎教育,绝大部分时间都不在一起,又哪里有功夫"灌输爱国主义"?所以,"小留学生"长大后,多数人的祖国认同意识会远远低于国内同龄人的平均水平。他们中的多数无疑会"亲美亲英亲日"就是不亲自己的祖国,大部分可能会加入该外国国籍,别忘了,入籍是要宣誓"爱国"的。
我觉的于从小生长在哪里没关系,因为那是一种潮流,好比说己前我们中国人有些人觉的美国好,可现在他们又觉得咱们中国比美国好,那肯定是我们中国好,他们现在想回来都不一定能回来,就拿他们的孩子要回来那肯定是咱们中国人好,于他出生在哪根夲没关系。
爱国教育是从小教会孩子民族的归属感,让他知道自己的国家是什么,从而他就不会忘记自己是个中国人了,让孩子从小树立热爱祖国,并且愿意为之献身的一种爱国主义情怀,这是一种思想,别人操控不了,只有深入孩子的内心,他才能做到。现在的爱国教育往往只有在学校里面涉及,作为一个素质教育来像孩子传输爱国思想,可是除了书本之外,我们忽视了生活中的爱国教育,孩子一旦离开学校,爱国教育就没有了。所以爱国教育除了学校的老师传输,家里的父母也需要花时间去教导孩子,培养孩子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这个问题我个人觉得和家庭教育有关
孩子从小在国外长大,如果孩子从小生活的环境就是在一个和我们国家不同的文化环境下,但是身边会有父母亲人,并且父母亲人对孩子的要求是在家讲中文,在家庭以外的地方说当地的语音,并且潜移默化的给孩子讲述祖国的各种变化和父母自己小时候的趣事。有时间有机会带着孩子回到祖国各地看看等。
我有次去广西百色出差,在火车上遇到一个外国人带着他的女儿。这个女孩的妈妈是中国北京人。在火车上,我看到一个10岁左右的女孩,背着一个和她身高差不多的包,上了火车,自己把这样大的一个包搬到行李架上,自己整理床铺,我很好奇,就想上去帮忙,他爸爸连忙阻止我,说:她可以的。那一刻我很好奇,就和他聊了起来,他告诉我,孩子的妈妈是中国北京人,他们每年都回回到中国,并且带着孩子坐着绿皮火车,去中国的深山老林(如贵州、云南、西藏、新疆)等地方。和他交流的过程中,他一直都是在说中文。这样长大的孩子爱不爱中国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她一定会对中国有所了解。当我们了解某些人或事后,还会有恨吗?不会吧,因为了解,所以理解,因为了解所以接纳,因为接纳所以有爱!